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探索“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新模式


宜宾新闻网5月23日讯(余宋敏、耿毅)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目标,创新推行“一村四警”法治扶贫,即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抽调111名干警,每4人一组深入对口帮扶61个贫困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三项任务”明确“四警”职责
一是公示“警民服务牌”。依托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61个村级村务公开栏,将联系干警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相片、职责、服务承诺等内容进行公示,确保家喻户晓。联系干警通过定期到联系村组织座谈、以案说法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切实做好联系村的经济发展、矛盾化解、治安秩序整治等工作。2017年以来共召开法治座谈会146余场(次),解答法律疑难124件(次)。二是发放“警民联系卡”。将“一村四警”基本情况制作成警民联系卡,发放到每个农户家中,增加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群众有法律方面的需求能及时与联系村的“四警”取得联系,并对“四警”的工作开展进行实时监督,实现警民之间“零距离”沟通。共发放警民联系卡5438张,接到群众求助电话325次,回复率100%。三是当好“警民连心人”。建立贫困村免费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村务法律“体检”、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跟踪服务村级集体经济等活动,积极为贫困村(户)提供全方位免费法律服务,实现“村级管理民主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化、矛盾纠纷村内化解、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组织村务法律“体检”166场(次),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82件(次)。
二、“三项举措”发挥“四警”优势
一是培训一批普法骨干。组织“一村四警”定向培训贫困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组干部,将贫困村的村干部培养成“普法骨干”,将贫困村的村民小组长培养成“普法联络员(宣传员)”,每户贫困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现已培训村组干部920余人(次)。二是完善一个村规民约。根据各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指导协助各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使村规民约内容更贴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将遵守村规民约纳入“道德模范户”“文明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等评选内容,定期表彰通报。指导协助61个贫困村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表彰遵守村规民约先进典型260人(次)。三是传授一套维权方法。以法治文化“四下乡”活动为载体,将“德润法治”“感恩法治”“廉洁法治”“诚信法治”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组织贫困村的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援助维权对象、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现身说法”“群众讲法”等活动,切实加强群众依法维权能力,开展“现身说法”等活动96场(次)。
三、“三大工程”凸显“四警”成效
一是实施“法治宣传引领工程”。建立普法文艺宣传队伍,会同宣传文化部门深入贫困村、学校,组织开展“庭审现场”“讲法治故事”“演法治节目”“唱法治歌曲”“读法治文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25场(次)。二是实施“法律服务利民工程”。每个贫困村1名法律顾问,定期宣传土地承包经营、林地流转、惠农政策等方面政策法规,指导贫困村规范签订合同、审议村规民约、起草法律文书,为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将贫困村农民工讨薪、工伤等案件作为法律援助受理重点,对贫困群众给予接待优先、条件优待的法律援助服务。共为贫困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便民公证等维权服务143人(次)。三是实施“法治保障集体经济工程”。参与村务、政务、财务和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对村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出具法律意见书。针对在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劳资纠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法律服务,保障脱贫集体经济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出具法律意见书85份,开展法律服务169余场(次)。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考生请“老司机”代考科目二被停考一年
黄海北部8月31日至9月7日将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石家庄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学勤到我县督导调研包联工作
国庆节 文化盛开的沈阳
筠连县:探索“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新模式
威海市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演唱会
全力推进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
雨中执勤保畅通
市统计局集中传达学习全市“两会”精神
男子入室盗窃后心怀愧疚 故地重游去还包落网
广州南站东平台恢复使用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落实情况
辰山植物园首次牵手杭州科普机构开展夏令营活动
新化县召开传达贯彻全市廉洁警示大会精神暨全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工作调度会议
柘荣:微信小程序打开零售新模式
付新安调研中心城市重点工程
湖景社区为4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近视防控筛查
少年好榜样:铜川美德少年再上央视
株洲县召开惠农补贴发放管理暨“互联网+监督”工作会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