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各帮扶干部深入贫困第一线,把群众当亲人,他们用脚步丈量脱贫路,用双手托举致富梦,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扶贫路上,虽然他们脸晒黑了,嗓子说哑了,身体消瘦了,但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件一件事情也落了地,群众的笑容也多了,一个个动人的扶贫故事讲述着他们向贫困宣战的决心和行动。本报乡村振兴版将陆续刊发我市部分帮扶干部的扶贫故事,倾听他们的扶贫感悟,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本报记者 张红组稿)
贫困户给我发红包
王胜利(左)走访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今年劳动节,我在家休假,突然微信提示音响起,拿起手机翻看,贫困户冯红珍的儿子胡艳岗发来1000元红包,附言到:“王书记,祝您全家节日快乐,幸福美满!真心感谢您这几年勤恳负责地推进扶贫工作,帮我渡过难关,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长期驻村工作很辛苦,可惜我家没有条件,连水都没能给您喝过一杯,实在感到惭愧!”
看完微信,我很激动,也很欣慰,回信到:“谢谢你的祝福!心意我收到了,你能摆脱困境、自强自立,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成绩!钱你自己留着,你比我更需要,你懂得感恩,我很欣慰,不要放弃,相信你一定能强起来!回报家人、社会、国家。”
胡艳岗,宜君县五里镇白沟村贫困户冯红珍的儿子,两年前大学毕业,现在西安打工。
想起第一次见到胡艳岗母亲冯红珍时的情景,印象深刻。那是2015年冬天,我到贫困户王俊献家走访,一个敞院,没有院墙,院里是当地特有砖箍土窑,一面窑的面墙向外倾斜,用一木椽顶着,窑前堆着一大堆金灿灿的玉米棒。阳光很好,玉米堆前坐着一干瘦、沧桑、看着有70岁左右的小个老太在晒太阳,身旁放着一腋拐,这就是冯红珍,因为没有住房,她已寄居在女儿家多年。
王俊献是冯红珍的女婿,因儿子脑瘫也是贫困户,当我们走访完王俊献离开时,冯红珍拄着拐杖、蹒跚着送我们出小院,我说您腿脚不便不送了,回去吧!但她很执着,一直送我们到离她女儿家很远的地方,回头确认她女儿、女婿没有跟来,突然伸出她干涩的双手紧紧抓住我,嘴角颤抖,大颗眼泪从她眼中夺眶而出。“王书记,你得帮帮我,我过得实在恓惶……”
冯红珍年轻时嫁给白沟村一姓胡的,这个姓胡的因为有智力残疾,经常打骂冯红珍。在冯红珍40来岁时,这个姓胡的因病去世。冯红珍为了生活,带着年幼的胡艳岗又嫁给一个在黄陵田庄做工的河南人。
2009年,据说是那个河南人要回老家,冯红珍又不愿跟他去河南,于是,她带着儿子又回到了白沟。因为离家已经20年,原来家里的窑洞早已坍塌,她们母子又没有能力修复,只好寄居在女儿家。儿子考上大学后,还要供儿子上大学,她自己又没有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女儿生活。女儿也是贫困户,也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冯红珍生活的窘迫程度和寄人篱下的那种煎熬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冯红珍的情况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摆脱困境!
