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政桥小学,不能忘怀的百年记忆


每当槐花飘香的季节,我总是要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在定海城关第一小学(现定海小学)那段天真活泼的时光。 1965年的初夏,我从象山转学到定海,插班到城关一小四(1)班,班主任是和蔼可亲的陈梅仙老师。在定海城关第一小学的三年求学经历,使我接受到了童年的正能量启蒙。
县立平政桥小学大门和平政桥(1942年摄)
  一 初创县立女子小学校
  定海小学的前身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堂,旧时为定海县署前平政桥旁土地祠,房屋古旧,是邑人沈椿年(1873~1941)等发动社会各界捐资,作为县立女子小学校发起人的旅沪商贾“沈孟房”沈椿年,号任夫。清宣统元年(1909),清朝在各省设立谘议局,7月17日,在浙江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中,沈椿年当选为北洋政府众议院定海籍谘议局议员。由沈椿年、方药雨、李拙、沈毅等先后捐资法币5000余元, 1912年9月在土地祠改扩建创办县立女子小学校,并由沈椿年胞妹沈毅(1879~1938)管理学校。次年县知事正式委任沈毅为校长。沈毅组织编写补充教材,增设刺绣、蚕桑、工艺美术、书法、珠算等课程,聘请名家任刺绣工艺教员,又开办蚕桑班、美术班和师范讲习所(后改为简易师范),师生轮流外出办“民众夜校”,鼓励女生剪发、放足、不戴耳环、不迷信。用人唯才,不徇私情,待教师如亲友,视学生如子女,教师患病,解囊请医,提倡启发教学法,禁止体罚。数年后,赴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女子学校参观,自费往菲律宾考察华侨教育,回校革新教学。沈毅矢志不嫁兴办学校,敢于挑战传统,严谨治校,大胆创新,也因此被誉为定海“女学之始祖”。 1913年,女子小学在发展中增设高级部,因在平政桥旁,后来改为县前小学、平政桥小学。沈渭清(1877~1939),号征斋,沈毅姐。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曾在定海县立第一女子小学任教,后出任定海南郊小学校长。
县立平政桥小学老师正在上课(1942年摄)
县立平政桥小学操场,二楼窗户开着的教室为笔者在1966~1967年读五六年级时的教室。(1942年摄)
  二 舟山的“革命摇篮”
  沈椿年因同情革命,经常与共产党人接触并结为朋友。妹妹沈毅则通过沈椿年接触到了共产党人,接受了革命知识,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开始同情革命。 1924年,沈毅在上海认识共产党人瞿秋白、杨之华、郭沫若、项英等。 1925年至1926年,中共上海区委和宁波地委先后派员来定海,都以“女小”为落脚点。 1926年春,中共宁波地委派顾我、邬凤英(赵济猛妻,赵济猛曾任中共宁波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委员、常委、宣传部主任等职。1928年1月牺牲)来定海开辟工作,邬凤英就由沈毅安排在女小任教,并对邬的工作给予支持。1926年夏,中共党员林育南、李求实、林仲丹、杨之华等,相继来县传播马克思主义。 7月,中共宁波地委书记赵济猛等来定开展建党工作,在教育界发展庄琴秋(女)、金志成(女)、经如华(女)等8人入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顾自身安危,掩护王士宏、金爱卿、顾我、姜冰生、洪福礼、董国赉等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转移,沈毅还让中共党员马荷仙、陈素心在校隐蔽。她支持在校的思想进步的教师参加革命活动,还请共产党人来舟山宣传革命道理,使学生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以隐蔽身份在定海县前中心小学任教的中共定海县工委书记王起(化名王烈钧)和“代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家谟妻马荷仙等都得到了沈毅的支持〔1927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遭敌人破坏,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主任王家谟(1906~1927)与定海的共产党员定海人马荷仙在杭州组织秘密革命家庭,掩护党的地下工作。 1927年11月王家谟牺牲〕。
谁还认识这几个至今近90岁的平政桥小学学生?(1942年摄)
  小学校作为“革命的摇篮”曾涌现了金维映、杨静娟、乐亚成、董千里等革命志士及原中共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王亚璋、林肖硖、忻元锡、丁公量等老革命。还有陈毓蔚、殷鸿福、沈天骥等国家的科技精英。
  在定海女小读过书的岱山县高亭镇人、杰出女革命家金维映(1904~1941),9岁时进定海县立女子小学读书。“女小”毕业后,由沈毅保送宁波师范学习幼稚教育,后回“女小”当幼儿班老师,并将名字改为金志成。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夫人、时任中共江浙区委领导的杨之华来到定海,金维映曾当面聆听革命道理。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的林育南,时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的林育英(张浩),时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李秋实,都曾到舟山定海疗伤养病。金维映曾先后当面向他们请教,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的愿望。 1926年10月,金维映由邬凤英和王士宏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中共的舟山地下党组织——中共定海独立支部在沈毅的帮助支持下在该校成立,使定海女子小学成为当时舟山革命的摇篮。金维映作为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发起人之一和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员,她利用教师身份积极参加革命工作,领导舟山工人运动,在岱山盐民运动中表现出色,被时中共宁波地委称为“定海女将”。抗日战争时期,沈渭清、沈毅姐妹俩,积极发动领导妇女、学生宣传抗日。沈毅还被选为定海县妇女联合会常委、定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及定海县战时文化推进委员会辅导主任。
