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资料图)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效果图)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图)
电子科技大学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立了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成都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吹响号角。全会明确,坚持用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发展,高起点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着眼全面增强城市能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在这样的战略部署下,成都高新区将如何担负新使命、开创新作为?如何实现高起点科学规划东部区域、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获悉,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成都高新区以精准规划引领城市科学发展,开展了区域规划提升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定下“三步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创新创造中心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发展引擎;到2035年,将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在空间布局上,成都高新区将构建“一区四园、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东进”“中优”发展极核,实现区域共融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成都高新区将打造“3+2+1”产业体系。
成都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市委全会精神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以及主体功能区战略,成都高新区将在现有规划基础上,继续优化、深化区域规划内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目标性、可实施性,以此为引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营造水平,指引成都高新区长远发展。
规划“一校一带一廊”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
高新西区空间规划结构为“一校”——电子科技大学、“一带”——清水河创智活力带、“一廊”——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其中环电子科大区域将增加电子科大“一校一带”培育基地等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时尚的电子信息特色研发区;清水河创智活力带将打造为滨水岸线,形成由创新文化、科创集会、生活休闲、湿地生态段构成的创智活力带;锦城绿道健康运动走廊倡导运动健康新生活,建设有吸引力和归属感的产业社区。
定位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高新西区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产业生态圈及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形成“4+1”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
同样,高新西区也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将按照扩链、强链、补链的要求,再引进一批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等优势项目。借力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构建“知识经济圈”。
交通方面,高新西区将优化轨道交通,增强与双流机场、中心城区的快捷联系;优化路网体系,整体形成“8横7纵”的骨干路网。配套建设方面,高新西区将按照打造人本产业社区的目标,根据实际需求新增公共服务配套。
布局“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
构建“四链一社区一体系”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四链一社区一体系”生物产业生态圈为路径,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4大产业主攻方向,着力发展生物技术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仿创结合的新型化学药制剂、现代中药以及健康新经济等5大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形成面向全球、快速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服务全球、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以及融入全球、抢占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能力,加快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GCP)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产中心及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交通方面,国际生物城将通过货运铁路、二绕、地铁5号线等,实现与中欧班列、双机场、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
根据规划,国际生物城将形成“一江一心三廊九组团”的总体布局,即锦江生态带,永安湖为核心的生态绿心,依托原有生态本底,形成3条生态走廊,形成起步示范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等9个生态化、低密度、复合型组团。国际生物城将秉持绿色低碳、生态优先、文化植入、三生融合理念,打造国际生物城独特城市气质,形成“生产制造高密、生活科研低疏”的城市形态。
构建“双十汇心五片区” 打造成都中央活力区
在空间规划结构方面,最核心的变化是重塑高新南区经济地理,由“背江”发展转向“拥江”发展,从“以江为界”变为“以江为轴”,借助锦江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打造,增强产业经济与文化生活互动,建设承担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创造中心、会展中心、国际合作中心4大功能的成都中央活力区,构建“双十汇心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形成生态文化十字轴,和天府大道+交子大道形成的产业经济十字轴,将串连老城片区、站南片区、大源片区、中和片区和新川片区。
产业定位上,高新南区将重点发展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等为主导的新经济,以及以金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高新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针对高新南区未来的提升发展,成都高新区从经济、交通、文化、配套入手,制定了4大优化对策,优化轨道交通和路网体系,提升中央活力区能级,增强区域内外的互动联系,聚合区域创新创造核心竞争力。
在促交流、溯文化方面,高新南区将构建泛欧亚开放中心,以中国-欧洲中心为核心,联动骑龙、新川、金融城片区,形成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交流的良性互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社区;打造锦江特色风貌区,复兴中和老场镇,强化与领馆区、会展区互动,建设多元文化交融区。
配套方面,高新南区规划国际医院、科普馆、电子竞技馆等特色设施,建设玉林酒吧街、铁像寺水街等特色街区,打造新生活典范区。
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作为“东进”的重要阵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下简称“空港新城”)确立了“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3个定位。
