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谱写跨越发展新华章


汊河开发区全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来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奋发图强,在永阳大地谱写出一部戮力同心、锐意进取的新华章。  
该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凤阳小岗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谋求新作为,实现新跨越,近年来,该县先后取得了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最佳投资城市等城市名片,荣获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示范区、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等诸多“国字头”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该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城乡建设大变样、项目招引大突破、产业发展大融合、民生福祉大改善、党建工程大提升“六大行动”,不断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 1至7月份,全县实现财政收入20.36亿元,同比增长38.1%,总量和增速分别据全市第2、第1;外贸进出口总额19784万美元,增长52.1%,总量增速分别据全市第2、第1。
坚持“两区”并进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来安县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咬定跨越目标不放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工业成功转型,农业结构调优,三产加速递进,县域经济昂首跨入快速运行轨道。该县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县开发区重点发展壮大文具礼品、新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已入驻企业185家。区内拥有上市公司金禾实业,是全球最大的甲、乙基麦芽酚和ak糖生产企业。加快打造县开发区化工西区,推进县内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汊河开发区重点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和商贸物流基地,已入驻企业326家。区内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水口镇十二里半工业区划定约5.57平方公里建设汊河产业第二片区,目前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英有机稻米示范区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核心区稻米在全市首例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嘉吉肉鸡养殖示范区由美国嘉吉公司投资3.5亿美元建设,是全国外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现代农业项目;舜山林桥苗木示范区种植面积达4万亩,是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桃花蔬菜示范区种植面积达1万亩。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严格落实“四督四保”要求,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力促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实行“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县领导、一名责任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以双向约束为抓手,加大沟通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倒排工期,倒逼效率,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推、有人督促。近年来,全县共谋划储备千万元以上项目1390个,新开工项目420个,竣工项目346个;完成省“861”项目投资115亿元,市60项重点工程投资70亿元。
坚持“两城”同建 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抢抓长江经济带、皖江开发区、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快实现与滁城一体化。
以来安县城为先导区,加快与滁城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壮大开发区,以三区互为补充撑起来城主心骨。同时坚持“重心南移、三区联动”,县规划科技馆、驾考中心、体育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公建项目投入使用,“一纵七横”二期路网基本建成,清流路、北环路、顿丘北路等8条道路竣工通车,客运中心、新城区医院项目启动。来城到滁州开通102路便民公交,滁州大道加快建设。开发区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做好各类要素保障。新城区、开发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已与滁州市经开区连为一体,实现与滁城的“零距离”一体化发展。
以汊河为桥头堡,加速与江北新区无缝对接。规划4个连接南京江北新区的纵横主轴,形成与南京江北新区沿滁河相呼应的扇面衔接。对外架起“三横三纵”框架,打开高速、机场、港口连接通道,三横包括滁六公路(滁州至六合)、新城大道(向东至南京的万家坝路)、幸福大道(向东至南京的西部干线),三纵包括国道104汊河新区支线至乌衣、长江路及规划建设的东城路(接南京的黑扎营路),目前纵横主轴、新城大道、幸福大道全面开工,快速通道长江路、国道104来安段竣工通车。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主导产业,抓住中车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改制契机,成功引进8家改制单位,并吸引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放大轨交联盟“朋友圈”。向汊河延伸南京602路公交车路线,建成公交换乘中心,实现来安至南京便民公交的无缝对接。滁宁城际铁路规划在汊河设立站点, 汊河将成为“有轻轨的新城”。依托汊河与南京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的“先天优势”,积极推动教育、卫生事业合作,成功与南京市金陵中学共建汊河第二小学,与南京4家医院实现新农合跨省结付,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医康养”中心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逐步形成文化相融、资源相通的“后天实力”。
来安县城和汊河新城独具滁州市“一主四副”有其二、“一园三城”居其一的区位优势。实施“两城”同建、以城带乡战略,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来安县城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17平方公里,“一城三区”、“三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一纵七横”二期路网建成使用。老城区方面,总投资10亿元的中冶华天水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提升来城水治理、水环境、水安全。在全市县一级率先取缔了“三小车”非法营运,主城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获得市民普遍“点赞”。以打造皖东洁净县城为目标,重点开展了主次干道、背街巷道、环卫保洁、低压线“蜘蛛网”整理、店招店牌规范整治等升级改造行动。今年,全县开展“城乡建设大变样”行动,实施城建项目188个,总投资350亿元,推动来城“老城大提升、新城大变样、产城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皖东精品县城。
汊河新城地处来安县最南端,是连接南京江北新区、滁州苏滁现代产业园和南谯新区的节点镇区。新区离南京长江大桥15公里、新街口28公里,距南京地铁5号线出口6公里,与南京市高新区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独特。2015年8月,县里与华夏幸福基业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汊河产业新城建设项目,成为安徽省首个采取ppp模式建设产业新城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跻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2017年3月,来安县与重庆兴茂集团签约建设来安兴茂旅游度假区项目。项目落地汊河新区,总投资200亿元,占地面积35000亩,一期总投资80亿元,计划于2018年底前开业试运营。
