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新貌。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九曲黄河在豫东平原蜿蜒奔腾,最后一弯在兰考打了个旋儿。“铜头铁尾豆腐腰”,这个腰是那么脆弱:千百年来,一回回决堤、改道,一次次泛滥、淤积,留下这片满目疮痍的沙土地。
上世纪90年代那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焦裕禄》,不仅让大家记住了焦裕禄“人民好公仆”的形象,也让人们看到了兰考曾经贫穷落后的一面。
兰考,这个“躺在黄河故道上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前,焦裕禄拼尽一生,誓要改变其城乡面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如果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来,不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现代化事业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没有达标。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兰考在去年摘掉“贫困帽”。如今,行走在兰考城乡,东风徐来满眼春:村庄间,桃红杏白,百鸟争鸣;田地里,绿油油的麦子正拔节生长,处处传递着春的消息。兰考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畅了、灯更亮了,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广袤的兰考大地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如今,在兰考乃至整个开封,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广大干群的砥砺奋进中迤逦展开。
喜看农村旧貌展新颜
从兰考县城向北5公里,就是东坝头乡张庄村。刚到张庄村村头,记者就被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路边的太阳能路灯以及远方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所震撼。春日明媚的阳光下,这个昔日兰考县最大的风口,已经变成一个密林掩映的绿色家园。在村里,水泥街道整齐干净,正在施工改造的农家小院各具特色,白墙青瓦的整体风格,二层、三层小楼林立。村外,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四面红旗”展览馆已对外开放。这一切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曾经那个“雨天一地泥,刮风一脸土”的小村庄。
在张景枝老人家中,老人回忆起4年前那个春光明媚的午后,习总书记拉着她的手和她拉家常,那种亲切、那种关怀至今依然倍觉温暖。
让老人没想到的是,就这三四年,张庄村变了个样:这里成为红色乡村游景点,老屋改造,一院一景;荷塘莲藕,林间杂果。这一切,变得是那么快、那么好。老人感慨之余也念叨:“要是焦书记看到现在的张庄村,该多高兴啊!”
张庄村的变化,仅仅是兰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大地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本着“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原则,兰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所有村庄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所有村庄建立起政府主导的长效保洁机制。目前,该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有贫困村彻底改变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满街土,雨天一街泥”的脏乱差局面。
2017年,该县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18.6公里,其中县(乡)道1条17.6公里、村道101公里。各乡镇组织大型机械修复乡级以上道路路肩646公里、垫土方665.7万立方米,在乡级以上道路路边、农田林网、森林公园新栽绿化树,村庄及庭院种植经济林,路边播种“四季青”草坪。同时,强力治理道路扬尘,在清扫路面的基础上购置洒水车,坚持冲洗路面和洒水降尘。同时,全县集中开挖沟渠、疏浚河道、引黄灌溉和进村,改善了水生态。兰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集中开展拆违整治,全县拆违17262户、面积107.5万平方米。该县政府制定美丽村庄建设奖补办法,对村内新修下水道每米奖补200元,改建水冲式厕所每座奖补1000元,激励农村家庭宅院、厕所、厨房、村庄公共空间实施整治。截至目前,该县投入资金2379万元,建设污水管网26800米,覆盖1271户,完成改水冲式厕所配套建设三格式化粪池261户。各行政村还开展了“沤制农家肥”、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搞绿化”、“收集破旧衣物换钱”、“小手牵大手,垃圾不乱丢”等行动,并引进光大集团,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解决了垃圾“出口”问题。
从2016年10月开始,该县启动了农村五项重点工作建设,同时重点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破损设施、杂乱广告、架空管线和交通秩序六项整治工作。在村庄保洁的基础上,2017年6月,该县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组建了1702人参加的人居环境管护队伍,做到“高速廊道、乡级以上道路、河道和村内坑塘、广场、公厕、游园”保洁、维护全覆盖。目前,全县450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广场,广场上均设有健身器材、广场灯、水冲式公厕和文化舞台等设施,各行政村均依托村室设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该县建立32家爱心超市,征集物资助贫济困;动员14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改厨房、整院落、建水冲厕所和卫生间。
“道路打绿伞,路肩绿地毯;碧水绕村庄,天空呈蔚蓝;街道有路灯,村内有游园;垃圾分类收,村有保洁员;爱护公物好,还有管护员;村村通宽带,自来水安全;摘掉贫困帽,农民笑开颜”,这是外出创业的兰考人回到故乡后对环境变化的共同感受。
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不仅仅是广大农村,通过兰考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个环境怡人、和谐文明、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正在豫东大地崛起。
“前几年,我来过兰考,感觉上就是一个小县城。现在的兰考县城,已经有现代化城市的感觉了。”3月14日,从洛阳来兰考参观学习的陈永文对如今兰考县城的巨变感慨不已。
城市面貌落后,一直制约着兰考的大发展。兰考县委、县政府在组织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时,全面梳理规划思路和存在问题,重新谋划城乡发展蓝图,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大气魄的规划设计理念,按照城区总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的发展思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水系规划、供排水规划。按照向西、向南的发展方向,实施“西进、南拓、北展、东控、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一环两线三区八湖五带”的空间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合理配套公益设施,城市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现在兰考与往昔相比可谓是日新月异。近年,兰考县把“六城联创”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提高乐居指数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营造美丽新家园,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
“县城环境变美了,走在路上都感觉心情舒畅。”在兰考县南湖公园跳广场舞的梁美玲说,“兰考已经今非昔比,环境越来越好。以前是别人不愿意来,现在是舍不得走。”由县城中心位置“南大坑”和“棚户区”改造而成的南湖公园,成为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傍晚时分,广场上的各类文艺活动不断,卵石小径穿林而过,芳草青青,沁人心脾。作为县城中心位置一道独特风景线,南湖公园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精神需求。南湖公园附近居民常健刚老人说起公园的美,几句话常挂嘴边,“高楼林立湖中影,园中花草展新姿,昔日苦难不复返,今朝幸福万年长!”
