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土河:陈家沟陈氏根祖之地


文/图 李正业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它以独特的健身与技击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数百年来,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发祥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与古老的泽州渊源颇深,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就出生和生活在泽州县东土河村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
东土河陈氏祖祠
东土河村中藏有清康熙、雍正三通陈氏祖碑的碑房。
据陈家沟太极拳祖祠《陈卜碑》记载,陈卜原籍山西省泽州府东土河村。
  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荟萃古老建筑随处可见
  东土河原名东土蛾,位于晋城市区西南45公里,南部与阳城县及河南省济源市交界,自古为晋豫门户。《凤台县志》和《凤台县续志》对乡里名称均有详尽记载,较为详细记载有清代以来的里甲制度,清乾隆时,全县划分4乡、20都,171里(后改为150里)。乡辖都,都辖里,城内设10坊,关边设9厢(里、坊、厢同级),4乡中立南乡,下辖26里,347庄,土河里下辖31庄,治所东土河庄。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为土河人民公社,土河乡治所,撤乡并镇是山河镇东土河工作站所在地。
  东土河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荟萃的地方,这里有着享誉中外的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始祖陈卜,六百多年前,陈卜避迁河南温县陈家沟,二百年前陈家沟人陈长兴教了河北永年杨露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杨家传人杨振铎、陈氏太极拳宗师陈照丕的外甥杨松泉先生来到晋城传播太极拳,山西省杨氏太极拳晋城分会、山西省晋城汽车站陈氏太极拳协会分别成立,温县陈家沟传人先后寻祖东土河,这些都是太极拳在晋城的滥觞。
  东土河村地处太行山南麓,古老建筑随处可见,历代古迹四处呈现,整个村落在坐北朝南的山洼里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村内老街狭窄,青石板铺地,由于年代久远,行人车马雨水冲刷,搌下了凹凸不平的岁月包浆。
  这里有以石砌结构为主的城堡石建文化层,是太行山民居建筑杰作。也有明清建筑文化层,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说的建筑思想,有棋盘院、四合院、夹墙院和依山而建的古院建筑村落,石雕、砖雕和碑刻随处可见,饱含着方与圆、刚与柔、内敛与谦和,如镶嵌在房中的石刻:卜云其告(吉)(先事以告)就是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思想的体现。特色门匾耕读传家、天道酬勤、福禄祯祥、安贞吉、赵府芳園等蕴含着知识素养、励志礼让文化内涵。更有红色文化层,中共晋南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晋南(晋沁)县三区旧址,有仿苏联建筑的舞台,东土河人民剧场,晋城土河乡人民公社,呈现中欧建筑融合的和谐之美,新街里的原乡政府所在地、学校、供销社、粮站、邮政所依稀还在,随处可见写在墙上门上门框上的红色标语,镕铸着属于那个激情岁月年代的烙印。
  村东原有两棵数人环抱不能围的老槐杨树,螺旋缠绕,相互弯曲前伸,从路南到路北蔓延下垂,远远看去好象寨门。那个年代的东土河人常在树下乘凉、避雨。
  村西依山而建的宋代二仙庙,与泽州小南村和河南沁阳合称为姊妹庙,华丽精美。东西两沟,左为化角沟,右为圪里沟,沟内溪水流淌,长年不断,闻之溪声,清心悦耳,此等景象如今已无迹可寻。
  望月壁在庙的南边,宽20余米,高10余米,影壁四周塑有四个弯腰神像,手执铁链,齜牙咧嘴,人称“四大天王”,中间塑着一头犀牛,精美别致,在阳光的照射下,地面牛影显现,有“犀牛望月”之说。
  村南有一座50多米高的唐代“珍珠塔”,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在灿烂的阳光普照时,五彩缤纷,十分诱人。
  村西南山脚下,青石板上有两眼三米深的明代水井,清澈见底。半山腰孤零零的伸出一块大青石(长3米、宽2米),像是一只从山里向外爬的乌龟,栩栩如生,人称“石龟拜松”,有民谣为证:“空腾龟天成,人诚龟更诚,踩踩龟身背,辈辈都富贵,踏踏龟脖头,万事不用愁,踩踩龟背腰,更夕能升高。”
  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是东土河人
  东土河被人提及,却是因为陈家沟的太极拳——陈氏始祖陈卜就出生和生活在东土河。
  2009年冬,为进一步挖掘东土河与陈家沟的有关史料,泽州县太极拳协会组织到土河村考察,山河镇土河工作站的负责同志请来东土河村的老村长赵茂林,支部书记郭栓虎和陈家第十四代后人陈凤林(小名陈毛林)。郭栓虎书记说,关于陈家历史只是村中老辈口口相传,因为时间久远,文字记载基本遗失。陈凤林说,据老人传,陈卜是明朝东土河村陈家的老三,老大叫陈坤,老二叫陈泰,陈凤林从家里拿来他的祖上留下来的笔记本和药方纸记下的资料,我们看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当地连年遭灾荒,官府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洪武五年(1372年)时,为了生计,很多村民外出逃荒要饭。住在东土河村东南的陈家老汉决定把老大留下,老二、老三出外逃荒,并摔碎一锅,兄弟三人各执一片,作为日后见面之证。老二到了沁阳邘邰,老三辗转到了温县常阳村(陈家沟)。
  东土河村陈家家谱只能续到清末。为尊卑有序,长幼自分,繁者不虑其涣,远者不虑其疏,明朝万历时陈家先祖传20世20字谱作为陈门子孙排序,即:仲思自文正、福廷云金和,景作元凤殿,毅假良贞洪。
