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能人带头"兴乡村

宿迁网讯(记者 聂新兴 朱泓宇 通讯员 周娜 钱进)“今天下雨,捕捞到的龙虾少了不少,只有700来斤,正常情况下每天早晨都能捕捞到2000多斤。今天早上,有两个在市区做水产批发生意的客户因为买龙虾争了起来。”5月22日,在宿豫区来龙镇陵园村稻虾共作基地,基地负责人吴体军告诉记者,“本来说好了,他们一个早上来、一个下午来,结果他们早上都来了,700多斤龙虾根本不够分。”
陵园村稻虾共作基地位于来龙镇陵园村村西,由吴体军投资创办,计划流转土地3500亩、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一期已经建成1600亩、投资1000余万元。放眼望去,20多个塘口连方成片,几个戴着斗笠的农民正冒雨在水面上抛撒水草。基地板房门前,一个个塑料框里装满了刚刚捕捞上来的龙虾。
46岁的吴体军可以称得上是“敢吃螃蟹的人”。从1997年开始,他一直从事建筑行业,现在拥有一支近2000人的施工队伍。去年,陵园村准备搞“稻虾共作”试点,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而且先期投入较大,很多人不敢冒这个风险。来龙镇党委委员、陵园村“振兴书记”曹冬梅找到吴体军,希望他能带个头,吴体军便冒着风险返乡创业,搞起了稻田龙虾养殖。
“‘稻虾共作’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一个搞建筑的去搞‘稻虾共作’,当时心里一点儿底气没有。于是我专门去了‘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考察学习,并从江苏省淡水研究所请来了黄泓兵博士、唐建清教授两位虾蟹产业技术专家作技术指导。”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对环境十分友好。”黄泓兵介绍,采用这种模式,稻田不用化肥农药,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口粮”,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生物肥。龙虾在稻田里穿梭捕食,还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如此就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生物循环。
尽管是第一年试点“稻虾共作”,老吴依然收获颇丰。“‘稻虾共作’每年3月份左右投放虾苗,5月份就可以收获,6月中下旬收获完后开始栽插水稻,等水稻壮苗后,再投放龙虾。‘稻虾共作’每年可以收获三批龙虾,每亩可稳定产出龙虾300-400斤,平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水稻亩均收入1500元,合计每亩效益可达8500元以上。”吴体军边说边计算着收益。
“搞高效农业很辛苦,也有很大风险,处处都得用心。我今年只是做试验性养殖,为群众参与蹚路子,等摸索出成功经验后,就把塘口返租给本村群众,然后再流转土地扩大养殖规模,尽量降低群众参与养殖的风险。既然曹书记这么信任我,我就要当好‘领头羊’,一步一步地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吴体军真诚地说。
目前,在村里的引导下,吴体军成立了玲龙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动20多名本村群众就业,月平均工资达4000元左右,有3位村民到该基地学习“稻虾共作”技术。曹冬梅表示,“乡贤能人”带头引领示范,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扶贫,推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石门易家渡镇中心幼儿园 “小鬼当家”义卖献爱心
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午闭幕
异地用警 交叉执法 英德两天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92起
节前自查
李根田深入驻市部队调研
宿豫:"能人带头"兴乡村
友谊县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鼓楼三所改扩建学校启用 有“颜值”有“智慧”
艾滋病纳入东莞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病种范围 门诊报销比例75%
大山里的女银匠
顺德区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出炉”
妇女普法乡村行 主题活动昨启动
市工商局召开节后收心会并部署近期工作
最新发布!栖霞龙潭新一批规划方案出炉
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来雨花区调研
第十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综述︰十年盛会,承载安阳腾飞的梦想
“镇江通”一站式服务中心举办企业交流会
王景武主持召开衡水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座谈会
区领导走访慰问贫困群众
市民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