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春明 文/摄
开栏语:
有一群人,他们平凡、普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城市乡村;他们伟大、无私,他们为了城市美好、社会和谐、乡村振兴而挥洒汗水。当高温烈日来临之时,为了更多人的安稳、舒心,他们必须顶烈日,坚守岗位,他们是高温下光荣的劳动者们。今日起,本报继2017年推出《关注高温下的劳动者》专栏之后,继续推出反映新时代劳动者无私、坚韧风采策划《烈日下的劳动风采》。通过选取各行各业最基层、最贴地气且奋战在高温下的普通人物,挖掘蕴藏于他们身上的劳动风采,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全新风貌!
在大冶,有这么一群人,无论数九寒冬,还是酷日当空,他们总在农村生产第一线,长年累月地和农民在一起,工作在农村、服务农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三农”。农技的推广者、农民的贴心人,是对他们最好的注解,他们就是农业科技特派员。陈贵镇农办副主任、水产办主任周红胜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养殖户一通电话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解决问题
“老袁,成品虾收得差不多了吧,现在稻田里只有少量虾子了,饲料投放要适当减少。”7月3日,记者跟随周红胜来到陈贵镇袁伏二村,迎着炎炎烈日,在该村致海水产养殖公司的千亩稻田旁,周红胜对养殖大户袁致海嘱咐道。
时值盛夏,正是小龙虾火爆的季节。近几个月来,对袁致海来说,生意忙得他不亦乐乎。
“今年小龙虾的收成不错,估计有20万斤左右的产量。”面对周红胜的技术指导,袁致海满脸丰收的喜悦。提起如今红红火火的养殖事业,他逢人便说,这多亏了镇里农办的周红胜主任。
今年50岁的袁致海,是陈贵镇袁伏二村村民,搞过农业,做过生意,2016年年底在村里流转土地千余亩,弄起了稻虾共作。
养殖小龙虾,是袁致海2007年就有的想法,迟迟不能落实,是苦于没有相关的养殖技术。眼看这几年,小龙虾市场越来越火爆,2016年,报着求助的想法,袁致海推开了镇政府农办的大门。
“那时去农办就找到了周主任,我把要搞小龙虾养殖的想法一说,他便向我推荐了稻虾共作的模式。”与周红胜的一番谈话,让袁致海了解到这种新模式的巨大优势,信心满满。
“我这个项目,从开始的规划选址到技术指导,周主任投入了不少心血。基本上,每隔两天他就要过来一次,如何在稻田里挖环形虾沟,什么时候投放虾苗,如何预防虾病……这些注意事项,都是他手把手教给我们,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只要给他打电话,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总是第一时间赶来帮助我们解决。”谈起周红胜对自己的帮助,袁致海满心谢意。
偶然间一次调岗他从教师干到了水产养殖专家
很难想象,这个常需要打赤脚下田给农户讲解养殖技术要点的中年汉子,当初竟然是一名中学教师。今年41岁的周红胜,自1999年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陈贵镇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2008年他被调入陈贵镇政府后,一直从事农口方面的工作。从老师到农业科技特派员,再到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这个身份跨度不可谓不大。
“其实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应,我出自农村,父母也是庄稼人,这么多年又一直在乡镇工作,农口方面的很多事情,我还比较了解。”谈起刚开始进入镇农办的时候,周红胜如是说。
2015年左右,稻虾共作模式逐渐在全市铺开。那一年,周红胜参加了省水产局举办的稻虾共作培训班的学习,就是这次学习,让他看到了这种立体循环种养模式的发展潜力,完全可以作为很多村庄脱贫致富的一条产业路子来打造。
抱着这样的想法,培训班回来,周红胜买来相关书籍,通过网络、请教专家等各种途径,自我充电,并考取了水产助理工程师,逐步进入水产养殖行家里手的行列。
脑海中一个点子他尽全力将其做成了全市示范
稻虾共作优势何在?周红胜告诉记者:“由于之前镇里大部分农民都是种一季水稻,6月种,10月收,一年中有七八个月的时间田地都是闲置的,如今采取稻虾共作模式,除去一季稻,还可以养两季虾,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不仅如此,虾粪能给稻子增加肥料,而稻子又能给虾子遮蔽阳光,龙虾食性杂,所以在稻田里种上了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既可供龙虾摄食,也可以和水稻一起,为虾提供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可谓是一种良性循环。”
2016年,周红胜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把这种模式在全镇铺开。“必须先搞一两个示范,成功后就有说服力了。”恰巧此时袁致海找上门来,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说干便干,袁致海出资金,周红胜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在袁伏二村,一个千余亩的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就此形成。如今,袁致海的千亩稻田不仅是全市稻虾共作示范区,更是产业扶贫基地。
一花引来百花开,由于有袁致海珠玉在前,很多农户也都搞起了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
“陈贵镇共有3.5万亩稻田,目前有1万多亩实现了虾稻共作,40多家农户参与其中。”周红胜表示,有了袁致海的示范带头作用,该镇开展虾稻共作的农户会越来越多。
农户陈化在陈贵镇洋塘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去年投入13万元将其中的100亩种上了水稻,开展稻虾共作。今年3月6日惊蛰一过,虾子就开始逐渐上市,每天都有几百元的收入。“势头这么好,我今年要把另外100亩也开发起来。”
“原先种水稻,一亩地大概就400元左右的纯收入,现在采取稻虾共作,除去稻谷收入,我们每亩田可产小龙虾200-300斤,纯利润为2000-3000元。”周红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望着农户们喜悦的笑脸,周红胜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由于工作得力,今年4月份,周红胜被市科技局聘为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门负责指导农户开展稻虾共作。多了一重身份,周红胜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40多家养殖户,基本上每隔半个月要全部跑一遍,时时留意他们的生产。”从袁伏二村出来,周红胜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稻虾共作基地。炎炎夏日下,晒黑的是他的皮肤,充实的是农户们的钱袋子。
“黄石市农技推广十佳劳动模范”“大冶市农技推广先进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他扎根农村,推广农技,富裕农民的真实写照。
“平安瓯江口随手拍”活动开始啦 有奖不要错过哦!
市卫生计生委党员干部带头铲冰除雪 方便群众出行
全民阅读关键要讲究“三度”
丁绣峰就新兴产业发展赴路北区调研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周红胜:为了丰收 他忙碌在田间地头
郭永航会见伟创力国际首席运营官佛朗索瓦·巴比尔
邓家河污水处理厂“试水”
临海市把握“四个方向”做好四经普前期筹备工作
覃塘法院直播庭审过失杀人案
多个省份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商品房竣工验收备案后 可申请取消预售款监管
苍溪县深化隐患整治强化事故防控
司机“金蝉脱壳” 一查竟是“瘾君子”
阜新市公证处亲民助企促发展“四加一减”让服务更贴心
芜湖“苹果”受害者有希望了?苹果装饰官方微博发声
城市公共交通分析报告出炉 宁波出行服务指数全国排第四
“2018年上海市骨干旅游企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开班
融水良寨乡大里村庆丰收!紫黑香糯稻浪飘香
珙县环境保护局首次召开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