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大首次发现“怀双胞胎”基因,或可测后代身高
深圳新闻网讯10月10日,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万余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国人群基因遗传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华大主导的"百万人群基因大数据研究"项目的首秀。
据了解,华大研究团队选取了14万余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展开了群体水平的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904万个多态性位点在内的中国人基因频率数据库(cmdb),其中约有20万个多态性位点属于首次发现,这是目前正式发表的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中。
研究表明南方人免疫力更强
研究小组确定了6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它们在基因频率上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充分展现了饮食、气候、病原体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选择作用。
▲6个在中国受到显著自然选择的基因位点。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区如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省份可能由于蔬菜获取比较困难,导致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肉类摄入比例较大,因此,促进脂肪代谢率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地区有明显富集的趋势。
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了红细胞补体受体 i的基因 cr1呈现了南方富集的现象。古代中国南方被称为南蛮瘴气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疟疾盛行,因此对于生存于该地区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与耳垢干湿、体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关的 abcc11基因,也呈现了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除了部分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之外。绝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温带气候地区的人们都有这个基因突变,突变结果表现为干性耳垢、体味较小、大汗腺分泌较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环境。而在炎 /闷热的南方,则没有这方面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长久地流传下来。
1
2
下一页
全文阅读
花林寺镇|专家进村指导蔬菜药材种植技术(图)
关于张骞大典筹备策划服务采购项目成交公告
王宏微调研长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开封第一河务局开展“喜迎三八 巾帼植树”活动喜迎三八节 巾帼植树忙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记泰和县沙村镇乡村医生傅传忠
华大首次发现“怀双胞胎”基因,或可测后代身高!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
国庆前后,舟山13家商企吸金4970万元!餐饮、车市最吸金
广丰乡村游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
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玉泉区分局多措并举开展“老年体验店”专项检查行动
天心区青园街道关爱育龄妇女,把爱带回家
十巫高速竹山段建设快速推进 力争2021年全面建成通车
鳒鱼洲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东莞近期重点开发鳒鱼洲中部和北部
利州区“三加强”抓好项目投资保障工作
3000市民徒步赏桂城夜景
西安涝峪一处山体发生滑坡 58户群众被安全转移
青山绿水100多平方米庭院 符合条件的来“田园养老”
庆三八“夕阳红”活动
粽香飘警营 军地大联谊
长春红旗街商圈发生火灾 墙壁熏黑玻璃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