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纸写有分田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契约上郑重按下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释放出数亿农民从泥土里刨生计的积极性。
4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不同于40年前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亿万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要依靠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民”从身份称谓回归到职业称谓,农民不再只知脸朝黄土背朝天下苦力,而是成为有技术、懂经营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农民队伍,就要更新农民观念,通过系统学习、免费培训、专家实践指导,使农民获得所需知识与技能。而让农民获得职业尊严感及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则离不开乡土教育。“我们鼓励孩子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但不是逃离故土。”一位在乡村支教的老师曾说,拉近人们和土地关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让人们以成为农民而自豪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说农民职业化,是让农民的脑袋先“富”起来,提高进入该领域的门槛,那么发展乡村产业,则是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获得真金白银。如何发挥农民的干事创业热情,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看到希望、有盼头。“老乡不富,小康难全”。农民的获得感是检验乡村产业是否兴旺的最直接体现,无论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是“一村一品”都要因地制宜,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既问耕耘又问收获,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南宋诗人翁卷曾在诗歌中描绘充满生机的江南乡村春景图。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深入开展,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作,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为人们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村民乐享环境质量提升的幸福感以及社会发展的获得感。乡村美了,村民们的心也跟着敞亮起来,同时激发了他们保护乡村环境的主动性。现代乡村不应是人们记忆里“模糊的惆怅”,而应成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每一步都肩负着富国强民的重责,每一步都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瑞安汀田中心幼儿园近半幼儿已被其他幼儿园接收
严朝君主持召开七届市委常委会第87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
新时代 新阅读
临泉县韦寨镇:“三个方面”认真谋划2018年食品安全工作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本月25日鸣枪
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来啦 首批35家示范企业公示
市商务委党组与东方国际集团党委开展党建联建
农民种田都用上了北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即将到来
鱼山街道张翟村入选济宁市第三批文化产业特色村
环境监察微信群里信息不断
韩永文带队赴浙江考察健康养老产业
叙永:农民夜校增加群众脱贫门路
农业农村部公布2017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
多彩活动庆“三八”
市文广新局举办应急演练
东港区水利局积极应对确保安全度汛
我区举行2018年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咨询活动
《跨界歌王》第三期 补位明星王凯归来
在“三改一拆”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