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吴增威车间里的“点子王”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石化车间班组负责人;从普通一兵到技术能手,他坚持学习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发扬“钉钉子”精神,全身心地专注于每一台机器设备、甚至每一个细小的电气元件,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走出了一条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成长道路。他就是鞍钢民企集团无缝钢管厂石化车间班长吴增威。
吴增威毕业于鞍钢职校电气专业。在校期间,吴增威克服身有残疾的困难,刻苦学习,专业技能过硬,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年仅19岁的吴增威成为鞍钢民企无缝钢管厂的一名工人。由于踏实肯干、肯于钻研,尤其是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岗位实践掌握了各种生产操作技术,仅用六、七个月的时间就能在岗位上独立操作。
1988年,吴增威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正赶上鞍钢民企无缝钢管厂搬迁。对于企业来说,搬迁相当于重建一个新厂,所有的电气配线都要从头开始,加之技术人员少,这对年轻的吴增威来说既是技术与能力的挑战,又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因为安装任务紧,厂领导安排他和另一位师傅各带领一组人员分头工作,他们克服重重技术难关,边安装调试边组织生产,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新厂的全面重建作出贡献。
厂内各处电气设备运转状况,吴增威都装在自己心里,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对注塑机、数控车床等主要机器设备定期检查、精心维护保养的好习惯,保证了企业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量电气专业检修知识。几经磨练,吴增威练就了一身技术绝活:改造更新废旧电子元件,改进升级落后的机器设备,编制注塑机等专业设备的程序……
除了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吴增威没事就爱搞些小发明小创造,他是企业里有名的“点子王”。带锯床是企业使用多年的老设备,完全由人工操作运料,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吴增威和他带领的攻关小组对该设备进行了改造,攻克了“人工操作”难题,在原有基础上,巧妙加装了一台电机和拖辊,经反复测试改进,改造后的设备加工质量好、效率高,相比过去人工运料,效率提高8倍以上。同时劳动量大幅减少,仅一人即可实现全程操作,彻底解决了过去人手不够的难题。压力剪板机也是企业一台老旧的半自动化设备,同样需要大量人工辅助操作,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吴增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造方案,即加装电磁铁和接触器等电器元件,由原来半自动化转变成全自动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些小革新不仅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大幅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得到厂领导和全厂职工的一致好评。
吴增威深知“一木难成林”的道理,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事一起分享,共同提高。尤其是在企业倡导的“师带徒”活动中,吴增威先后与三名年轻技工结成对子,耐心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三人后来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吴增威参加了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并于2013年完成全部学业。他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企业发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也因此,吴增威连续多年被授予民企集团“先进员工”。2015年,吴增威凭借着自己的业务专长成为鞍钢民企集团“技能人才库”中的一员。
首席记者 程云鹤

平安中国“微”比赛结果公布 我市4件作品脱颖而出
铜山区:迅速落实水利工地扬尘管控各项措施
德保:精准实施“五+N”特色产业 催开群众“致富花”
家里顶梁柱患白血病 恩施小伙盼您伸援手
长沙招录300名政府专职消防员 有两种职位
【工匠精神】吴增威车间里的“点子王”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双随机一公开” 实施细则
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慰问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龙岩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初审情况的报告
东城区区商务委与区文联跨界合作共同推进京交会展演工作
市妇联开展《宪法》专题学习会
王侠来延调研退耕还林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
孕妇临产前被家暴 多部门联动护航
市农广校组织中级职业农民赴甘肃庆城参观学习
辉南县全面实施乡村经济振兴战略(上)
富徽公司积极推动中储粮项目开工建设
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
坚定理想勇于奋斗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奉贤区环保局全面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夫妻为何“共苦”易“同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