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低温”“冰冻”……2018年1月24日开始,一场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雪直袭诗城。面对近期罕见的冰雪天气,全市上下把抗击暴雪冰冻灾害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以雪为令、全城出击,众志成城、浴“雪”奋战,打响了一场破冰除雪保家园的无声攻坚战,奏响了一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抗雪灾的壮丽凯歌。
截至1月31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雪死亡事件,无一例群众受冻挨饿。国省干道和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畅通运行,工农业生产没有遭到大的破坏,群众生活未受大的影响,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面对冰雪肆虐天气的严峻考验,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冰”临城下
●相信若干年后,2018年初那不断升级的雪灾预警,高达28厘米的市区积雪,还会让人记忆犹新——见惯了江南雪的柔情的马鞍山人,在这一次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雪的另一面……
1月24日下午,天气依然只是有些寒意。有市民甚至开玩笑说:“大家都在等雪,也许就没有雪了。”然而,24日晚间,雨雪如期骤降。翌日,诗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寒风怒吼、白雪皑皑、冰坚如石——突如其来的情境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1月25日白天,全市大到暴雪,全天气温都处于冰点之下。25日16时,暴雪预警已升至橙色。26日,雪势减弱,稍喘口气,27日,雪又降临,又是一场暴雪。
预警信号,步步升级,威胁越来越严重。雪,扫完又下或边扫边下,积雪来不及清除,而且湿度低,气温持续低迷,结冰现象严重,给铲雪除冰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何此次我市降雪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省气象台专家分析,此次冷暖气流在安徽区域上空上演的是“拉锯战”,一股冷空气从华北经黄海、渤海到达安徽,使低层到近地面气温出现明显下降,除了26日因暖湿气流南退、降雪稍有间歇外,24至28日会出现连续阴雨雪天气,暴雪范围扩大到整个沿淮及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全市积雪深度22——28厘米。雪停之后,天气虽然转晴,最低气温却出现摄氏零下8度左右,全市进入“速冻”模式。
暴雪灾害在考验着市民,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在这场“大考”中,从市级机关到县区园区,从厂矿企业到村、社区,从交警、城管队员到环卫工人,从公职人员到普通老百姓,都迅速行动,沉着应对。
“当时,我们已经敏感意识到了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降雪,很可能是一次更大范围和持续时间更长的雪灾问题。”此次暴雪来临之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工作应急指挥部,及时启动了抗击冰灾的应急预案。
1月24日晚上23时,市交警高速一大队副大队长武剑和同事们在g4211宁芜高速姑溪河大桥上,处理一起因为道路积雪湿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25日零时30分,因天气持续恶化,g4211宁芜高速实行一级管制。
“雪下得真大!”此时,交警们的身上都已经落满了雪花,而他们的工作只是全市的一个缩影,整个城市已按照市指挥部的决策部署有条不紊运转,茫茫夜色中活动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场全民动员、全面投入的战冰斗雪“集结号”已然吹响。
全市上下都在应对这场即将如期而至的暴雪。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提供全面气象服务;组织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调运,妥善做好危房户、五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生活安排;及时排查建筑工地、临时工棚、蔬菜大棚等场所的隐患,加强供水、供气、供电设备和重点地段的巡查、养护和维修;开展救灾物资储备清查,健全完善救灾物资调拨机制……
一个12345市长热线电话架设起“生命通道”的故事可以作为生动的注脚。1月28日,马鞍山大雪初霁,市民黄远的心情却好不起来,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需要转院到南京。但因连日来的持续降雪,城市道路通行情况较差。中午12时左右,黄远试着拨通了12345市长热线电话,一条跨越宁马两地的“生命通道”就此启动。市应急办、市立医疗集团、紧急救援中心、公安部门等应声而动。50多公里的路程,全程用时不到80分钟,这在晴日里也需要拼上几分运气。直到看着孩子被送进病房,黄远才松了一小口气,他说,“想谢谢今天每一个给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保畅通、保民生、保供应,丝丝缕缕井然有序;扫雪除冰、交通运输、市政保供,点点滴滴环环相扣。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企业、街道社区,方方面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工作执行力在于有效、高效的工作方法,新媒体在我市抗雪工作发挥了独特作用。马鞍山发布微博在私信中接到一条求助信息,说一个邮政快递员被困在了姚家寨生态园路上。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马鞍山城管局的微博管理员迅速回复,协调佳山乡城管中队前去事发地救援被困的邮政车。一个小时后,现场反馈来消息,救援完毕,从接到求助,到救援结束,邮政车安全离开,这场从线上到线下的救援整整持续一个小时!
