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河清澈如故 中华鲟放流长江


图为:大江奔流采访团在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采访繁育保护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宜贵
  黑云压城,狂风乍起。
  7月31日14时许,“大江奔流”采访团第二组记者抵达夷陵区河心公园,沿着黄柏河河岸踏访。“这条河流进长江,水质在3类以上。”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局长靳鹏向记者介绍时,笑容可掬。笑容里,包含着动人的故事。
  生态补偿,突破利益界限
  曾几何时,黄柏河,作为宜昌注入长江干流的一条主要支流遭到磷污染。该流域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夷陵区和远安县。“跨流域治污,不是太容易。”采访时,记者们直指核心问题。
  确实非常棘手。怎么办?
  沿流域走访发现,当地政府、企业,十分看重矿山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从这里下手,将利益分配和治污效果结合!
  于是,《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方案》出台了。宜昌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1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夷陵区、远安县每年分别缴纳700万元和300万元水质保证金。断面水质情况与生态补偿资金、矿产资源开采指标“双挂钩”,水质达标者有补偿,且奖励磷矿开采指标,不达标者没奖励,还扣减开采指标。
  这一招,立竿见影。各县纷纷关停流域内涉磷化工企业,并投资建设环保处理设施。黄柏河,开始变清了。
  单亲繁殖 世界领先
  “2013年,我们突破了中华鲟单亲雌性繁殖技术,世界领先。”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李志远介绍。
  研究所8个大型养殖水池里,数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科技型”中华鲟,悠闲地在水中游动,引来记者们争相拍照摄像。
  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中华鲟专业科研机构。单亲繁殖,通俗地说,就是没有鱼爸爸也可以生宝宝。江苏新华日报记者李睿看到通过科技手段繁殖驯养的中华鲟,非常兴奋。
  上世纪80年代,葛洲坝建成时,中华鲟生存繁殖通道受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开始推进。几十年来,科研人员不断攻关,全人工繁殖、单亲繁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1993年,第一次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长江,至今,已有500万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湖北日报》2018年8月2日第05版

我市加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丰富
我国将在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龚桂方:感动两座城的人和他的未竟诺言
孟津育才实验学校:无人机点燃学子“蓝天梦”
黄柏河清澈如故 中华鲟放流长江
东莞高速发生惊险一幕!大巴司机被飞来铁块砸晕后 凭意志力停车救下30多人
用镜头和纸笔 把海口之美带回家乡
磐石市富太镇着眼农民增收 推进订单农业
岭东区召开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督导岭东区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汇报会
香港国际影视展落幕 “杭州”成绩单:1478万美元
九江职院召开纪念建党九十七周年暨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
市民7天连赶5场婚礼 9月工资都给了国庆结婚的
从化迎来一年盛花季,首次发布赏花地图
6月全国169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我市位列第六
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督导市住建委专项斗争行动开展情况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起苏州将迎明显降水和降温
桦川县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8年第10次会议
黑河旅游精彩亮相第八届三江杏花节跨域旅游合作持续升级
湛江海事局启动二级响应 应对端午水上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