2018年1月4日,市作协领导、“沈毅汇”人员及定海小学的党员、教师代表在定海文化路北端沈氏家族墓园“沈家花园”,冒雨向“沈椿年先生、沈毅校长、沈渭清校长”纪念碑献花,以表达对定海小学首任校长沈毅女士的敬仰之情。图为修建一新的沈毅墓园。
  1926年5月,时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的张浩在组织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工人示威游行中,被租界的巡警打伤头部。为了使张浩有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治伤休养,在爱国进步人士定海县立女子小学校长沈毅的帮助下,秘密送张浩到普陀山寺院中休养。上海党组织派杨之华专程来舟山探望,并应沈毅的要求在女小作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讲。为定海建党进一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不久,党组织又将张浩儿子林肖硖(原《红旗》杂志副社长兼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送到定海,由沈校长安排在女小就读,并给予经济上的资助。
  三 改修土地祠为小学校大礼堂
  土地祠初建于清熙二十七年(1688),时舟山刚恢复县制,名定海,是首任知县李侗和周圣化先后拨款建造。李侗是湖广大冶县人,康熙二十七年任,二十八年离职,进士周圣化为河南祥符人,二十九年任,后升陕西秦州知州。在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庄纶渭、乾隆五十二年(1787)知县秦珂、道光二十年间钦差大臣裕谦等都曾分别对县署和土地祠进行修治,时土地祠有大间三间,大殿五间。在办学整修后,土地祠模样也有所变化。但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问题,一直效果不如人意。1938年3月,适沈毅60寿辰时,她的馈赠寿仪900元以祝她六十大寿,沈毅将这笔钱全部用在将土地祠改修为小学校大礼堂。记得,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还是学校,但校舍已像一个耄耋老人,老得都掉光了牙。学校门口是古老的石条路,两边是两排矮矮的冬青树,通到地委大院 (现定海区委大院),对门是农林局。学校的两扇大门坐东朝西,一扇是操场的大门,一扇是过厅式的正门,左手是传达室,右手一小间是课外活动养小白兔的。进门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正面和右边是二层的教室,左边是学校的小礼堂,原来是土地祠的大殿,低矮的大殿里搭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平时学校在小礼堂里开会用,到了下雨天,干脆就在小礼堂里上体育课。
  我读四年级是在一楼体育室隔壁的教室,到五年级时,我担任班级的大队委员,教室搬到二楼最北向一间,北窗外是学校的大操场,其实操场不大,只有百把平方米,古时是县署的花园。北窗下是领操台,台旁有棵老槐树,每当春季,老干新枝盖天铺地,严严地遮住北窗。每当夏天槐花飘香,茂密的枝头上挂满了一串串粉白色的槐花,一阵风来,片片花瓣像一只只白蝴蝶落满操场,浓郁的馨香扑进北窗,弥漫整个教室里,融进琅琅的渎书声中。摘一瓣槐花叶含在嘴中,甜滋滋的爽口得很。女同学喜欢掰上几根槐树枝叶,编一个精巧的小花环,戴在头上像一个纯真的小天使。槐树的花、叶子、豆荚似的果子和树皮还可以入药,所以老师说,槐树是个宝。
  在老槐树的身旁,一瞬三年,槐花开了又落,我们也慢慢地长大了。许多年后,学校的旧教室、礼堂都拆掉了,老槐树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朝南的综合性教学大楼,楼前是一个平整的大操场。后来,城关中心小学搬迁到了昌东校区,那里有一个更新更漂亮的校园——定海小学。那土地祠里的老校舍和飘香的槐树,只能留在深深的记忆里了。
  【作者】阿能

徐州市形成扫黑除恶强大合力全力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
市领导检查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筹备情况
“全球爱足日”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青岛路中学在全国啦啦操比赛中获优异成绩
新星小学开展“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平政桥小学,不能忘怀的百年记忆
提升交通首位度 江苏围绕南京布"米"字形铁路网
张敬华主持市委常委会会议
吴小街派出所配合交警查处一起酒驾案
芜湖5市场获省“诚信市场”及“文明集市”表彰
整治作风问题永不止步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2018级新生素质拓展训练正式开训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张新红: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有三大“特殊优势”
辉南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党建+”织密社保民生幸福网
城隍庙社区积极开展经济普查工作
新宁县依托“红星云”开创党建新天地
志愿者夫妻档结合实际案例对孩子和家庭开展道德教育
隆昌市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齐动手
2018年江苏“小高考”开考 苏州报考人数增加26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