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 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近年来,我市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提升社会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苏州大市实现本市户籍居民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全覆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量列江苏省第一,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短板问题获得解决,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各方良性互动,不断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防灾减灾不仅仅是各级民政部门的事儿,而是应该主动接受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攻坚克难,共同经受住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政府与市场行动起来 制度资金健全减灾救灾体系
 
面对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我市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出台《苏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苏州市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苏州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苏州市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苏州市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进一步完善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
我市合理安排市级救灾资金预算,完善市、县(市、区)救灾资金分担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制度。2012年12月,苏州大市实现本市户籍居民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全覆盖;2018年3月,实现非苏州市户籍常住人口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全覆盖;至今,保险企业已受理我市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理赔6万余例,惠及群众42万人。
在救灾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我市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发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产品,拍摄公益宣传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活动覆盖面,从不同途径、方位、角度大力普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积极合作,通过新闻报道、网络传播、城乡社区灾害预警显示屏、《防灾减灾科普之声》专题栏目、防灾减灾日专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网络教育平台等建设,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城乡社区行动起来 织密居民身边的综合防灾网
 
缺乏县级救灾应急物资专用仓库,多年来是我市防灾备灾的瓶颈。为此,我市出台《苏州市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苏州市本级以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市均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市“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210个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室)完成临时住宿、救生器材等四大类90余种救灾物资储备,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支撑、规模合理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在实物储备的基础上,市、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与75家企业、商业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确保食品、帐篷等生活必需品储得实、调得出、救得及,扩充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2017年,我市新增15个、累计达8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列全省第一。市、县(市、区)两级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有力促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我市提升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全市各地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进一步加强避难场所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1个功能齐全的中心避难场所和固定避难场所,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各类防灾减灾救灾队伍是提升灾害应对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市有效发挥军队、武警部队等参与抢险救灾的突击队作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500人,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城乡社区,保证了灾情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社会力量行动起来 创新整合防灾减灾救灾资源
 
“我们的队员都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在各级各类灾害和事故处置中,我们主要是配合协助,组织一些服务活动,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为政府分忧。”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张海峰告诉记者:“苏州越来越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志愿者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志愿服务的重点在哪里。”
近两年来,我市发展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推进社区减灾服务社会化。苏州蓝天救援队、苏州绿舟应急队、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等3家市属专业性减灾救灾社会组织先后为学校、企事业、社区等单位提供公益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救灾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达1050场次。
我市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升应对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我市把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作为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助力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建立专业性减灾救灾社会组织信息数据库,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理保险、提供装备,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宣传、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救灾工作。苏州市民政局为在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专业性减灾救灾社会组织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其保险责任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参与抢险救灾造成的人身意外伤害,以及在国内参加救灾专业演练、培训中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与此同时,营造良好氛围。报刊、广电、网络媒体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进行宣传,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借助公益慈善表彰等途径和方式,对一些防灾减灾救灾专业能力强、发挥作用好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进行表彰和宣传。
苏州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董开权介绍:“我们苏州社会各界依然存在重救灾轻减灾的思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还不足,有的地方报送灾情的业务不熟练,市、县级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有待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仍然不够普及。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认真解决,只有在防灾减灾方面补上短板,在救灾方面优势更明显,才能让苏州百姓更加放心。”

丁俊晖中国公开赛遗憾出局 中国球手集体无缘八强
许志晖出席市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 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办人民满意的体育 助力健康青岛建设
从终生一单位到随时跳槽 人事日历记录40多年求职变迁
纪念游丕承诞辰100周年师生作品展今日开幕
行动起来 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智慧党建”激发党建工作新活
我市获2018年省财政公立医院事业发展补助资金6750万元
偷越国境 被判管制
怀远县城管执法局召开2017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我市创新推进商事登记深水区改革
杜集区矿山集街道推动移风易俗 大力构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市领导肖明光会见新西兰明籍侨胞
市文行委、市总工会开展窗口行业文明创建督查工作
十四届市纪委三次全会召开
一季度姜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全国首个“仙剑奇侠传”沉浸式实景演出来了 让夏天更“文艺”一点
湖南一季度经济形势观察 | 22.9%,民间投资活力迸发
最有爱的班主任:13年家访,她走遍每一名学生的家
关于公布2018东营市“爱读书 乐生活”摄影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