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蕴颖(左一)奔赴地震灾区采访时的情景。
新闻事件回顾 赵蕴颖,大连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记者。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10天,赵蕴颖就随我市首支援建队伍到什邡市采访,什邡与汶川隔龙门山相望,分处龙门断裂带的两侧,也是特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当时灾区余震未消,百废待兴,作为大连日报第一位进入灾区的记者,赵蕴颖在历时半个月的采访中,深入受灾最严重地区,和援建队员一起住帐篷,同吃同住,发回了大量第一手消息,将我市建设系统为灾区建设临时安置点的进展情况及时带给心系灾区的大连人民。
转眼到灾区采访已经10年了。至今仍清晰记得2008年5月18日的那个下午,那是一个周末,时任市建委主任谭积斌直接打来电话:“下周我市的建设系统灾区援建队要出发去德阳,你去不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立刻就答应了:“去!”
放下电话后,不安才慢慢涌上来。那段时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灾区的消息,知道余震仍未停歇,救援也远未结束,位于震中的山区好多都还没有打通,此时去灾区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但是,不安很快就消解在新闻人的责任感当中,此时的灾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大连市建设系统对口援建队伍将在那里怎样开展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当地百姓又是怎样面对这场大灾难的?这些都是牵挂着灾区的大连百姓想要知道的。
于是5月21日18时,跟随援建队一行,我和大连电视台、大连新闻广播的5位记者一起登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22时许到达成都,23时许乘坐大巴辗转前往什邡市(德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德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抵达当地并住进帐篷已是次日凌晨了,而且早晨就遇到了余震。帐篷有限,不少援建队员就住在营地旁边的楼里,在那个清晨的余震中有些人匆匆从楼里跑出来,也有人依然镇定自若地睡着,场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慌。
之后的半个月,我们每天都几乎马不停蹄地在镇里面采访,师古镇、红白镇、洛水镇、湔氐镇、隐峰镇……所到之处的满目疮痍,当地百姓在大灾过后的震惊、悲恸、迷茫,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直面灾难,我心中常常生发出无法言说的悲伤,又时时被援建过程中的人和事感动着。
灾区的5月很热,援建工地上动辄就是三十几摄氏度,帐篷里的蚊虫好像能把人吃了;震后的道路颠簸难行,往山区重灾区的道路震塌了大半边;山上的植被成片地塌落,裸露的泥土好像伤疤一样……可是这样在现场的经历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又是如此珍贵,见证了那样的失去和重建,生与死,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好好地生活、工作。
(本报记者赵蕴颖)
海陵区开展夜间突击检查,督促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湖滨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不放松
荔枝龙眼蒂蛀虫来势猛
打造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地 2018互联网岳麓峰会4月在长沙开幕
遂宁市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先进事迹展播
赵蕴颖:在不安中出发,在感动中前进
汛期,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跨年夜大庆多辆车车胎被扎撒钉人已涉嫌犯罪
顺德区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出炉”
妇女普法乡村行 主题活动昨启动
举办失业职工计算机 应用培训班
拱墅今年最大规模安置房项目开工
市商务局力促丝博会又一签约协议项目
西城区和平门小区拆违启动整体改造
以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工作为契机 下大力气推动练江流域整治早见成效
报业小记者采访团走进人民日报社 瞬间难忘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2018年三季度安全生产例会暨上半年道路运输“隐患清零”工作讲评会顺利召开
衢城的商家为了营销也是拼了,一边是身着汉服的茶艺师在表演茶艺,一边是新车发布的仪式。
第二届少儿春节文化“庙会”2月10日等你来
德阳最“牛”科创老师 入选8月“四川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