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在全省首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区矫正


法治德治彰显文化自信 学而心灵自省浸润无声
杨增亮 廉秀峰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伴随着古朴悠扬的诵读声,身着汉服,互行揖礼,分饰各角,或吟,或唱;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抑扬顿挫,令人强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近日,榆次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基地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参加这场特殊表演的人员,都是来自榆次区的社区服刑人员。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全体服刑人员的热烈欢迎。
“每次看到社区服刑人员前来报到,他们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情绪低落,有的桀骜不驯……如何将这些曾经误入歧途和思想偏激的特殊人群教育矫治好,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部门一直需要探究的课题。”谈及社区矫正工作,榆次区司法局副局长、社区矫正中心主任闫素丽感叹道。
如何将这样的课题解决好?
2017年以来,榆次区司法局多次派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深入北京、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后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利用其潜移默化改造人的能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矫正教育改造中,对于促使服刑人员自我反省、回归社会,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矫正工作,力争探索出一条借助传统文化感化教育的路径。
为切实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矫治教育、社区服务,榆次区司法局依托晋中兴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出资30万元兴建了榆次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基地设有宣告室、培训室、图书资料室、谈心室、办公室和学员宿舍,并配有柜式空调、教学用投影仪、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线等先进办公、教学设施和必备的生活、生产设备,为社区服刑人员矫治教育和集中劳动建立了场所,为过渡性安置刑释人员生活学习提供了保障。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以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为主的工作队伍,依据矫正对象心理状态、行为特点和需要变化的规律,实行分批集中矫治教育,确保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
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引进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榆次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举措,在全省尚属首家。
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如何?
传统文化融入学习教育,提升了矫正效果。榆次区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治”矫正的同时,更加注重依靠 “德治”去感化,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善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孝心、感恩心”,让他们以一个全新的自己面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走进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基地院内,3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正在认真听讲。老师从“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说起,结合《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引经据典,深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邃道理和深刻智慧。讲者循循善诱,听者感同身受,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懂感恩、知孝道,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高青介绍说,为社区服刑人员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是筹划已久的事情。2016年7月,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示范项目先后在北京监狱、新疆第三监狱、广东未管所等地进行实践,在干警培训、服刑人员改造、对服刑人员家庭的影响上均收到超出预期的效果,为司法行政系统治本安全观的落实提供了有效助力。
榆次区社区矫正中心副主任杨维琦告诉笔者,在“学传统文化,做新时代人”的矫治教育活动中,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讲师都积极筹备,从读写承诺、心理健康测评、抄诵经典、分享体会,到情景剧表演,都做到了严要求、有实效。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北关、路西、新建、安宁、经纬、使赵、长凝、张庆、乌金山、庄子、郭家堡、什贴、东赵的20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分八期参加了培训,全面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矫正一人、带动一家、稳定一片的社会效果。
“用传统文化涤荡心灵,让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这样的探索是值得的。”榆次区司法局局长王福虎说。今年以来,榆次区社区矫正中心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必修课,把抄录、背诵、分享《弟子规》《论语》《大学》等经典文化列入教育计划,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若早明白 ‘言语忍、忿自泯’的道理,言语上忍让一些,或许就可以避免因打架而引来的灾祸。”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如果都从善出发,那么将有益于人、有益于己。
“承国学所蒙,知耻而后勇。今后,我将服从监督管理,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力争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人员。”
……
这是社区服刑人员在学习了三天后写下的心得体会,从字里行间,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真诚的忏悔。
服刑人员张某因非法经营被判缓刑,参加学习的第一天时戴着一个大口罩,行为异常敏感,畏难情绪严重。经过一天的学习后,张某主动摘去口罩,融入学习小组完成后续社区服务和情景剧表演。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会上,他坦言道:“被判刑后心理发生了变化,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对周围一切充满了恐惧。参加这次学习后,豁然开朗,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敢于面对现实。”
田某在学习结束后主动为家人购买国学读本;不合群的李某在学习后主动与老师、组员分享心得体会;曾经厌世悲观的王某在参加学习后再次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习礼必先修身,修身必然厚德。一个人思想转变的根本在于道德观念的重塑。通过让服刑人员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由诵读而正形,由正形而正心,由正心而正德,最终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作为此次集中矫治教育的心理导师、志愿者,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解亚琴的一席话,让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引入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哈药认购GNC项目在省发改委备案标志交易即将实质性展开,将成GNC第一大股东
南宁市领导检查市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岳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监察
减税降费有助于释放改革红利
精彩省运大美龙江魅力大庆
榆次区在全省首家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区矫正
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走进麟游 纪录别样的美
新田一中举行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合肥至漠河加开暑期旅游列车
围绕民生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在筑四级人大代表督办调研贵阳北站
扮靓美丽家园 助力文明创建
东沟古村落千年元宵庙会启动
读报三分钟|珠海9所新建的学校、幼儿园如期开学;香洲区123家持证托管机构名单出炉;怒江格力小学、格力幼儿园开学
市委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经济工作座谈会 王宏主持 雍成瀚金庆丰出席
市民发现交通标志有问题可向交管部门反映
滨州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议召开
装修垃圾收处出新规 城区拟建1座资源化利用处置场
省验收组肯定源城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工作
李建华到冷水江市委党校上专题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