2016年,在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时,我们根据冯红珍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为无房户,经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程序鉴定完她坍塌的窑洞后,给其制定了进城安置的帮扶措施。2017年9月,按照贫困户异地安置政策,冯红珍母子出资5000元,拿到了宜君县城景文小区的一套48㎡房子钥匙,彻底结束了他们20多年居无定所的生活。
如今,冯红珍的儿子胡艳岗已大学毕业两年,在西安也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胡艳岗曾表示,要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宜君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争取早日回到家乡,赡养母亲,为家乡服务,回报党和国家对他母子的恩情。 (宜君县西村乡东定龙“第一书记” 王胜利)
心存感恩 接受挑战
孙鹏(右)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
2017年3月,我脱离了原岗位,开始担任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第一书记”。
从扶贫对象核实、数据清洗、贫困户信息核实核对、信息采集、收入核算、季度交叉检查等,一次次工作如排山倒海般考验着我。说句心里话,我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身体、挑战担当、挑战吃苦。记得最初的两个多月,频繁地入户走访、摸底核查,跑得浑身没劲,腿脚发困,体重下降了6斤。然而,这一切让我在体会和考验中逐渐成长,累并快乐着。
短短一年多的扶贫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扶志扶智工作至关重要,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思想根源,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是思想上的开关。
例如,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由于家庭遭受的不幸和变故,让他们成为了贫困户,或者返贫。对我们而言,这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类人群,必须把真情的目光投向这些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的疙瘩,打开心灵的窗户,树立生活的信心。我在驻村工作中,帮助遭遇车祸截肢的贫困户申请省假肢中心上门安装假肢,给无法行走的残疾户联系申请变更残疾等级,带着双目几乎失明、放弃治疗的贫困户到医院治疗眼睛,开车接送行走不便的党员干部……一件件具体困难的解决,群众热泪盈眶的感激之情,让我深感价值所在、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我们的爱心,一举一动,一句暖心的问候,都会成为这些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点燃生活希望,重树生活信心的星星之火。
回想驻村工作这一年,吃的粗茶淡饭,但精神层面是充实的;这一年,没有睡过懒觉,但精力是充沛的;这一年,有许多已经克服的心酸,但回忆是美好的;这一年,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检阅之后,成长是欣慰的。我认为,当“第一书记”,要坚持人到心到智到,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坚持苦干实干巧干;要心存感恩,接受挑战,才有奋勇向前的动力;要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
尽管时常感觉很累很忙,但始终心怀感恩。感恩单位领导给我沉到农村一线锻炼的机会,搭建了这应对挑战和担当的平台;感恩同事兄弟姐妹们的关心帮助和鼓劲加油,我的每一项工作成果中都有他们的支持;感恩家庭亲人的鼎立支持、真情关心。这些,一直激励着我、督促着我,我一定不负众望,继续前行。(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第一书记” 孙鹏)
群众信任是我最大的欣慰
焦威(右一)搀扶贫困户去银行开通社保卡
2015年我加入扶贫大军,到王益区王益街道办军台岭村开展扶贫包村工作。我和村民慢慢地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再到心贴心。
“我家电脑坏了,小焦去给我修修吧。”“我才买个电视锅不会安装,你去给我弄下吧。”……这些事都是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跟村民熟了,他们也就不把我当外人,有困难都会来找我帮忙,这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新技能。
每到雨季,我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消除防汛防滑防涝安全隐患;大雪来临了,我就和村干部发动村民一起拿着铁锹、扫帚,第一时间将道路积雪清除干净,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一样很重要,搜集家风家训,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商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敬业奉献”表彰等活动。现在,军台岭村脱贫致富有了新风貌,群众的精气神和文化氛围也得到了明显改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军台岭村顺利完成了贫困村退出任务。
记得第一次去贫困户李胜利家,一进门屋内的一股异味把我熏了出来,我憋着气和帮扶干部一起帮他打扫卫生,慢慢地才有了家的模样。了解到其妻子赵淑倩有肢体残疾却没有办残疾证,我开车拉着她来到市里做残疾鉴定,办理了残疾证。路上她说:“自打几十年前嫁到村上,我就没下过几趟塬,出来一趟啥都新鲜。”我听后开玩笑地说:“姨,那你跟着我出来不怕我把你弄丢了?”她听后笑着说:“你还能把我弄丢,我相信你!”。短短的几句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
村里的贫困户段拴拴视力一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了解到情况后,我时常到家里看望他80多岁的父母,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今年7月底,段拴拴就到龄领取养老金了,我算着日子提前联系街道办,帮他办理了手续,带着他去银行开通社保卡。往银行走的路上,他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慢慢地往前走,恍惚间,我觉得就像我的家人拉着我的手,对我是满满的信赖和依靠。