众志成城
●风雪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单位及党员干部,迅速响应、闻雪而动,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他们以不眠不休、逢雪开路的勇气、毅力和拼搏,融化了冰雪,温暖了整座城市……
“除雪!破冰!保平安!”仅在1月28日上午7时20分,市直机关工委就紧急组织市直各部门党员志愿者、群众1000余人对主城区主次干道、门前、小区道路、医院、车站、菜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除雪除冰。市文明办发动志愿者十万余人次对城区主干道积雪进行清扫,并深入基层开展送温暖活动。红旗猎猎,歌声阵阵,万人扫雪除冰,成为诗城深冬最美的画面。
“咚、咚、咚”,手握铁锹,一锹一锹凿开厚厚的积雪下面冻住路面的冰层,再一铲又一铲地把积雪碎冰运到路边。一边挥舞铁锹铲冰,一边用手撒盐融冰。很多干部和志愿者身上的衣服是干了湿,湿了又干。实在干不动了,就喝口热茶缓一缓,随后又投入到战斗中。
市政府应急办发挥指挥中心、调度中心、信息中心的作用,科学调度力量,坚持实行市政府领导带班、处级干部在岗值班和专业应急值守三级值班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应急处置力度,随时协助处置各类突发敏感事件。
马钢、十七冶、电厂、港口集团以及全市建安企业,支援大型机械设备用于全市道路除雪铲冰。
市城管执法局按照人休车不停的原则,组织大型铲车在重点道路24小时巡回作业。市交运系统紧盯我市境内国省干线,重点对桥面、坡道、交叉路口和弯道等危险地段进行除雪融雪,并通过设置警示、警告、提示标志等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全市公安交警持续坚持一级勤务、全警上路,针对道路积雪和结冰严重现象,全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发布即时路况信息、预警短信。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马鞍山军分区、武警部队紧急动员,出动民兵、预备役、武警和车辆参与全市铲雪除冰工作。
市商务部门对大棚菜市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覆盖检查,保障市场供应有序、居民消费安全。
市民政部门健全完善救灾物资调拨和救灾物资代储机制,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市农业部门组织农业科技干部督查指导防雪抗灾工作。其他市直相关部门结合职责分工,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应对防范工作。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市发动干部深入网格开展“敲门行动”,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确保群众安全。
江东控股集团等重点抓好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行业的运营安全管理,全力保供应。抗击暴雪的热潮,在扩展,在澎湃。许多雪地救援的镜头,记录了瞬间,定格成历史。1月25日凌晨3时,环卫工人王宇文和他的老伴方红霞就来到集合点,和同事们一起清理湖东路附近的路面积雪。虽然夫妻俩同在一个班组,这却是他们第一次并肩作战。上午10时,王宇文和老伴才吃上第一顿饭,一杯豆浆、两个包子,既驱走了身上的疲倦,又缓和了冰凉的手。当日凌晨,我市数千名城管、市政、园林、环卫人员彻夜未眠,全员进入扫雪模式,迎着降雪铲雪、伴着寒冷除冰,只为了黎明到来时市民畅通无阻。
“雪灾中的人们,党和政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大家在一起!加油,马鞍山!”这是一位网友写下的祝福。
1月27日晚,网友“绿叶”在网络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给江东大道与湖北路路口交警点个赞”的帖子。他在帖子中写道:“今天早上路过该路口,被交警拦下,后轮卡住了异物,大下雪天的,交警帮忙清理,由于冻住了,不好清理,交警直接趴在地下钻进车肚里清理,这大雪天的,为几位交警的付出点个赞。”网友纷纷跟帖,“为我们的交警疯狂打call。”
“每一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抗雪。”这是一位网友发出的抗冰“动员令”。
博望区丹阳镇百峰山脚下的薛津邮政代办所,45岁的投递员祝余有不畏艰难,每天驾驶摩托车,穿梭在冰天雪地中,及时将邮件送到群众家中。不少低洼处还结了薄冰,摩托车越来越难骑了。祝余有两脚小心翼翼地点在地面上,很慢地骑行,实在骑不了了,他就把包裹信件肩扛手拎步行进村。“天再冷,雪再大,看到乡亲收到信时的笑脸,我心里就有一些自豪,就感到很满足!”
