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中国“环境大脑”


  昨天,一场“环保大数据论坛”在我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路专家共同探求如何以大数据驱动环保生态创新发展。这场“第二届无锡环保大数据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无锡分部承办,江苏天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航联创(无锡)创新中心联合协办,探求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构建中国“环境大脑”,构建起环保大数据产业生态。
“环保数据的采集需求在增多。”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黎刚在演讲时表示,传统数据采集止步不前,而新增业务数据需求不断增多,比如城市黑臭水体巡查、水源地保护检查、秸秆禁烧、城市裸露地绿化、大型车辆尾气、油烟烧烤、小作坊等。他提出,依托数据采集框架、基础设施框架、数据管理框架、数据应用框架和安全保障框架,采用共建、共享、共用的“互联网+”的绿色生态方式,最终形成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关于环保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涌现了一些注重生态构建的观点:如公众参与是重要一环,应打造公众平台并与企业平台、监管平台联网;基于环保物联网积累的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辅助决策,并探讨大数据在环保行业更多的应用场景;还有,打破环保数据的“信息孤岛”,如江苏天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包括污染源在线监测、空气质量预测、排污许可、机动车尾气监测、放射源自动监控等智慧环保产品“套装”,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
论坛现场展示了无锡环保大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情况,而我市智慧环保的建设情况也得到业界关注。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在论坛上展示了我市智慧环保一期项目的成果、经验和二期项目的建设方向。据悉,我市将在一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应用网格化的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度、广度和深度。同时将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模型,挖掘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突破数据智慧化应用,为建立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提供更好的管理决策服务支撑。
宜兴环科园“深度融合物联,打造智慧环保”的实践也得到业界青睐。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多年建设过程中,围绕创业孵化基地、产业支撑体系、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环保专项合作平台、国际合作、产业业态转型及“未来水厂”新标杆项目等方面,探索了环保产业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环境大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环境信息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说。环境大脑,是对各类数据采集后的分析、预判。为此,与会人员表示,环保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不仅仅是关注环保数据,而应同时关注GDP等其他重要数据。

今年南京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将超200亿 市场完善尚待跟进
扬州微电子产业园规划2020年开票销售有望破200亿
送医送药下乡
海滨路改造开始夜间沥青罩面
我市“商标强企”活动 实现“开门红”
探索构建中国“环境大脑”
千年运河焕发时代生机
桃南路小学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岷山乡红峰村干部李升明帮助贫困户暖心“牵线”
温州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8条” 全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的“温州样本”
“周末大剧场”今晚上演豫剧《穆桂英挂帅》
“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全市已建成众创载体378个
长沙上榜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
棚户区改造安置点配套设施完善
后人仿制牌坊 放置小区广场
南明区花果园:疏导+处罚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颍上县“六河同步”高标准建设颍左颍右景观工程
许志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新化县领导到文田镇调研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