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院有大作为

金秋行系列报道⑥
10月19日,记者走进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四组村民刘生的农家小院,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墙内,整齐排列的木质棚架上,软枣猕猴桃幼苗“挺直腰杆”向上爬;墙外,瓜果飘香、银杏泛黄,景色醉人。
“搞活庭院经济,让俺家脱了贫。”60岁的刘生毫不避讳地谈起了以前的生活窘境。他患有腰间盘突出,年纪大了,更是干不了重活;老伴儿患有严重肾病,需要常年透析。家里惟一的生活来源,是几亩套种银杏树的苹果园,由于缺乏管理,加上苹果树品种老化,产量不高,一年下来卖不了几个钱,老两口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现在好了,院里种下了‘摇钱树’,来年脱贫不成问题。”说这话时,幸福和喜悦挂在刘生的脸上。
“你就放宽心吧,等明年这40株软枣子挂果,就坐在家里数钱了。”窑沟村委会主任宋月兴一边安慰刘生,一边向记者介绍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和做法。近两年,窑沟村软枣猕猴桃产业小有规模,早期种植的农户已经尝到了甜头。软枣猕猴桃经济价值高,便于管理,人工栽培第二年就开始结果,特别适合农家庭院种植,既增加收入,还美化环境。今年,村集体出资,为全村866户村民每户发放10株至15株树苗,见效后平均每户可增收5000元。对于像刘生这样的贫困户,村里不仅多给树苗,还出钱雇人帮忙打棚架,“贫困户啥心不用操,坐等着收钱”。
“庭院经济是农村循环经济最小的单元,对于乡村发展、村民增收而言,潜力巨大。”振安区农经局工作人员说,庭院经济具有“短、平、快”优势,如果能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的原则发展优势项目,农家小院这块“方寸之地”就能变成“小聚宝盆”。窑沟村的果蔬、花卉等产业有基础、有市场,村里加强统一协调、提供技术指导、打通销售渠道,“小庭院”发展成大产业指日可待。
窑沟村二组村民祝世平家的房前屋后有大量闲置土地,早些年种植寒富苹果,后来单产下降,他便琢磨改换品种。起初,他瞒着老伴儿,在苹果树下试栽了几株软枣猕猴桃,老伴儿发现后骂了他一顿,还拔掉了树苗。谁知,惟一存活的一株树苗,两年后带来了数千元的收入,是种植苹果的十几倍,祝世平的老伴儿这才转变了态度。这两年,通过土地流转,祝世平家的“小庭院”发展成了规模数十亩、涵盖十多个品种的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基地内还穿插种植了苹果、梨和银杏树,一年收入相当可观。眼下,祝世平正在考察市场,打算引进加工设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引导农民走小庭院、大市场、新产业的路子,是窑沟村未来的主攻方向。要想将庭院经济做大做强,必须引导农民把‘小聚宝盆’发展成为精细农业示范基地、绿色产品加工车间和生态旅游观光园。”宋月兴说,这些都需要村民转变传统观念,需要更多的“祝世平们”作出“示范样板”,更需要村集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如今,在窑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鼓励、引导下,一些村民正在重新规划庭院、美化环境,将农家院打造成集餐饮、住宿、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场所,把庭院经济升级成庭院产业。今年“十一”期间,村民周永春承包经营的40亩农业生态园内,赏花、摘果、吃农家菜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平均每桌农家菜300元,每桌每天翻台两三次。”周永春深有感触地说,像窑沟村这样位于城郊、交通便利的村子,发展庭院经济具有先天优势。有条件的村民将自家院子收拾好,房前屋后种上无公害水果和蔬菜,院子里、果树下散养鸡、鸭、鹅,吸引市民、游客来体验田园风光,何愁不富裕?他希望政府部门帮助有意愿的村集体做好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围绕庭院经济由“小”变“强”、由“散”到“精”做文章,让庭院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记者 金龙

住房租赁REITs规模或超万亿 公募基金对接ABS
严打非法行医 全市立案查处50余件
香洲区安监局多措并举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专项行动
侯碧云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我县组织收看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
小庭院有大作为
广深、莞惠城际周末车次加密
十佳“最美交警”受表彰
市人大视察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情况
陈文浩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做好治水大文章
乐平市领导现场调度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工作
梅雨季节 蚊虫变本加厉
第十届塘厦高博会将于11 月举行
固镇县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
西安市体育局关于申报体育系统县级中小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的通知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到我区调研深化“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工作
市发改委: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春一行到我市开展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
峡山水库升级为省级战略水源地
台州中考普高线揭晓
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收看“深入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