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数量增多,扰乱正常经济秩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犯罪套路也在不断更新。与早期“发传单—投资—高息—六月付本”的传统集资不同,新型金融集资披着虚拟经济、金融创新的外衣,利用“金融互助”“爱心慈善”“虚拟货币”“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名目,组织集资活动,活动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下线发展也超越了熟人圈子,呈现出蔓延广、迷惑强、诱惑大等新特征。
非法集资套路多
集资方式网络化。非法集资犯罪与互联网结合得更加紧密,犯罪分子借助微信群、qq群等媒介的辐射效应,宣传其运作方式及如何获得高收益,发展下线,安排工作,让受害者通过网络支付钱款并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将骗来的钱迅速转移。
集资标的虚拟化。集资的产品由传统的化妆品、资源开发等“实体经济”向资本运作、虚拟货币等虚拟产品进化。许多非法集资组织者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等幌子,甚至直接避开传统非法集资的“商品”载体,使新型非法集资变得难以识别,迷惑性增强。
集资和传销交织。新型非法集资与金融传销犯罪相互交织,呈现犯罪复合化形态。非法集资犯罪分子以公开宣传的形式,蛊惑受害者通过网络支付等渠道将资金汇聚至传销组织,形成所谓的资金池。
识别防范需加强
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自觉抵制高息诱惑。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是投资陷阱。我国规定,民间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以上,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
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问专业人士,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如果无法判断是否为非法集资,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待了解详情后再作决定,忌盲目投资。
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否为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则涉嫌非法集资。通过查询工商登记,查明相关企业是否为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媒体多会进行报道,通过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新型非法集资犯罪还会不断演化衍生出新的犯罪形态,一定要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人民网)
2017南通(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促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鼎城永安小学:墨香溢校园 书法伴成长
我市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
海陵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孟津县横水镇举办“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文艺汇演活动
非法集资套路多识别防范需加强
十人应战补时丢球 中能憾平领头羊错失登顶良机
交通管制、禁鸣……高考期间交通引导提示来了
湛江市农业局王拥军副局长一行赴梅州考察学习农业品牌化建设
西城经济开发区举办社区健康义诊活动
新时代神利音乐发烧友俱乐部昨日启动
一季度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2.7%
500名优秀职工免费体检
迈入新时代 学习新思想
市委政法委书记(扩大)会议召开
“减费降率”为企业减负9567万元
庆安安装彩灯扮靓道路环境
贵溪农机站:多措并举 备战春耕
买“美瞳” 先看店家有无许可证
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