依托自然生态本底,空港新城将在48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形成“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按照“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的产业定位,空港新城将依托航空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打造现代临空产业体系。临空型枢纽经济方面,将发展国际贸易、枢纽物流、会展服务、航空维修制造;都市型服务经济将发展总部经济、体验型消费等;创新型新经济将发展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
根据规划,空港新城将打造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塑造“北依山、西滨湖、东临港、南通风、中嵌绿”的特色空间格局。通过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和人性化的开敞空间设计,打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城市节点和景观门户,形成“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环港聚核、塑谷呈湾”的总体城市形象。
据悉,在绛溪南片区划定的12平方公里启动区,将作为空港新城首个开发单元,划分为山景阶地社区、商务中心区、蓝绸带社区、三岔场镇和成都体育学院5个产业社区。启动区将优先启动绛溪河示范段、汇流公园、城市中心公园建设,构建环绕启动区的生态景观环境,同时连通三岔地铁站和三岔湖滨水区,打造便捷、怡人的开敞空间体系。商务中心区作为启动区核心,将成为“云锦天府”新经济产业区的重要承载地之一。
规划图将变实景图 成都高新区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5年实施130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达3100亿元
在城市规划不断提升的同时,成都高新区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提升城市能级水平。按照市委加快建设60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部署,成都高新区将重点围绕产业提升能级,城市提升品质,5年内实施1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100亿元。
据悉,在提升产业能级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格罗方德、京东方、金融梦工场、国际生物城产业孵化园等重点产业项目。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成都高新区将全力推进格罗方德、京东方等龙头项目。整体投资超10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项目,一期将于2018年底投产,二期也将于2019年底投产。针对京东方新型显示项目,京东方首期投资465亿元,还将追加投资930亿元,2022年总产值预计超过1000亿元。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构建,国际生物城产业孵化园、京东方(成都)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也在持续推进。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建设新经济大厦,打造“一带一路”新地标,构建新经济共享式孵化、培育、综合服务平台。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文化中心、软件园国际交流中心等重大公建项目。其中,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共投资超30亿元,建设规模约35万平方米。据悉,成都高新区将在肖家河街道开展街道提升工程,激发产业社区活力;在芳草街街道打造时尚娱乐区、工业文化体验区等“芳草十景”,有机更新街道景观;在中和街道,规划中和场镇复兴项目,再现中和老码头,实现文、商、旅、体有机融合。
此外,成都高新区将规划科普公园与骑龙地下污水处理厂共建项目,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集综合管廊、地下污水厂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公园,还将实施五岔子人行桥、老成仁路跨锦江桥等交通惠民工程,打造属于高新区的城市地标。
天府奥体城初步选址空港新城
将打造大型体育运动综合体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加快天府奥体城等标志性文创工程和综合性文体中心建设。记者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了解到,天府奥体城初步选址空港新城,将打造集水上项目、山地项目以及综合体育项目为一体的大型体育运动综合体,为今后成都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做准备。
据悉,天府奥体城项目初步选址在空港新城绛溪南组团,包含三岔湖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部分区域,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将按照“山水城共融”理念,规划形成“核心区、水上运动区、山地运动区”3大奥体功能板块。其中,天府奥体城核心区约12平方公里,集中布局主要场馆形成赛事场馆组团,并结合成都体育学院、城市副中心打造竞训及产业配套组团,形成产城融合的整体格局和“一心三组团”的功能布局,即奥体公园绿心、赛事场馆组团、竞训配套组团和产业配套组团;水上运动区约40平方公里,依托三岔湖核心资源,打造水上运动中心及沙滩排球场等运动场馆;山地运动区约33平方公里,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山地自行车赛道、国家级健身步道、小轮车场等。
目前,天府奥体城前期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明年上半年将完成整体规划方案,并开始基础设施以及场馆建设。据了解,2018年为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年”,首批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40个,包括天府奥体城和“云锦天府”新经济平台配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达613亿元。
“三步走”发展目标
2022: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及发展引擎
2035: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2050: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空间布局
构建“一区四园、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东进”“中优”发展极核,实现区域共融发展。
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打造“3+2+1“产业体系
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新经济
两大优势产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
一大重点产业:临空经济(新闻中心)
尉氏县朱曲镇开启夜巡模式 防治大气污染
能源审计:为能耗做“体检”
温岭大溪镇亮出村级财务巡查“利剑”
麻章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推出全市首部导诉片
深新早点丨属于深圳人的超级摩天轮终于要来了!高128米,将成大湾区上新地标(18日)
[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构建“一区四园、多点支撑”空间布局体系
曲江15家违法超限运输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郭建英在现场督导供热改造工作时强调 抢抓工期加快推进 按时完成供热改造建设任务
今天,这5位湖北好游客代表受表彰......
刘芳震会见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金永瑾双方就促进两地合作深入交流
男子炒期货赔钱,抢了3万元向老婆“交账”
周二当天最高日供水量181.8万立方米 超历史极值
我市举办幼儿保育技能大赛
户外广告太猖狂?桂林近两个月拆除38块达3400多平方米
淮安“书香城市”建设卓有成效
右江区种桑养蚕初具规模
亳州:全力打好“禁燃”工作攻坚战
关于对利津红星畜牧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的2016年东营市粮改饲项目验收结果的公示
我市召开煤炭采选企业及燃煤电厂环境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雨城区召开2018年1-7月脱贫攻坚项目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