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9月20日电(骆晓飞、王浡)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了解到,持续加大生态扶贫力度,近年来青海省共设立4万多个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在弥补政府草原生态监管短板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牧民群众增收和困难群众脱贫。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有天然草地6.32亿亩,占青海全省面积的约60%、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青海省90%以上草原曾出现不同程度退化。2012年,青海开始探索设立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到2017年年末全省共有42778名草原生态管护员,其中71%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队伍形成了“组织化巡护,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点成线,网成面”的长效管护机制。
“通过发放岗位工资促进牧民增收,让牧区群众从单一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巩爱岐说,草原生态管护员已成为青海管护草原生态的一支中坚力量,在保护草原生态、发现草原违法案件、宣传政策法规、跟踪监督项目实施、调查草畜基本情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海省农牧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全省4万多名草原生态管护员补助金额达到9.02亿元,其中省级补助8.89亿元,县级配套补助0.13亿元。
“以青海最新的农牧业统计结果计算,纳入草原生态管护员的牧户占全省牧户数量的10.45%,草原生态管护员人均年补助2万余元,已成为牧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之一。”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工作人员欧为友说。
筑巢引凤 大数据企业集聚滨海新城
上城:向环卫工人和保安道声“辛苦了,请入座!”
张家界航院深入陈家坪村对接驻村帮扶工作
文化领域又一重要法律 公共图书馆法明年施行
龙和村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助增收
创新“生态+扶贫”方式 草原管护公益岗位助牧区稳定脱贫
县水务局优化服务打造“高效水务”
江西:“废竹变纸” 循环经济促发展
二实小开展文明出行主题教育活动
我市开展国家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
沙流河镇强调部署当前四项重点工作
“绿盾”行动守护自然保护地
青龙:十三届县委常委会第24次会议召开
齐配套 惠民生 龙文区领导调研区文化中心建设及投入运行情况
浙江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个人信息这样保护
市领导调研指导防震减灾工作
我市夜查铁腕治霾工作 个别工地仍存扬尘污染问题
市城管委供热办:盗用供热系统热水最高罚3万元
淳化对千余名“四支队伍”成员开展扶贫政策知识考试
经开区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