  由于史料匮乏,笔者试图从东土河留下来的碑文记载上找到突破,于是询问有没有碑存,陈凤林介绍说有三块碑保存在他家喂牛的小房内,分别为清康熙、雍正三通陈氏祖碑。立于康熙二十六年的陈仲毫墓碑,是陈家先祖传20世20字谱第一代仲字辈。
  我们从陈家沟陈氏后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一代宗师陈照丕先生《陈氏太极拳汇宗》《陈英义先生传》(陈英义乃陈氏第十五世,陈鑫之父)中看到:“英义陈先生名仲甡字志壎,祖居山西泽州府晋城县东土河……”。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太极拳源流一章记载:陈家沟陈氏第一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明洪武5年(1372年)迁至河南沁阳县,随又搬到位于温县城东十华里的常阳村,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改名陈家沟。”
  据陈家沟太极拳祖祠《陈卜碑》和陈鑫《陈氏家乘》《太极拳图画讲义》记载:始祖陈公卜,于洪武五年于原籍山西省泽州府东土河村携眷避迁洪洞,先是元明逐鹿取我中原时期,明太祖屡战怀庆不下,定鼎后曾血洗怀庆,人烟几乎绝灭,继迁晋民填补。故我始祖在避迁中又由洪洞被迫迁至沁阳东南三十里之野,结庐居也,始祖为人忠厚,兼精拳艺,颇受时人所推崇,而以其名命其居处曰陈卜庄,住二年又全家居温县城东十里之常阳村,后因人丁繁衍,村名易为陈家沟……明洪武七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
  打造太极拳文化景观生态园,振兴乡村建设精神家园
  近年来,太极拳传人纷纷寻祖东土河。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氏理事会成员陈立法先生东土河寻祖传拳;河南省温县文体局副局长(现温县文联主席、政协副主席)严双军组织该县陈氏、和氏(赵堡)、忽雷架等太极拳代表人物晋城文体馆寻祖表演;陈家沟第十一代传人陈立法、王西安、朱老虎等先后寻祖东土河、传播太极拳……这些活动为两地进一步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东土河村要抓住契机,加强与陈家沟的联系和交流,开展太极拳研讨、规划和发展,为太极拳文化造势呐喊。而建设文化强村,文化是血脉,是精神家园,文化景观是基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发挥武术文化作用,依托区域和历史文化双重优势,打造太极拳文化景观生态园意义重大。
  首先是制定东土河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恢复和太极拳文化景观生态园规划,成立东土河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工作任务,抓好发展广度,打造品牌精度;打基础、抓引深,三到五年力争全村60%以上村民参加习练太极拳,培养和推出一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和骨干,开展太极拳展示活动,逐步参加和举办各类比赛,营造太极拳良好氛围,不仅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多元文化发展,更为东土河太极拳特色文化提供有利条件,为打造太极拳文化景观生态园夯实基础。
  此外,修建陈卜纪念馆(或宗祠、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绘制陈卜画像,复制陈家沟陈卜碑东土河重立,以便温县陈家沟和沁阳邘邰陈氏寻根、祭祖,和热爱太极拳的人们瞻仰、交流。举办各级各类太极拳比赛和活动,将纪念馆打造成集普及培训表演、对外交流、举办运动会、东土河太极拳讲武堂、泽州武术名人陈列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东土河与老区李河村相邻,可以陈卜纪念馆、李河农业生态园兴办农家旅游,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带动农家服务产业的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东土河太极拳人文景观、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条,依托特色农业,开设农田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在体验太极拳活动和摘果、拔菜、赏花中,触摸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优雅自如,享受田园乐趣。
  太极拳作为文化品牌,必将促进东土河村的发展。而着力打造东土河太极拳文化景观生态园,就是振兴乡村,全面建设自己精神家园迈出的第一步。

石家庄市二十二家便民市场开工建设
长沙连续半年创意宣传排队礼让 整齐队列已经成为文明新景
多部门联合开展拆违行动
市领导督查国家卫生城市迎审工作
华立科创园南京分园落户高淳 首批10家企业签约入驻
东土河:陈家沟陈氏根祖之地
海曙区首届书画大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
9月1日零时起,我市全面推广使用国Ⅵ车用燃油
通道:消防宣传进团寨 隐患排查保平安
质监局:常州市电梯安全物联网安民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梅桥派出所圆满完成三汊河湿地公园安保工作
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5月太仓鸣枪
市政协领导督导调研县城建设
朝天区三个围绕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西气东输”管道泄露应急演练在锡举行
深深关爱 殷殷希望—市委市政府领导走进谦宁街小学和孩子们一起过节
朝阳厂教学楼:火热年代的人才培训中心
兴平“六反十打”战役战果丰硕
省侨办到花东镇调研高龄归侨生活状况
我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