短短的几年磨炼,我从一个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的城里娃变成了皮肤黝黑、体格强健的农村娃,上山下沟,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峁峁,和村干部一起想法设法为村上争取项目资金,发展致富产业。近年来,先后为村上建成蓄水池4座,生态涝池2座,沟头防护2处,并对农村自来水工程改造提升。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将全区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在军台岭村,变“水患”为“水利”,又能发展产业,一举两得。同时依托古驿道、古驿站、狗刨泉遗址、千年皂角树、军台岭战斗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和村干部一起把红色军台岭3a级景区建设好、发展好。2017年,军台岭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我相信,有了扶贫好政策,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乡亲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军台岭村一定会成为渭北的一颗明珠。(王益区王益街道办军台岭村驻村扶贫干部 焦威)
扶贫工作中的五个感想
靳康鹏(右)查看贫困户玉米长势
2014年3月,我被市卫计局选派至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联络员。2015年8月,被组织任命为该村“第一书记”。四年来,我始终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同吃同住,摸村情、强班子、抓产业,以为民的情怀、实干的精神、必胜的决心,在脱贫攻坚一线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当前,哭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我们驻村工作队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里的“家当”也多了,村里人的笑容也多了。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我有几点感想。
第一,政治站位要高,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和要求要入心入脑。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格要求中找责任,从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标杆中找动力,树牢“四个意识”,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实践中提高推动脱贫攻坚的能力,投入新时代,遵守新要求,认领新任务。
第二,敢于动真碰硬,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党员年龄偏大、思想保守、制度不全,班子组织力和执行力软弱等问题普遍存在。我们深入群众摸实情、优化阵地强自信、优化班子强组织、强化教育开脑子、拓展思路找路子、群策群力强班子,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第三,和群众心连心,着力激发贫困村民的内生动力。年节时刻,我们时刻陪伴着、关爱着,让群众切实感到党的干部的存在,相信党和政府的努力。针对个别贫困群众存在的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通过组织观看“宜民讲习所”视频、“五好新风助脱贫”活动的开展,脱贫致富典型户的树立,以及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传统节庆等,消除贫困群众甘于贫困的思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第四,要壮大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精准扶贫要把为贫困户谋划致富产业思路、找准富民产业作为突破口。我们立足哭泉村区域特点和优势,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政府统筹规划,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现代农业;依靠梯田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从而以新产业的发展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第五,做群众身边的“120”,守护村里人的健康。病不起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此,我们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不定期入户走访,宣讲健康扶贫等扶贫政策,把自己电话号码贴在群众家里,解决村中老人多、自己找医生不便的实际困难,帮助村民及时就医,避免了病情的贻误,提高了群众的看病效率。定期联系医疗专家进村义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第一书记” 靳康鹏)
“动感太行—晋城康养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
危地马拉火山喷发造成近两百人失踪
市机关幼儿园清凉一夏嗨翻天水仗活动
我市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采购量增加
赵万俊到“五城联创”分包路段现场督导
【邻里乡亲说脱贫】说说我的扶贫故事
省委督察组到我市督察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工作
滨湖学校慰问贫困大学生
南通市委召开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聚力发展高质量 画出最大“同心圆”
北海市民政局召开2018年度民政工作务虚会议
爱辉区圆满完成农业机械检修工作
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
衡水市举办环湖自行车公益行
秦皇岛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揭牌 刘辰彦出席揭牌仪式
【南关区】“社区工作日”组织部长李蕊走进社区听民声、解民忧
展青春之翼 载梦飞翔——九江职业大学举行2018届毕业生欢送大会
路桥区人防办开展人防专业队伍训练
第三届北斗星社会创业大赛预赛 评出10家创盈奖和10家启步奖
郭灵计出席市生态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善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