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构建核心支撑
日前结束的成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塑造生活城市品牌,重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努力把成都建设为独具魅力的品质生活之城。进入新的一年,成都市推出实施11项重点工程建设,构建服务新场景、生活新场景,其中一项便是备受市民瞩目的天府奥体城。围绕天府奥体城规划和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体育发展今年将展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以“一城两区多点”
布局成都重大体育场馆格局
根据我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硬件设施要求,着眼于承办综合性大型赛事和国际顶级单项赛事需要,按照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特别是东进发展战略,拟以“一城两区多点”实施整体布局,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启动核心场馆规划建设。“一城”即落实“东进”战略规划建设“天府奥体城”,“两区”即落实“南拓”“北改”战略规划建设南部场馆区和北部场馆区,“多点”即落实“中优”战略和“锦官城”建设多点布局单项体育场馆和改造提升市属训练场馆。
据了解,成都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共将规划34个体育赛事场馆,其中市外省内5个,市域内29个。其中天府奥体城项目初步规划包含空港新城、三岔湖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部分区域,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按照“山水城共融”理念,规划形成“核心区、水上运动区、山地运动区”三大奥体功能板块。其中,核心区约12平方公里,集中布局主要场馆形成赛事场馆组团,并结合成都体育学院、城市副中心打造竞训及产业配套组团,形成产城融合的整体格局和“一心三组团”的功能布局;水上运动区约40平方公里,依托三岔湖核心资源,打造水上运动中心及沙滩排球场等运动场馆;山地运动区约33平方公里,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山地自行车赛道、国家级健身步道、小轮车场等。北区由专业足球场和综合体育馆组成,南区由网球中心和现代五项场馆组成。总体形成以天府奥体城为核心,综合赛事与单项赛事相结合、体育产业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现状利用与规划新建相结合、永久场馆与临时场馆相结合、赛事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近期实施与远期预留相结合的成都重大体育场馆设施规划。该项目将力争达到申办大型综合运动会和国际顶级单项赛事专业标准,同时满足赛事观光、健身娱乐、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康复医疗等消费功能,为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构建核心支撑。
配合天府奥体城建设
同步编制赛事名城目标规划
据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目前体育部门正配合规划部门深度研究天府奥体城相关产业布局和规划,以及核心场馆群的功能定位。具体措施包括委托专业机构对场馆功能定位和匹配体育产业布局进行研究,以及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进行龙泉山体育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区项目研究,策划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天府绿道体系的大型体育设施和赛事项目,希望通过这些赛事的持续举办,逐步形成国际与国内赛事相辉映、室内与室外赛事相交替、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成年人与青少年赛事相补充、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会展、产业相融合的具有充沛活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业体系,助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目标,市体育局还配合天府奥体城建设同步开展了赛事名城专题研究与目标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议采取总体规划、分区布局、分期建设的方式持续推进成都重大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启动北部场馆区成都国际足球中心和综合体育馆建设、南部场馆区奥体中心网球场建设、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山地自行车赛道和成都体育学院场馆建设,为我市申办国际、洲际足球比赛、乒乓球世界杯赛、NBA季前赛和ATP500世界网球巡回赛等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等提供坚实硬件设施基础。同时,提出世界赛事名城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一阶段(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举办国际赛事22项,重点打造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和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力争实现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初具规模的目标;第二阶段(2021-2025年)平均每年举办国际赛事29项,重点打造足球、篮球、冰球、游泳、自行车、马拉松等项目,基本建成世界赛事名城;第三阶段(2026-2035年)平均每年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8项,力争洲际锦标赛以上级别赛事达80%,具有自主IP和成都特色的赛事达60%,并积极申办青奥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或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
打造“运动成都”品牌
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打造“运动成都”品牌,扩大体育产业社会投资和服务消费,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了提升城市魅力和国际影响力,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同时改善环境气候,成都在城市及区域范围规划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将市域范围绿地、公园、河湖等丰富的资源串联在一起,打破资源单一用途,使其成为城市慢行交通、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沿线丰富的各类资源可供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推进天府绿道成为高品质的运动休闲平台,全新的绿道赛事体系应运而生。
