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今朝话州桥


从午门广场沿着开封的中轴线一路向南,大约行走1500米,有一处“州桥遗址”字样的石碑。在这个石碑向地下的5米左右,深藏着一座跨越时空、通联今古的桥,这便是州桥。一座和大宋王朝、古都开封无法割裂的桥,一座保存完好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桥。
3月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文物工作会议。记者在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在完善“城摞城”展示内容、启动开封古城墙北墙保护维修工程等工作的同时,筹备古州桥和汴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消息传开后,大家奔走相告,而州桥那富有传奇、神秘色彩的故事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宋王朝的“金水桥”
“州桥明月”是汴京八景之一,这是老开封都知道的事儿。然而,明月依旧在,州桥何处寻?老开封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州桥,俺这几代开封人都没有见过,不过俺开封有好多跟州桥有关的东西,州桥饭店、州桥派出所。为啥?那还用说,说明俺这原先就有州桥呗。”
3月13日上午,古城春光明媚。记者来到写有“州桥遗址”字样的石碑前。静静望着这块不大的石碑,遥想千年之前杨志在这里卖刀,大宋王朝开创者赵匡胤在桥上流淌的豪迈,一代文豪苏轼在桥边的小酒馆把酒临风的种种风流。抬头四顾,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州桥又在哪里呢?
“州桥就在4米多深的地下!”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告诉记者。追溯州桥的历史,它竟然比宋朝还要古老,尽管它的辉煌时期是在北宋。
有“北方水城”之称的开封,直到今天市内还保存有相当大的水面。波光粼粼的龙亭湖、包公湖和铁塔湖,让今日的开封人引以为豪。其实,作为一个水城,自魏惠王三十一年鸿沟水形成,开封就和“水”,确切地说是和“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河自然就有桥。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公元780年至783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据明成化《河南总志》记载,唐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李勉建,名“汴州桥”,横跨在当时作为南北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通济渠上。五代时期,“汴州桥”称“汴桥”。北宋时期,通济渠也称为汴河,“汴桥”改名为“州桥”,也称“天汉桥”。从此,沟通汴河南北的州桥开始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
查《东京梦华录》可知,州桥架设在从皇城宣德门至外城南薰门的御街大道与汴河交汇处。汴河是当时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其畅通与否关系着大宋王朝的兴衰,其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
随着沧桑巨变,历史的过往都湮没在风尘之中。但州桥是不会湮没的,承载着宋王朝全部辉煌的州桥甚至成了大宋王朝的象征,是大宋王朝的“金水桥”。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州桥,留下了“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的名句。北宋宰相王安石亦为州桥美景陶醉,赋诗云:“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衰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孝宗乾道六年五月出使金国,途经故都汴京,目睹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写下了千古绝唱《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从此,州桥成了大宋王朝永远的痛。北方强敌的金戈铁马,将北宋王朝的繁华一扫而空,也搅乱了南宋小朝廷的余梦,州桥也被迫躲在了历史的阴影中。
到了金、元两代,开封的残破不可避免,但州桥未有大的变动。到了明代,开封为朱元璋第五子的封地,曾大兴土木。出于漕运的需要,当时将宋代的棚梁式州桥改造为拱券式。堪称明代开封百科全书的《如梦录》记载:“州桥下即汴河,其桥脚北过县角,南到小纸坊街口,又名天汉桥……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
此后200多年,州桥和古都开封一样,都还保留着应有的“体面”,殊不知大祸已在孕育之中。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第三次兵临中原重镇开封城下,志在必得的义军将古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就在瓜熟蒂落、城池将破之际,滔滔黄河水却将古城淹没。到底是谁决堤灌城,历来说法不一。但今人大多认为是官军为求解围而冒险决堤,不过玉石俱焚的结局恐怕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千古名城尽成泽国,州桥从此被淤埋于地下,300多年没能再见天日。
千年州桥真容初现
州桥究竟在哪里?文献记载的地址准确吗?州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有多宽多长?若州桥还能幸存,它的现状如何?这些州桥之谜成为开封人的心头之谜。
对于州桥来说,历史在1984年8月揭开了新的篇章,一次偶然的施工给了开封的文物工作者破解州桥之谜的机会。
“那是1984年8月17日,开封市市政工程公司要在中山路中段修建大型下水管道,恰巧要经过文献记载中古州桥的位置。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我们很紧张。”时任开封博物馆副馆长、今年已经80多岁的开封博物馆原馆长李克修在30年之后和记者谈到这个话题时,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发掘州桥应该说是这座古城的考古工作者的梦想,机会终于来了。
根据文献记载,州桥应该在当年的开封皮鞋厂门前。李克修和富有考古经验的同事守在市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现场,心中忐忑不安。当现代柏油路面被破开之后,李克修他们即用考古工具下探,当下探到4.5米深时,发现了硬物。顺南北方向一连打了6个孔,全都在同一深度触及硬物,根据这一情况,专家初步判定这就是桥面。
工人继续施工,当挖到4.2米深时,李克修说:“停,下面由我们来干!”中山路纵贯南北,是开封市的交通要道,在此开掘深沟对全市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市政公司的工期本来就很紧张,他们只答应给考古队两天。
考古队昼夜不停,两天内清理出了4米宽、17米长的桥面。桥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残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砖。考古队立即请示市政府,希望再给一段时间。一位市领导到现场查看后询问:这是否就是州桥。在得到专家们肯定的回答后,这位市领导当即果断拍板:再给考古队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对于发掘州桥这样的工程来说,简直是太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超常规的方法发掘。”李克修说,“也真是巧了,为了探明桥的内部构造,我们在露出的桥面中间打洞,恰巧就打在了桥洞的中间!”