市委市政府的妥善应对,是风雪中最坚实的依靠;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倾情行动,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从下雪几天来的执行情况看,各级各部门确实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人民利益至上的要求。”市应急办的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
数字最有说服力。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28日,全市累计投入34.3万余人次,工业盐1674吨,机械设备、车辆1.1万台次,巡查车7300余台次,融雪剂400余吨,发放救灾款及物资1000余万元。
风雪青松
●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风雪中,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用真情和毅力构筑起了一道推不倒、摧不垮的“抗雪防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走上第一线。在抗冰救灾中,哪里的任务最紧急、最危险、最艰巨,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一些党员干部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在抗冰救灾岗位上,在肆虐的暴风雪中谱写了一曲曲高亢的“红色之歌”。
1月25日晚,博望区丹阳镇董塘村4名党员干部和丹阳派出所几名民警在转移一名孤寡老人途中,因为大雪路滑,车不幸翻进路边的水塘中,经过警民奋力施救,4人被救出,村干部朱昌生因为肺部呛水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现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常住当涂县城的杨贤木今年38岁,常年在外从事运输业,去年光荣入党。得知老家示范园区公元村内的一条主干道堆满积雪,于1月26日一大早便开车赶往老家,动用停在村里的自家装载机义务铲雪。他表示,大雪还在下,只要需要,随时自带装载机义务铲雪。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扫雪除冰工作凝心聚力,而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断加入,这股“志愿力量”的“火苗”越烧越旺。
虽然冰冻灾害还未彻底解除,但温暖早已溢满人们的心间。在电力抢修的最前线,在春运繁忙的车站,在车轮滚滚的高速公路,在安置滞留人员的宾馆,在社区机关街头巷尾,到处是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描绘出一道道火热的红色。而守望相助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温暖的力量,正从指尖悄悄袭来;殷切的关怀,正从眼中轻轻放出。雪过天晴,回望那一条高速路,曾牵动万千人心。
受连日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我市境内12处收费站滞留大量过境车辆,5000余名滞留驾乘人员面临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的情况。各县区、相关园区、市交运局、团市委、省交控集团马鞍山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等部门迅速组织志愿者,带着饭菜、方便面、面包、开水,给沿途被困的驾乘人员送去温暖。
“我这次从江西南昌到河北唐山,路过马鞍山,高速封路,被迫开下路口等候。”大货车司机张师傅吃着热乎的饭菜,激动地说,“开车20多年了,走南闯北,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有人借机高价出售食品,没想到在马鞍山,不但免费提供吃的、提供帮助,还安排警车来回巡逻,保障我们安全,不愧是全国文明城市!”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积极的行动;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每一位市民既是助人者,又是被助者。在“刘霞线路”2路车东方明珠调车场发生的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市民。由于场站结冰,路面坑洼不平,造成公交车打滑无法正常发车,在等待发车的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在场站等车的乘客自发加入到公交人员除雪除冰的队伍中来。没有足够的铁锹就徒手搬,他们将铲下的冰块一块一块往路边运送,不一会儿,就为公交车“腾”出一块平整干净的路面来。……
1月29日,强降雪冰冻终于暂歇,天空霁色微露。市区各主干道汽车较前几日明显增多,碾着残存的冰碴徐徐前行。这天,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十多万市民挥舞铁锹,出门铲雪。在雨山区佳山乡超山花园的“铲雪大军”中,13岁的邢雾园已是第三次参加义务铲雪活动。虽然凛冽的寒风把她的小脸冻得红扑扑的,但小姑娘没有停下扫雪的脚步。“看着叔叔阿姨们都在努力铲雪,我也想尽自己一份力!”
在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一条居民用残雪堆成的雪龙蜿蜒在小区的广场。除雪的人们脸上充满了笑意,让雪后的阳光变得分外明亮起来。
冰雪退去,太阳已经升起。然而,“守望相助、风雪同行”的抗雪除冰精神,是那寒冷冬日里的一抹暖人温情,将成为冰天雪地最亮丽的风景。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政府科学调度、高效指挥,是夺取抗雪防冻胜利的根本保证;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作为,是夺取抗雪防冻胜利的关键;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是夺取抗雪防冻胜利的力量源泉。
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的,正是这种万众一心战暴雪、守望相助融寒冰的精气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暴风雪是考验,也是锤炼,让马鞍山的精神品质彰显出来,并再次凝练升华,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和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走在前列”成为新时代马鞍山大地上的最强音。
踏遍冰天雪地,这里风景独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在2018年这场冰雪面前,马鞍山人民的精神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力量正是冰雪之中傲然挺立的青松。
记者邬刚
宽甸县大川头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奔走相告!4月1日起,常州上高架要看"红绿灯"
李国寿部署精准脱贫重点工作
桦南县举行政法队伍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
临港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
抗冰斗雪向天歌 雪映党旗别样红
武陵区医联体:“联出”就医新格局
儿童节遇到上班日咋整?深圳上班族陪娃有奇招
“一戏两版”话传承 原创昆剧《顾炎武》“名家版”昨天试演
开展棋牌室集中整治行动
省安全生产督查组在晋城市督查
半年违章22次 驾驶员称“不知情”
周口公益人士郑州“组团” 支持家乡公益
轻信他人千里之外找“姻缘” 如东小伙“赔夫人又折兵”
张公山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海丰干群众志成城抵御“山竹”
强化培训提升我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
开化以“人”为本做实“无差别”
四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7月16日至7月20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王立彤出席结业仪式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