按照规划,成都将创办或引进适宜绿道开展的马拉松、自行车、徒步、定向越野四类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天府绿道国际徒步大赛、天府绿道国际定向越野赛和天府绿道马拉松大赛,使得不同季节都有适宜的国际大赛。此外,将重点打造一系列适合绿道开展的全国性全民健身大型赛事活动,形成以“运动成都·健康绿道”为主题的天府绿道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包括天府绿道攀岩挑战赛、天府绿道越野跑、天府绿道花样滑冰表演(冰上舞剧)、天府绿道骑跑两项挑战赛及中国成都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暨全民健身骑行活动等。
据悉,天府绿道太极健身广场、体育舞蹈广场、小轮车运动健身广场、健身气功广场、露天滑雪场、滑冰场、青少年轮滑比赛、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跑步+骑行定向活动、笼式足球、钓鱼、船模、滑水以及全民健身体质检测站等活动及站点都在进一步完善。根据天府绿道建设进度,市体育局将汇总绿道体系布局概览图和体育设施设置情况,以及适合体育运动项目和科学健身指导内容,编制手册式的“成都市天府绿道健身指南”,并通过“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配套发布电子网络版,方便市民查询和参与绿道健身。
此外,作为天府奥体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山地户外赛事活动策划方案正通过专家组制定中。今年开始,将组织实施涵盖山地自行车、徒步、登山以及其他户外运动在内的系列赛事活动,以中国户外运动节为龙头,创办国际山地自行车赛、中国龙泉山登山徒步大赛、中国攀岩大赛等区域化特色化时尚化自主品牌赛事,逐步形成龙泉山森林公园系列赛事。
记者 肖竹
相关新闻
用脚步串联成都的美好 促进体育深度旅游发展
去年双遗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数万名参赛者
去年春天,途经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双遗马拉松比赛在都江堰上演,吸引了数万名参赛者徜徉其中。与此同时,当地住宿、旅游业也迎来了一股火爆的预订潮。这种“参赛+旅游”的模式,如今已在旅游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勃发。我市正在打造的天府奥体城作为体育旅游的载体,也将促进我市体育主体深度游的发展。
多元素丰富旅游体验
打造山水运动旅游产品
游客的热情并不限于马拉松。在旅游者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需求的当下,融合美景、文化与运动等要素的体育旅游,也备受新兴游客的青睐。马拉松、高尔夫、登山、攀岩等种类繁多的户外运动旅游正在蓬勃发展。以入门难度较低的徒步旅行为例,当游客穿越漫长的步道时,巍峨的山峰、参天的古树、飞泻的瀑布映入眼帘,旅行的疲惫会瞬间消失,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使得一批又一批游客开始尝试用双脚丈量“成都的美好”。
“我市将着力打造四个特色旅游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山水运动旅游产品。”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依托龙泉山、龙门山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条件以及龙泉湖、三岔湖、朝阳湖、石象湖、莲花湖、沱江、岷江等生态水系资源,以塑造国际品牌和开发高端旅游产品为重点,积极发展康体运动旅游产品和体育赛事项目,打造世界级山水运动旅游产品。
探索“1+1>2”效应
期待“万亿级”市场
如今,旅游者正在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参与体验型旅游转变,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出门旅游的一大驱动力。如何将现有的旅游资源与赛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超越形式的内容融合,达到“1+1>2”的效果,成为我市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运动、休闲和参赛之余,游览周边风景名胜,了解当地人文风情,可以提升“出游含金量”。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体育旅游规模为1700亿元,仅占旅游行业总规模的5%;若未来体育旅游追平发达国家25%的比重,按照旅游产业总值4万亿元测算,体育旅游规模可达1万亿元。
“下一步我市还将着力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行动。”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推进金堂铁人三项、新津国际名校赛艇赛、世界体育舞蹈节等国际化赛事常态化开展,推动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都江堰虹口国际漂流节、中印国际瑜伽节、中国马术节、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邛崃南丝路马拉松赛等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赛事国际化发展。以登山、攀岩、徒步、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低空飞行、电子竞技等体育旅游产品为重点,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体育组织机构合作,全面推进运动休闲全民化,体育赛事国际化。
记者 程怡欣
朔州市召开右玉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
打前站 | 习主席要来了,中俄合作再加速!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荣获湖南省第三届院前急救技能竞赛二等奖
路桥区率先完成千年古树的保护修复工作
水利部督导组督查景德镇市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
天府奥体城 城市美好生活的体育新场景
文瀛湖景区周边无照经营摊点被取缔
智力援藏结对同行
我镇升大升本两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
尽心传递群众呼声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毕业学子抒豪情 追寻梦想塑人生
市政协机关等单位系列文化帮扶活动在翁源举行 为群众送上文化“年货”
我市绿色农业城建设收获硕果累累
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戴源讲话
衡水二中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
让支部聚起来 让党员站出来
市财政局“七一”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村老党员
65岁老太忽视丙肝多年 不幸转成肝癌
加快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服务高地”
左旗上京食用菌产业园举办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