开展了新一轮的乡镇总规修编,半塔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汊河镇以轨道交通为特色,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施官镇贾龙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舜山镇获批国家级生态镇,林桥村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雷官镇池杉湖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4个,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9个。
坚持“两服”统揽 推动民生福祉高质量
立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实施环卫市场化改革,在安徽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组合收运模式被住建部列为全国三大模式之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国家级试点改革,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全面打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后一公里”。通过市场化方式,全县12乡镇完成了集镇店招店牌管理统一改造、规范管理。全县100多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县内所有公园管理全部推向市场。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在全省发放首个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合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启动汊河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镇区合一,最大限度激发活力。继苏滁产业园之后,第二个在全市开启行政审批“2号章”模式,实现“汊河事汊河办”。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为根本主线,在抓精、抓细、抓实上狠下功夫,全县干群上下一心,脱贫攻坚工作硕果累累。自4月18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专项整改行动推进会议召开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位推进,带头履职,密集召开专题会议,出台系列文件,先后8次开展扶贫调研,走访贫困户101户。对于省扶贫办考核通报的6个方面问题、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通报中反馈的32项问题,来安县第一时间查明情况,厘清责任。列出问题、整改、责任三个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建立过程调度、结果反馈、达标销号机制,做到主动认领问题、正确认清问题、限期认改问题。按照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三不放过”的原则全面整改。截至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围绕“人有一技之长”,开展 “2018春风行动”“就业脱贫服务月”和贫困户专项就业培训,新建扶贫车间(驿站)4个,带动贫困户就业34人,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齐头并进,今年,来安县累计发放小额信贷3864.16万元,新制定“一户一策”产业扶贫措施1633条,旅游脱贫工程带动贫困人口80人,林业脱贫工程带动就业60人。为248名贫困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补助,建立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社保兜底实现“两线合一”,完成危房改造1010户;基本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安全饮水覆盖;改造低压用户193户;舜山镇三湾村农民文化乐园按“七个一”标准建成投入使用。
坚持“两手”都硬 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
强化效能督查和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以“硬措施”优化发展的“软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实现抓党建与抓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实现来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扎实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来安落地生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巩固宣传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获批全国读书活动组织奖、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进一步扩大督查工作领域,认真开展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督查督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存在问题责令相关部门单位限期整改,对县“两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开展了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督查,简化办事手续流程,实现基建审批提速提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动扶贫作风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一是大讨论自改。全县12个乡镇、95家县直帮扶责任单位集中开展“不讲客观只讲主观、不讲别人只讲自己”大讨论活动,全面查摆自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政治不纯、作风不实、纪律不严、措施不力等主观问题,真正做到深挖根源、红脸出汗。二是全社会监督。依托“县长热线”平台,在全市率先开通5612345扶贫专线,设立专席、配备专员办理来电事项,确保贫困群众咨询有门、投诉有果、帮扶有路。自4月24日开通以来,接听办结群众来电咨询政策、反映事项,回复办结率100%。三是严整顿肃纪。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实不准、弄虚作假以及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障。
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全县连续四年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中保持优秀位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精神。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在全市率先建立首家县级反腐倡廉教育馆。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回归主业主责,发挥职能作用。(史军  赵正平  戴义敏  苗竹欣  吴宗宝  吕华  刘峰)
建设中的来安新城

武汉今起三天多云到晴天 早晚温差最高达16℃
2018年1月23日停电通告
国际军体理事会举行代表大会武汉军运会筹备获点赞
家校共育 开创教育新篇章
衡阳商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
团结奋进谱写跨越发展新华章
市政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
我市多举措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
我市查处违法排污百日行动收官
我市将出台新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每年计划投入支持资金7000万元
开展终结结核病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湖州扎实推进村级边界维护更新工作
我市又一项铝产业重点项目开工
四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行政许可公示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第2018276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8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峰会”热力开幕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主塔上横梁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积极打造舒适宜居小镇
无惧风雨护送医疗专家
石家庄市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