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孙氏七百余载


临海市河头镇的岩坑村,现有村民272户776人,孙姓占比2/5。该村距今有700多年历史,曾是古时台州府郡陆路交通的枢纽村落。
历史的变迁,永远都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能引得人们对过去发起探究,进行深思,或者对疑惑刨根问底,以期弄个究竟。
在古城临海,有着孙氏一族。他们扎根落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活,现已枝繁叶茂。
据《孙氏宗谱》载,始祖孙实甫诞生于南宋嘉熙丁酉年(1237年),宋咸淳四年(1268年)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死于至大庚戌年(1310年)正月十六日,享年73岁。他的祖籍在杭州富阳龙门古镇、孙权故里,后到南宋朝廷为官。他因与当朝丞相贾似道不和,被陷害后贬官至临海。孙实甫是东吴大帝孙权后裔第四十代,迁徙到临海后,一直住在临海城关西北部大县巷。
沿江镇工办退休职工、今年78岁的孙云端,和孙取铭等人,是《孙氏宗谱》的主要编写者,多年来一直在收集史料,还原始祖迁入临海的历史。
记者还从孙云端的口中获知,孙氏的上一份宗谱是在1934年编写的,直至2009年7月,新的宗谱才重新编修问世。
孔化岙村,世代以农业为主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孙氏一族在临海大地繁衍至今已是28代,经历了700多年。
沿江镇的孔化岙村、河头镇的岩坑村、永丰镇的赤庙童村和汛桥镇的光明村,这四地分布的孙氏族人,约有2000多人。村内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饱经岁月的沧桑。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而扩建的厅堂、院落、廊房,层层相连。孙氏宗祠更是见证了百年来临海孙氏兴衰。无论是生产、婚姻,还是礼仪、信仰,现今的这几个村,多少保留着东吴遗风。
“孔化岙村有村民525户2011人,孙氏族人约1000人。最早到这儿的始祖是孙肇大,还有他的儿子孙朝选和孙朝遇,到现在有700多年了。”村党支部书记孙取国说。
山上的弥陀寺,早年叫净名寺,后怀玉禅师将寺名改为弥陀禅寺,这有古碑记载为证。现在见到的碑文石块,仅留下一小部分,已无法复原,经风雨一遍遍洗涤,残存碑文也变得模糊不清。除了古碑,弥陀寺还收藏着两块完整的隋朝古匾,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生活在村里的孙氏后裔,有不少家庭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山上采摘水果,悠然自得。
红色旅游在岩坑悄然兴起
而河头镇的岩坑村,是临海市典型的红色教育基地。该村现有村民272户776人,孙姓占比2/5。
在村口,可以看到一垛石墙上写有“红色岩坑”四个大字。村庄呈东西走向,中间为一条溪涧,溪的北边是刚建起的新楼群,南边则是留存下来的老屋。一条古朴的石子路,以及位于石子路中间段的岩坑村祠堂,最能体现出该村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原始风貌。
相传,先人初迁该村之时,见四面环山围溪流于此,形成洼状。又见山林间南北两岸,遍布奇峰岩峦,就将它取名为“岩坑”。小山村距今有700多年历史。1296年,其先祖为躲避战乱,由钱塘辗转至此处定居,从此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岩坑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连接天台与临海交通驿道的必经之地,而且还是古时台州府郡陆路交通的枢纽村落。
在抗战期间,岩坑村发挥着红色堡垒的重要作用。1939年9月,中共临海县委北区区委在岩坑成立。1940年6月,在岩坑党组织的帮助下,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被成功营救,营救者主要是村里的孙姓后裔。1985年,岩坑村被中共临海市委批准为“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目前,该村红色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行走在村里,前方是巍然屹立的群山,山麓则是十里枇杷园。多年来,孙氏后人在这儿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学校负债邀请新老校友捐款 高三家长投诉:每名学生被要求1000元起捐
关于征集昆明市脱贫攻坚百部优秀微视作品的启事
虢正贵调研张家界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秩序
衡阳市残联2018年度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入围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津上机床产业园项目开工
临海孙氏七百余载
我市再次启动市区巡游出租车运价动态调整机制
嘉兴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第一宗地块圆满完成
泽州县2018年度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公告
陕西省出台黑恶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一直说到你“口水打肿脚面” 扬州淮扬美食书场开始试讲
“家园一家亲 共度嘉年华”——武宁县第二幼儿园举行新年庆祝活动
“改革开放看浙江”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宁波
实小配餐严把关 老师来当试餐员
胡世忠调研部分县(市、区)高铁新区建设工作
娄底:坚定不移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
泉州国企实现AAA等级零突破
孟津县城乡规划办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烈士陵园重温革命精神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公园设施整修 为创建增色
黑河市地震局与市民政局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