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网深圳讯(全媒体记者杨洋 袁政)在深圳文博会湖北展区,91岁的枣阳人王义林一手拿着梭子,一手扶着织机,熟练地操作着织布机,向参观者演示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的手工制作技艺。文博会期间,老人还被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授予“2018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人物”荣誉称号。
全媒体记者 杨洋 摄
历史上,枣阳的交通相对闭塞,农妇们只能自己织布做衣裳,于是“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便应运而生。枣阳手工粗布要经过轧花、纺线、染线、浆线、牵经、上机、织布、染布等17道工序才能完成,技艺十分复杂。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枣阳手工粗布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王义林和儿子刘大友却坚持将这项古老的工艺传承了下来。
全媒体记者 杨洋 摄
王义林出生在枣阳的一个大户人家,爷爷又种田又做生意,办过染行、织布厂等,家境还算殷实。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上私塾,前后断断续续读了15年书。过去在枣阳,曾有“家家纺织,机杼相和”的传统,她10岁开始跟随大人学习织布,并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艺。
“我是穿粗布衣服长大的,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总是白天干农活,晚上织布,给我们这些孩子做衣服。”刘大友对枣阳粗布有很深的感情,他介绍,枣阳手工粗布不仅质地柔软、不起褶皱,还有不褪色、不起球、耐水洗等特点。
2007年,刘大友成立了“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主要用枣阳手工粗布工艺生产床上用品、服装服饰和相关工艺装饰品。王义林非常支持儿子的事业,亲自担任老师,教授枣阳粗布技艺。2016年,“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91岁高龄的王义林身体非常健朗。闲暇时,她会定期去儿子的店里教学,手把手教年轻人。为了宣传枣阳粗布,她不仅经常跟儿子一起到全国各地去参加会展,还学会了玩微信,在网络上传播传统文化。
无金融许可证即开展融资 中仁财富P2P平台涉嫌集资诈骗
柘城县岗王镇党校确保中央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海南:社保卡、租房提公积金可网上申办啦!
鹰潭市“同心·光彩行动”暨“永进助学金”捐赠发放仪式举行
外贸企业享受进口国关税减免额创新高
玩微信!教织布!91岁老人走红文博会
我市出台政策支持返乡人员创业
市残联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王会勇到市环保局调研指导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张家界金海实验学校新生军训表演精彩纷呈
驻河界村扶贫工作队开展抗灾救灾
高台子因户因人施策"扶贫七法"助力有效脱贫
我市召开环保系统警示教育动员会
邮储银行日照分行开展员工经商办企业专项排查活动
吉林省公共图书馆首届暨省图第二届“换书大集”圆满结束
2018年市本级(柯城区)早稻订单情况公示
苏州首批90后劳模诞生 佛系90后也爱奋斗
孟津县公路局开展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
南宁市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
究竟是不作为还是情况复杂?一违法建筑七八个月拆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