4年来,兰考县完成了中心广场、南出口、北出口、仙霞池等近50处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完成了朝阳路、兴兰大道、迎宾路等道路绿化,完成了阳光路、兴兰大道、经四路等县城道路的行道树栽植。兰考实行了拆墙透绿工作,把以前高高的围墙破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碧绿的植被带。该县积极实施绿化工程,重点道路形成景观、主要公园形成精品、出入路口形成亮点,让广大群众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4年来,兰考县完成了单体建筑亮化和多条道路路灯改造工程。夜幕降临,一盏盏一串串彩灯将兰考的大街小巷、树木河道、楼宇建筑装点得非常漂亮。
自2015年9月启动城市综合提升工程以来,兰考县突出城市特色,通过管理、改造、建设、教育等综合措施,有效治理了城市“六乱”现象,改造提升了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了一批城市重点工程,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基础设施、城市景观、环境卫生、市民文明素质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
“兰考火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飞驰而过。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焦裕禄上任第一天,在兰考火车站看到此景,发出“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誓言。这一幕,记录在穆青等写下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50多年来,这座始建于建于1915年的兰考火车站,一直是兰考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出口。2016年9月,随着郑徐高铁建成通车、兰考南站开通,兰考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
许多外地客商和返乡人员都感慨,如今的兰考县城街道变宽了、交通变畅了、城市干净了,人也变得更加有精神了。在兰考县城黄河路北段住了50多年的李显耀说:“现在县城跟过去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外地人来俺县城,都想象不到这儿以前会有那么穷。”如今,吃过晚饭的兰考人,或是来到滨河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或是来到人民广场跳广场舞,或是来到兰阳湖公园湖边小憩,休闲娱乐的去处越来越多。
蓬勃田野奏响时代曲
洁净通畅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绿化带,随处可见设计精美的公益广告……近年,很多来到祥符区西姜寨乡的人都惊讶地发现,印象中那个“地处偏僻、道路坑洼、经济落后、环境脏乱”的西姜寨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通便利、道路平坦、遍布名贵树种红豆杉”的西姜寨乡。西姜寨乡发生的情景,正是开封市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农村大地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大地更是旧貌换新颜。
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的重要指示始终被全市广大干群所牢记,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农村大地生动上演。
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三连丰”。同时,我市推进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处理好保供给与调结构、促增收的关系,突出供给质量,努力向市场提供更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近年,我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提挡升级,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市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市、县、乡、村公路及客运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促进城乡居民出行公交便利化。同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特别是健全乡村保洁长效机制、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垃圾围村”问题,今年将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1000座以上,完成全市20万户的农户改厕目标。我市还不断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我市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着力吸引各种要素向县城汇集,不断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实施规划提升、以产兴城等县城建设十大工程,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激发。
我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2014年以来,我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建设,科学谋划、整合资源,在全市开展了“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活动,使广大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不少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村村都有标准化的卫生室,路通了,灯亮了,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感觉生活很舒心。”谈起农村的新变化,通许县四所楼镇农民娄丽欣喜不已。
我市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转变经营方式来聚集资金、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在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方式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徜徉在农村大地,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秩序井然;田间地头步步是景,充满生机。美丽宜居的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更舒心,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田野间欢快流淌,一幅绘满幸福甜蜜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两江新区注册商标数破万 一季度同比增速近四倍
2018年8月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安排表
升级版“猎鹰9”火箭再次成功发射
病从鼻入!挖鼻孔增加肺炎风险 鼻毛不要拔
不会画画很“扎心”“小候鸟”畅游动漫游戏世界
乡村振兴:新曲高奏竞风流
为挽回男友 河南一33岁女子花1800元“网疗”讨招
兰考县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玉泉区召开2018年全区档案工作会议
异地监督抽查 保障农民用肥质量
夏季儿童防溺水最全手册!为了孩子一定要看!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主题监督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运城市天然气(煤层气)迎峰度冬应急保供领导小组的通知
赣抚商会年会暨“双返双创”表彰大会在南昌召开张鸿星讲话
学生担任邮信人 上百封书信寄温情
灵武市推进社区警务“六个全” 筑牢平安“盾牌”
8人团伙开赌场“抽水” 恩平法院宣判一涉恶案
苏州驾校已经供大于求 本地学员持续下降
建始县农业局专家组到景阳调研特色产业发展
拓过爨碑裱过圣旨 昆明百年老店拓裱碑帖“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