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局建立“三项制度” 扎实推进林业行业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日照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林业厅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统领,以实施新一轮林水会战为平台,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大重点”,建立“三项制度”,充分发挥林业行业特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任务,加快了贫困地区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的同发展、共促进。
坚持三个到位,强化扶贫组织保障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此,日照市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落实精准措施,全力脱贫攻坚。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局党组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安排任务。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坚持“一盘棋”,调整充实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林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责任,主要领导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具体抓、深入抓;工作人员及时进村入户准确掌握情况、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全市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工作人员具体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是队伍建设到位。专门设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切实解决了扶贫工作有人管、扶贫事务有人干的问题。扎实开展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深入查找在行业扶贫工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落实扶贫干部在岗在位、请销假等工作制度,确保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全力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举办了全市林业行业扶贫培训班,邀请市扶贫办领导专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对工作不在状态、履职尽责不到位,及时进行调整,有效地提升了扶贫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突出三大重点,落实精准扶贫措施
一是做优生态扶贫,筑牢发展基础。围绕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等贫困区域,大力实施镇村兴绿、退耕还绿等“十大绿化工程”, 先后安排60名贫困人员从事公益扶贫护林,完成造林10.88万亩,带动贫困人口5000余人。同时,按照“环村有绿带、道路有绿网、街心有绿地、广场有绿荫、庭院有花果”的五有标准,深入开展“千村万树”栽植行动,着力打造“一村一景观、一树一产业”的村庄绿化格局,为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产业基础。莒县招贤镇西黄埠村流转110亩土地,建设了20个高标准花卉扶贫大棚,让全镇515户、841名贫困村民依靠发展玫瑰鲜切花全部实现了脱贫,人均增收438元。市林业局围绕脱贫攻坚持续组织开展了“爱心接力、绿色传递”特色苗木赠送活动,播种绿色扶贫,共赠送香椿、杜鹃、红栎等苗木36万株,受益贫困群众2000余人。
二是做强产业扶贫,培育林业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榛子、核桃等经济林基地7.3万亩,集中打造了杜鹃、蓝莓等“十大”林业特色产业。同时,开展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评选,将支持扶贫发展作为优先评选条件,鼓励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到贫困地区发展精深加工、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今年,新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培育3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示范合作社扶贫示范带动单位。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94家,发展林业合作组织1022家,打造精品采摘园60多个。东港区西湖镇董家岭村是省级贫困村,市林业局指导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7个大棚,协调山东省林业科技乡土专家于合英到该村投资发展杜鹃花产业。当地村民一方面以土地入股,获得每亩每年1000元的租金;另一方面,企业免费提供杜鹃花苗由村民承包种植,1年后再按照1元棵的价格保底收购;土地入股的村民还可以到基地工作,解决就业3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资产、农民三大要素分散这一阻碍农村发展的瓶颈。
三是做实科技扶贫,提升致富本领。在新一轮全市林水会战中,制定了12项技术指导意见,组建了专家服务团,设立了“3.12”林业服务热线,组织林业技术专家开展网上服务、电话服务、上门服务、现场服务等送科技活动。联合大众网录制了林业实用技术教程视频,进行网上林业栽植、管理技术讲解,浏览量已达10余万人次。截至目前,已举办林果技术培训班6余期,培训技术员300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4次,发放科技资料3000份,受益贫困群众2000余人次。去冬以来,以市场为导向,适应贫困山区需要,积极探索推动“南茶北引”技术创新传承,发展林下野山茶,得到山区贫困群众的积极响应。省级贫困村五莲县户部乡黄巷子村,立足该村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村集体统一流转2000亩公益林发展林下野山茶。三年后每亩可增收600元,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指日可待。
建立三项制度,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任务清单制度。制定下发了《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林业行业“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通知》,对扶贫工作任务层层进行量化分解,明确了时间、任务,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同时,按照省厅每月一次扶贫进展调度会议中指出的存在的问题和扶贫工作新要求、以及市扶贫办日常工作部署,对工作任务及时调度、促进、完善,做到扶贫工作有人抓,工作责任有人担,上下一致。
二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坚持行业扶贫与业务工作密切结合,贯穿于林水会战、林业产业、森林防火、送科技下乡、日常业务指导等各项工作中,督促区县进一步细化扶贫工作方案,明确扶贫目标,做到有部署、有督导、有档案资料,全程留痕。组织各区县对照扶贫任务清单,逐项进行梳理统计,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建立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微信交流群,讨论交流扶贫工作情况,把日常督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对各区县扶贫工作情况不定期进行成效评估。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扶贫工作任务的区县林业部门,取消一切市级林业评先树优资格。
三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积极做好林业扶贫与全市扶贫工作的有效对接,对涉林贫困人口全部建立档案。全市统一设计了“扶贫联系卡”,畅通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准确掌握情况,保证扶贫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莒县还建立了林业扶贫信息公示制度,将扶贫工作人员的信息、扶贫项目、进展情况等通过公开栏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按照要求在贫困村配备了技术明白人、乡镇林业技术员和县林业技术专家,不定期进行指导帮扶。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对林业扶贫先进典型及时进行总结推广,进行宣传。先后在绿色时报、新华网、国家林业政务网、省厅网、市扶贫办简报等刊登林业扶贫工作信息30余篇,提高了社会知晓率。

电网升级改造 浙沪山塘风光无限好
关于对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网站进行关停整改的通告
天水伏羲庙、凤山景区门票价格有降有免
勿忘国耻 居安思危昨日我市警报长鸣 60万师生参加防空演练
芜湖组团参展安徽秸秆博览会
市林业局建立“三项制度” 扎实推进林业行业扶贫工作
人物专访|蒋梦 有梦可寻,有人可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市农业部门:铁腕纠四风 重拳治怠政
惊险!产妇即将临盆疼倒医院大门口
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
变废为宝 减少污染—曾都着力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市经合局深入西郊乡梁家村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市运管局:继续对非法营运行为持高压打击态势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赴潜山县龙潭乡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
我市与土耳其陶瓷城市伊兹尼克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市纪委发出廉政短信:提醒党员干部过一个风清气正的春节
新一轮创文 知识有奖答题又开始了
城管驿站可以这么美
区委召开二届30次常委会议
伏缺季细菜价格翻番 云南菜一周后来"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