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处处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对滦州市滦州镇东甄庄村的张福进而言,从以前的平淡幸福,到因病致贫,他以为后半生就要在贫困中度过,不曾想生活又有了奔头:“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赶上了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万语千言也表达不了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精准扶贫——
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9月19日,史小爱忙完村街清扫工作,回家给丈夫张福进做饭。今年50岁的张福进患病前,是村里最好的壮劳力。那时候,妻子侍弄家里的田地,料理家务,一双儿女上学,张福进在外务工,一个人的收入撑起全家的开销,日子平淡幸福。2010年,张福进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年的药费就要万元左右,再加上孩子上学,全家生活陷入了困境。
2017年,滦州市政协秘书长刘清喜走进了张福进一家的生活。“了解到他家是因病致贫,我们首先进行医疗救助。”刘清喜说,初步了解张福进病情后,就联系当地医院,与医生研究治疗方案。依照相关政策,安排了帮扶医生,对患者进行每个月至少两次的体检。根据救助政策,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4种保障线制度。“前些日子,买300多元钱的药自己才花17元。”史小爱笑着说。
解决了医疗上的负担,刘清喜又结合扶贫政策,帮助张福进一家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与扶贫企业签订了入股分红合同,每个月有100元的收入;为他的一双儿女报销、免除了相关费用;帮助史小爱走上村帮扶岗,清扫村内卫生,每个月有1000元稳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丈夫。
创新机制——
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径
茨榆坨镇茨榆坨庄北、芦苇庄村南侧,200亩的蔬菜田,期待着丰收。站在“产业扶贫基地”——新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旁,茨榆坨镇党委书记周俊军说:“丰收在即,贫困群众除了入股分红外,这蔬菜田里的冬瓜、萝卜卖出去后,还能拿到利润分成。”
茨榆坨镇以全面脱贫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了“在村里打工,在家门口挣钱”的扶贫工作思路,推出了“n+贫困户”帮扶模式,走出了一条可学、可看、可借鉴的脱贫致富路。
“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脱贫,不断吸纳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发展集体经济+贫困户”共富脱贫,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环境不优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后劲,引导企业所在村依托企业资源壮大本村经济。
“就近转移+贫困户”就业脱贫,根据贫困劳动者需求、劳动技能等,为其提供创业就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并在镇域内公开征集、开发就业岗位,形成就业岗位信息“菜单”向其发布。根据企业需求,面向贫困劳动者量身制订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参与工作+贫困户”增收脱贫,开发和增设镇公益性岗位、村帮扶岗位,动员和安排贫困家庭积极参与到所在村的乡村建设中,托底安置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
“筹资帮建+贫困户”安居脱贫,对因房致贫的贫困户,在享受上级危房改造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帮助其新建和翻新房屋,使其住上“安居房”,实现住房安全全覆盖。
“志愿服务+贫困户”励志脱贫,在镇党委、政府的倡导组织下,成立了由机关干部、致富能人、企业家、医生、教师等各行业爱心人士带头组成的志愿服务工作队,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志愿扶贫“三位一体”、共同发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明确志愿服务队成员为代办员,专门为贫困户提供医疗费报销、危房改造、金融贷款等各项手续的“一站式”代办服务。
今年7月29日,新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为贫困群众带来新希望。该合作社总投资200万元,来源为自筹资金、社会捐助、产业扶贫资金,与30多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合同。同时,合作社的销售利润也会按照贫困群众占有的股份进行发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还可以到合作社工作,再有一份工资收入。
小康路上——
决不能落下一个老乡
“晒进度、晒作风,比状态、比亮点、比成效,制作进村入户检查问题清单,逐项明确评分分值,一把尺子量到底。赛场点评环节,先进者得到表扬激励,后进者‘红脸出汗’,全力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这市扶贫办副主任兼扶贫专班综合组组长杨智勇说,“滦州市以‘擂台比武’的形式,率先在全市助推扶贫脱贫攻坚,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老乡。”
目前,滦州市对所有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从6月起贫困户已获得稳定收益,并帮助81户因地制宜发展了养殖业。c级危房已全部完工,d级已解决122户,无房户通过租赁住房已全部解决到位,确保9月底前全部完工。345名在校贫困户学生全部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爱心园丁”;采取“送教上门”“送学入户”的方式,解决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让省内外民办学校、独立学院大学生享受到资助政策。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达到100%,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9.4%,让贫困户在家得到诊治、花小钱看大病。对符合低保条件和农村特困供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并落实了相关待遇。创新“企业吸纳一批、镇公益岗安排一批、村帮扶岗安置一批、灵活就业解决一批”“四个一批”模式,全州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35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安排就业,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的目标。
蚌山区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工作
用好红色资源擦亮文化底色 市领导出席虹口区文化发展大会
“冠军荣耀” 800万元奖品等您分享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让城市岸洁水清 中心城区3个工程做保障
好政策带来新生活
我省将对钢铁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红桥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家健:带头干促发展
3月6日起公交612、623、625、夜10路增加“吴中开发区实验小学”招呼站的公告
坚韧母爱托起“六旬婴孩”生命的天空
市工商局 以“简、快、便利”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造出“超薄玻璃” 厚度堪比A4纸 轿车撞不碎
郝学真“好学” 家门口富起来
重庆高速有这些“黑科技” 今后运行状态将“画像”
[龙泉驿区]发放辖区首份分公司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
[房管局]征收中心邀请行风监督员检查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
【新春走基层】双手奋斗出新生活
“空中120”启动 3架直升机时刻打造事故救援新模式
2017中国·湖南(国际)艺博会在长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