“菜篮子”里“捞金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但种好一亩菜最好的时间便是当下。
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成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可行之路。
初夏时节,在长子县广袤的农村,一群群菜农忙碌着,他们打理菜苗,期待未来。
丹朱镇大李村,是长子县蔬菜业发展的起源地。
“我们的大棚能种三茬菜,全年无休。第一茬种青椒,第二茬种西红柿,第三茬种西葫芦。”35 岁的村民李敏娓娓道来。
李敏原来是长子县南李村煤矿的一名矿工,后来在全省煤炭去产能过程中,南李村煤矿关停后,成为一名煤矿下岗职工。
但落后的是产能,并不是人力。
下岗后的李敏回家种起了菜,10 亩地,6 个大棚,他将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不仅过上富足生活,还有剩余精力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家里的父亲。
“现在种菜已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已被赋予休闲、体验观光等多种功能。等青椒成熟了,我合计着能不能搞个采摘节创收呢。”李敏有着和传统菜农不一样的想法。
年轻人脑子活、门路多,当他们和乡村“握手”时,农村爆发出的生产力超乎想象。
大李村李生贵是长子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年轻时,他凭着一股子干劲摸索出“生贵移动大棚”,带动了长子县蔬菜种植业发展,如今,已64 岁的他,看着一个个外出打工者返回田间成为“棚二代”,有的做蔬菜购销经纪人,有的成立种植合作社,还有的开办贸易公司,不禁感慨道:“后生可畏。”
“中国最大的平台还是农村。”李生贵说,有学识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有的是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
蔬菜青青、遍地是金。
长子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让乡村成为留得住人、养得富人的热土,家乡和远方的二元对立逐渐被打破。
28 岁的陈贵云是这群返乡菜农中的一员,灭菌、接种、培养菌丝……年纪轻轻却是香菇种植的行家里手。
2012 年,陈贵云从晋中学院毕业后,便回到常张乡中汉村,从母亲手里接过蔬菜大棚,开始了身份的转换,由一名大学生变成地道的菜农。
陈贵云回家种菜,并不是一时冲动。
长子县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菜农们利用当地独特地理气候资源,以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为突破口,形成了长子特色的大棚蔬菜产业,全县399 个行政村中有164 个村从事设施蔬菜生产,蔬菜业成为全县仅次于粮食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但陈贵云想的是:回去做和父辈一样的事情,却要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实现。
长子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因此,青椒也成为长子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1998 年,长子县还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青椒能成为长子农民致富菜,那能不能将这条致富路拓宽呢?大面积种植青椒,很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即使此刻挣钱,可一旦青椒价格受影响,菜农们岂不是完全被市场左右了?
在农村成长起来又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将为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2014 年,陈贵云开始尝试种植香菇。
“开始时,技术上出现难题,菌棒木材的选取粉碎、菌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期管理等环节看着简单,实际上要有真本领。”
在创业阶段,一个节点便是一道坎,但年轻人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教育背景,逐渐凸显出优势。
陈贵云花几个月时间走访了省内外香菇种植基地,并通过老师、同学牵线搭桥结识香菇种植专家。凭着多年教育模式下训练的领悟能力,他将香菇种植的各个环节逐一攻克。
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了制棒、灭菌、接种、发菌、转色、脱袋、喷水等香菇种植的全套技术。
2017 年,他依靠香菇种植净挣30 万元,并成立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
“种香菇一年能挣30 万元,这在周边也不多吧?”陈贵云得意地说,“种植青椒不能扎堆种,种香菇也是一样的,现在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菜农调整种植结构,菜农们可以有很多选择。”
一切表象都有现实的逻辑蕴藏其中。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长子县提出“建设1.2 万亩露地辣椒、600 万棒精品香菇”的目标,并一改以往设施蔬菜独享县级补贴的局面,将全县特色蔬菜露地辣椒、精品香菇等纳入补贴范围,引导优化蔬菜产业结构。
“原来以为自己已经是种菜能手了,看来还是要不断转型啊。30 万元,那得种多少年的青椒才能卖够?”草坊村的柴树文有些羡慕陈贵云的拼劲,54 岁的他,种了半辈子菜,到老却让年轻人给上了一课。
虽然陈贵云种香菇挣了钱,可思想发生变化的柴树文没有扎堆跟着也去种香菇,半辈子种菜的经验告诉他,自己未必适合种香菇,“香菇种植不是单一重复性标准化动作,面对的都是变量,需要技术也需要经验。”
那种露地辣椒怎么样?
趁着县委、县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机会,今年,柴树文以800 元一亩地的价格从其他农民手里流转了100 亩地,用于种植露地辣椒。
收成怎么样?柴树文不敢保证。
但今年长子县协调县蔬菜协会与四川省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从辣椒种子到收获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并且以保护价收购,随行就市、上不封顶,长子县还为种植50 亩以上的露地辣椒种植户提供每亩400 元的补助,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让他有了信心。
柴树文算了一笔账,是收成账。如果没有极端天气出现,亩产6000 斤辣椒没有问题,正常价格一斤辣椒0.8 元,每亩减去鸡粪、地膜、购买幼苗、流转土地等生产性投资2900 元,每亩可挣1900 元,年收入可达190000 元。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表达着他的梦想和期盼。
什么叫有奔头?
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农村有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年长之人生活有着落,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梦想有着陆地……
长子县,这样回应着习总书记的期盼和梦想。
行走丹朱大地,看那广袤的乡土田野又是一片创业热土,它向无数怀揣梦想的新农人敞开胸怀。

台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胺化物I、1700吨NFB、1000吨TMC等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市行政服务中心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
咸阳市检察机关开展疫苗领域检察监督系列活动
佛慧山山体公园上半年完工 齐长城或纳入城市双修规划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不忘初心忘没忘 牢记使命牢不牢”专题集中研讨会
“菜篮子”里“捞金子”
副市长高自民会见芬兰驻华大使肃海岚一行
北京路改造示范段前期工程建设启动 下周开始铺设路面
黄艳娥检查督导省运会龙舟赛期间安保维稳工作
阅读推介
晋城:一家三代四军人
支队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移动执法系统 推广应用座谈会
李小超《留住乡愁》绘画雕塑展即将在长沙举行 180余幅作品“还原”西北
花椒这样吃,扫净体内恶寒,可惜没几个人知道
杭州市公安局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8年预算公开
【双创双修】 昌江区这两个街道“梳妆打扮”靓起来
乾县多措并举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省法治宣传周活动
北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部门预算
滨州:供暖面积增加服务深入乡镇
消防进“军训” 安全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