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再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数量已有11个


  大沙河红腹锦鸡
大沙河黑叶猴
  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知,贵州道真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至此,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已有11个。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道真自治县,与重庆市接壤,此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69万公顷,属大娄山脉东段南缘支脉。保护区内,最高海拔1939米,最低海拔560米,25度以上的山地占80%以上。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前身,分别是1984年建立的大沙河银杉自然保护区、仙女洞黑叶猴自然保护区。1993年,两个保护区合并成为大沙河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杉树,是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保护植物之一。它是300多万年前的孓遗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14年统计时天然生长数量为1056株,占全国银杉数总量的26.4%。其中,最大的一株有200年以上树龄,高19.6米,胸径48.7厘米。
  动物方面,以区内仙女洞为中心的区域,有近20群140多只黑叶猴在活动。据称,当时的调查数据认为,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数量,仅次于贵州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
  此外,大沙河保护区内还分布着珙桐、红豆杉,以及红腹锦鸡、穿山甲等珍贵动植物。公开资料显示,该区域内有5800多种动植物,其中鱼类资源45种,昆虫多达500余种。
  据了解,受环境条件等影响,大沙河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程曲折,经历数年之久。知情者透露说,影响大沙河晋升国家级进度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保护区内,有好几个乡镇,涉及的人口数量大。”他说。
  现在,受益于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等政策,这些问题正逐一解决——区内部分村民搬迁;仍居住在区内的村民则通过发展蔬菜、药材种植等,实现了产业转型。此外,在大沙河外实施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使得大量群众转产、转业,并实现脱贫。
  另据了解,截至目前,包括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在内,贵州省已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记者 黄黔华)

百鸟亭安置区6月完工7月交房
引水上山护林防火
为邻十八载 情同一家人
凤阳法援案件质量不断提升
省际市际班线7月1日起实名制购票
贵州再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数量已有11个
博山区乡村振兴工作团队启动会议召开
市委统战部机关党支部召开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
濂溪区市监局开展零售药店GSP认证检查
连城镇开展健身气功培训活动
八旬婆婆行动不便志愿者们帮她搬家
《王贵与李香香》入选国家“十大重点扶持剧目”
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
销售面积1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8%——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话剧《苏东坡》昨晚在惠上演 历经三年精心打造
建湖供电公司 关爱留守家庭安全用电
"感动中国人物"杨怀远近日来到高邮讲述"扁担故事"
寻人启事聋哑妇女走失!
北京市新增监察对象将全部纳入防逃体系
左志锋主持召开2018年第8次县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