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创新政策推动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邕宁区新江镇镇长潘春兰(左一)利用“扶贫日”到村里协调农户让地修扶贫路,并引导农户种植中草药牛大力。(黎廷学 摄)
  5月4日是邕宁区的“扶贫日”,邕宁区新江镇镇长潘春兰来到新乐村华乐坡村民黎文塔家,把爱心企业捐赠的2000元钱送到了他的手中。50多岁的黎文塔平时给人修小家电贴补家用,但不久前患病,生活遇到了新困难。“不要着急,先把病给治了……” 潘春兰安慰着情绪低落的黎文塔。
  5月的第一周也是邕宁区的“扶贫周”,潘春兰还忙着给屯里另一个残疾低保贫困户黎文逸家里的一批土鸡联系买家,给新乐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解决水电“最后一公里”问题……“每到‘扶贫日’和‘扶贫周’,一般都不会安排重要会议,我们干部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潘春兰说。
  每逢邕宁区的“扶贫周”“扶贫日”,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户家里,常常活跃着扶贫干部的身影。
  近年来,邕宁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台了一项政策——确定每月第一周为“扶贫周”、每周星期五为“扶贫日”,为各级帮扶干部开展入户统计收支、宣传政策、思想教育、督促检查等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时间保障。
  邕宁区1885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7969户贫困户、脱贫户,坚持“不稳定脱贫不脱钩”,持续推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实现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全覆盖。城区通过“扶贫周”“扶贫日”把干部力量充实到乡镇、村(社区)一线,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帮扶干部充分利用时间进村入户,加深交流提升亲和力。每到“扶贫周”“扶贫日”,邕宁区的干部职工充分利用时间进村入户,密切与贫困群众的联系。邕宁区还给予每一个帮扶干部一定的帮扶经费,用于购买生产物资给帮扶对象或走访慰问贫困户。各村“五人议事小组”成员也利用“扶贫周”“扶贫日”深入贫困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使扶贫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解除思想顾虑,使贫困户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政策,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蒲庙镇的联团、华康、广良3个贫困村,把“扶贫日”作为扶贫“感恩日”,开展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等活动,群众自觉将“感恩日”变成“行动日”,使“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努力发展产业,建设宜居乡村,村容村风焕然一新。
  帮扶干部做足思想动员工作,强化引导增强内生动力。在“扶贫周”和“扶贫日”期间,各级帮扶干部上门对“不愿意脱贫”的贫困户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教育,促进群众思想转变。让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以脱贫为荣、以奋斗为荣。据初步了解,目前邕宁区已经有30户贫困户通过顽强奋斗战胜贫困,实现“弱鸟先飞”,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增收,以思想教育和榜样力量激发当地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带动几百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或介绍外出务工实现脱贫致富。
  帮扶干部确保督促检查时间,落实工作提升发展动力。帮扶干部利用上一个“扶贫日”进村入户协助商量工作,下一个“扶贫日”则进行检查督促,一环扣一环推动工作落实。2017年,邕宁区通过“扶贫周”“扶贫日”,修建通屯道路122条184.8公里,实施安全饮水项目15个,修建贫困村服务用房20间、贫困村公共服务中心1个,让贫困群众拥有直接的获得感,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两年多来,“扶贫周”和“扶贫日”帮助邕宁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邕宁区成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摘帽县(区)之一;实现脱贫17059人,1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2.8%。2017年,邕宁区再实现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653户252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3%。(记者 杨静 通讯员 黄升模)

庭院革命 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三门在行动(中)
为推动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生态基础
千里迢迢送锦旗
清远市人民检察院驻市国土局生态检察联络站揭牌
全省全域旅游工作现场会在惠州召开 李希作出批示
邕宁区:创新政策推动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马边县供销社获准设置理事会监事会
北安市委组织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
区域微闻
筑牢幸福美丽田家庵的法治基石
喜迎“三八”节 蛇口街道大铲社区举办妇女厨艺大比拼
禅城区环保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夜间突查村级工业区偷排行为
宝鸡发展大会筹备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举办
市失业和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建设“四有”信息宣传队伍讲好人社故事
广东省地震局召开业务工作视频会议
贫困户变身“果园工”收入有了保障
全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
龙岩召开打造“专用车之城”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