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郑菁菁 通讯员 姜伟锋
10月24日,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村民毛井海带着两万株黄金茶茶苗回到老家,准备扩大高山茶叶种植规模。毛井海的脸上满是喜悦之情:“想不到土地还能‘搬’上网,让我这样的下山脱贫户找回了根!”
在地里看猕猴桃长势的毛井海 郑菁菁 摄于8月
2008年,毛井海一家响应政府“保护生态、下山脱贫”的号召,从海拔800多米的张村乡琚源村搬迁到车程一个小时之外的清泉村。可是,这个汇聚了13个乡镇78个行政村4000多名村民的移民新村是个“空壳村”,一无集体经济,二无集体资产,三无土地资源,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迁出深山的农户如何脱贫?以后的农业路怎么走?成了清泉村党支部书记吴香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那段时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正在江山悄然兴起。吴香华敏锐地意识到,这张跨界的“网”,或许能让农民和土地建立新的联结。于是,村里举债3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5层大楼,然后将大楼出租,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招商,短短三四年时间,12家电商企业相继入驻,并形成了猕猴桃、高山茶叶等块状特色经济,清泉村很快跻身全国电商交易额破亿元的“淘宝专业村”。
而令毛井海惊喜的是,随着电商进驻,老家的土地也“加盟”进来了。2014年开始,他利用老家闲置的土地种起了猕猴桃、黄金茶和油茶,并通过电商开拓销路。因为绿色无公害,产品被卖到了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和亲戚又在老家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把更多土地“搬”上了网。“村里原先荒废的上千亩土地,现在一片绿油油的,今后会有更大的产出。”毛井海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住在城郊,种在山里,卖在网上,越来越多的清泉村村民回到老家搞起了种植。同样是清泉村村民的王京霞,在老家流转了三千多亩土地种植油茶和茶叶,做起了山茶油生意。产品进行礼品化包装,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去年一年销售额就达300万元。
土地“搬”上网,激活了一个移民村。如今,清泉村全村有2000多人从事与互联网有关的农产品种植、销售、服务工作,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1940元提高到2017年的22900元。
图片来源:江山发布、浙江三农
东莞市个私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宝山区育人小学开展“开学季,远离校园暴力”活动
莲湖区城市管理局召开餐饮油烟治理工作推进会
警校联合整秩序 全民动员保平安
贯穿成渝高速南北的快捷通道即将形成
从“空壳村”到交易额破亿元的“淘宝专业村”,江山清泉村这么做!
金华将新增三所大学,其中两所年内开工
我市两家企业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平江“助力河长制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江河守护主题活动启动
王继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颁授仪式举行
一下火车,抬眼就是文明风景线
乐乐幼儿园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
和林县力争今年脱贫1037户
停电预告(2017年12月3日)
首届重庆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主城片区复赛落幕 线上线下同时答题
厦21路、315路、320路运营时间将有调整
市区首条“黑底化”道路:新春南路改造基本完工
背起书包上学喽
今晚22:38记得看央视,十堰小伙儿将在《星光大道》开唱
辞旧迎新引爆“欢乐经济” KTV电影院一座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