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今年69岁,2009年从黄河河口管理局退休后一直热衷文化事业,用手中的一支笔书写家乡风土人情,先后主编完成了《东营黄河志》等一系列地方志,整理发掘了一批地方历史人物、民俗文化资料,为东营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用文字为家乡“立传”
退休之后,崔光参与了利津县宣传部主持开展的利津历史文化整理挖掘,主笔撰写了《黄河造就利津》、《凤凰古城》等篇章。期间他被东营市政协文史委聘为特邀馆员,参与编写《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东营卷》,承担了约7万多字的撰写任务。
2010年至今,崔光先后参与了利津县博物馆布展、乡村文化展室、汀罗镇“铁门关”文化展厅、明集乡灶刘盐文化展室等文化展馆的文案撰写、图片编辑。他还注重对利津历史人物、黄河口民俗文化的整理发掘,先后采写了《特等治黄功臣于祚棠》、《赵家驴咬死鬼子兵》、《候王水库》等文章;对传统民俗“利城大北街虎斗牛”、“利津名吃水煎包”、“三里庄竹马灯”及黄河口移民文化进行了采写,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拓展晚年人生“宽度”
基于自己对文字、历史的兴趣,崔光把弘扬黄河文化作为自己退休后的一项使命。他先后主编了纪念人民治黄60周年图书《沧海桑田黄河口》、大型画册《纪念人民治黄七十周年图鉴·黄河入海流》,以图说史,以史为鉴,从文化层面提炼出了独特的黄河精神。2014年,报告文学《凌之痛》发表并获得第四届东营市黄河口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充分展现了黄河口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2011年,崔光受聘任《东津文艺》主编。在他的带领下,《东津文艺》成为利津文化艺术发展、传承、弘扬的载体和文学艺术界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东津文艺》成为读者喜爱的文化读物。
“希望以积极的心态,拓宽人生的宽度。”这是崔光如今的生命追求。他说,退休后面对新的环境和事物,总是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学习,努力做好,懂得拓展宽度,生命就会增加一份美丽的风景。2018年6月,他被中共利津县委、利津县人民政府授予“利津县首批文化名家”称号。
(记者 李晓琳)
空气质量改善广元获674余万激励资金
汉寿县人武部党委召开2018年度扩大会暨军事工作会议
市投融资担保公司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今日立秋,一场秋雨一场凉!长春有雷阵雨,19-26℃
基础教育研培工作肇源现场会召开200余名研培人员参会
市“十佳模范老人”候选人崔光:一支笔书写家乡风土人情
中央宣讲团深入农村与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环保超市”抒写乡村振兴绿色篇章
常平:男子偷6万条内裤然后“人间蒸发” 真相竟是...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一行来和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图)
渭南技师学院党委召开干部作风整改落实监督检查问题推进会
城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
关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村主任损害集体利益被查
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在恩施州调研时强调结合实际 做优特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如泰运河断面水质迎来大考 170余处整治点年底前完成
彭清华主持召开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
石家庄这个路口自行车逆行“合法化”了
我市举办中老年人多功能健身球操培训班
荥经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暨县委中心组学习会
银川市西夏区喜迎60大庆集中宣传反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