当钻头刚一钻透桥面,一股水便冒了出来,这就是当年在开封肆虐的黄河水,州桥被淤埋后,它们便积存到桥洞里。李克修他们对整个桥洞查看了一番,发现上面的砖头大多完好无损,从形制来看确定是明砖无疑。这印证了明代重修州桥的文献记载。
后来经过发掘,考古人员确认此桥为南北方向、砖石结构的拱形桥,其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而且州桥正对着汴梁城的中轴线,是宋朝都城的一个坐标点,类似于今天北京的“金水桥”。
据王三营介绍,州桥桥面被埋在明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淹没开封时淤积而成的黏土层下面。根据用砖及建筑手法分析得知,州桥为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9年)重建开封城时修建的。
但是,考古人员对州桥桥基等进行分析后发现,明洪武年间重修的州桥,推测是在北宋州桥的原基之上改修桥墩、增修桥圈,改棚梁式石桥为砖石结构拱桥而成的。这一特殊现象,从一个断面形象地展示了开封的“城摞城”奇观。
州桥作为一座拥有逾千年历史的古桥,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州桥是汴河与古代开封城中轴线交会处的一座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古桥梁,也是大运河汴河段上一座重要的古桥梁。但遗憾的是,我市文物部门对州桥进行了部分发掘后,出于种种考虑又将其重新掩埋。于是,真容初现的州桥只能再次回归地下。
期盼州桥芳容再现
古代开封有“汴京八景”之说,其中便有“州桥明月”。《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的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关于州桥的具体样貌,世人不得而知,也没有图纸可以查证,只能根据描写它的诗词去想象。如今,我们见到的《州桥明月图》,是清人模仿宋人的画图绘制而成的。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当年州桥横跨汴水,直贯天街,临流玩月,风景绝佳。
“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这句在开封流传的民谣,说明了大运河与开封的关系。汴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州桥作为横跨汴河的13座桥梁中最著名的桥梁和大运河现存的珍贵遗址,备受世人关注。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开封的州桥再次成为大家聚焦的热点话题。如果对我们的州桥遗址进行开发,将为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增添新的实物史料。
记者漫步在开封街头,随便问几个老开封,他们讲起州桥来都是头头是道,语气中透着自豪,也透着无奈。
从“古州桥”发现至今已经30多年,很多开封人希望能够早日启动对“古州桥”的再次考古发掘工作。而且州桥是中国隋唐大运河这一“消失了的文化”现象中最具独特的、最有特殊价值的文物。由于它直接被洪水淤埋地下,尘封600年以上一成不变,故最具完整性、原真性、稀缺性。
很多人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这座桥“重见天日”的机会很大。而州桥的“重见天日”,等于让历史恢复记忆。在上一个千年,州桥见证了开封的辉煌时期;在这一个千年,州桥也许注定将见证开封的再次辉煌。

乌当区:春暖花开 旅游正热
200“泳士”今日游向金门 全程约7公里比赛总奖金高达30万元
“科创贷”服务实体发展为企业融资5130万元
商丘团市委启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
全市春耕生产暨“三下乡”现场会在阳东区举行
古都今朝话州桥
蚌山区开展文明单位进和平社区活动
卧龙区:卧龙区委副书记余泽厚到三里河开展巡河行动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兴超到九江市调研
“有你们在,我们有安全感”
安乡焦圻中学党支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活动
民众镇开展高校宣讲志愿者进基层百姓宣讲活动
“摩羯”走了风雨难停 本周末我市或还有明显风雨
邵阳市国土资源局举办朗读大赛助力创文
古滇名城生态福地 蓝天下碧水旁的“活力养老”范本
随城66岁退休干部义举暖人心
加大“兰州号”等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密度
湖北日报:风云激荡40年探索荆州复兴的动力源泉
1-8月台州市家具出口小幅下降
舞阳县侯集镇二中举行新学期首次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