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麻省理工学院fablab课程……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刚刚落地,就与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每年经营额能达到5000万元。
这样一个高大上的项目,是高新区高创中心从深圳“手里”抢回来的。“我们一开始是要落户深圳的,毕竟那里更靠近原材料市场,有更多的人才、更加发达的加工业。”中关村(莱芜)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市场合伙人玄令顺告诉记者。
之所以舍弃深圳,选择名不见经传的莱芜市,玄令顺说:“因为高创中心的人都很懂行,尤其是李涛主任,对我们这一行十分熟悉,十分清楚我们需要什么,也能将我们的需求准确反馈给各级领导,省却了我们很多沟通成本。”
高新区高创中心占地50000平方米,是一个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重点孵化智能硬件项目、数字经济项目。高创中心主任李涛告诉记者,两年以前,他就想引进一家智能制造项目,因此一直将“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作为重点招引项目的地点。
在长期与智能制造企业接触过程中,李涛了解到,找不到代工厂将设计加工为成品,是智能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将设计转化为成品,需要进行小型量产,这样的加工厂很难找。小的加工厂加工价格高昂,大型加工厂不接这样的小单子。”李涛说,“帮他们建立一个加工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与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对接过程中,李涛就留心到,他们恰好有投资建立自己的柔性4.0原型实现工厂的需求。于是,在高新区政府帮助下,高创中心为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介绍了2名民营投资者,为项目注入资本,同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建设了自己的生产车间。“我们行业内将这样的原型实现工厂成为柔性4.0工厂,据我们了解,这样的工厂在全国尚属首家。”玄令顺说。
柔性4.0工厂的建立,让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能尽快从初期设计转化为成品,补全了企业的孵化链条。同时,也让高新区进一步吸引更多智能制造企业,为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创造了条件。下一步,高创中心希望通过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项目,力争3年内引进落户智能硬件研发团队100个以上,孵化量产项目30个以上。
“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接触的都是三菱重工、海尔、长虹等上市公司,他们的服务模式可以吸引众多资质良好的科技型企业,再配合我们的招商引资政策,从而打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智能智造产业生态系统,为高新区发展‘四新’企业、为全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李涛说。
记者 杜娜 编辑崔绍磊
市质检所、广西电子产品质检中心通过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六次会议
第七届“鲁奖”评选启动 湖北哪些作家“有戏”?
汤原县组织初三学生到县职业技术学校实地参观
市地税局负责人就《环保税法》制定和实施答记者问
“土专家”引来首家柔性4.0工厂
用大数据帮你填报高考志愿 “淘志愿”升级上线
我省8个典型入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公示名单
火星微光公益图书室落户郧阳大柳乡
狂风肆虐城区绿化树遭殃 园林部门应急抢险救援
网友众筹植物图鉴 一书饱览102种“卧龙花”
未雪绸缪 保道路畅通
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超28万户
市社保局机关第六党支部:民生服务当先锋
九龙坡区走马镇疏通场镇水篦子确保汛期排水畅通
平远中学与马来西亚霹雳育才中学签订协议 缔结成为姐妹学校
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立法工作”答记者问
武乡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乡村少年宫”免费办兴趣班 吸引500多名留守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