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区创建基层社会服务治理新机制


不久前,“准妈妈”小王来到昆区前进道街道办事处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准生证。小王和爱人都是“新包头”人,户口都不在本市,本以为会费一番周折,但她没想到的是,整个过程非常的简单顺利。“别说回老家,市民服务大厅都不用去,没出小区就把证件办好了!”小王高兴地说。
小王只是昆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实践中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昆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在全市率先推行“两中心一平台”,即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智慧昆区”信息化平台社区治理服务机制,为百姓排忧解难。
你办事 我跑腿
“为进一步解决居民办事‘四处奔波’的问题,昆区在12个街道社区设置了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公共事务受理,现在‘一口受理’服务项目达97项。”昆区民政局副局长刘聪敏说,目前,开具证明的8项业务、社区直办的5项业务及社区代办的13项业务中8项专线系统业务已正常投入使用,简单公共事项实现“一刻钟”办理,方便了居民,提高了效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非中心社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特殊居民,昆区还特别设立了65个居民代办点,由社区干部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到社区中心为居民代办公共事务,真正实现了“让居民少跑路、干部多跑腿”的改革初衷。协同“作战”推动多元化治理
多年来,社会治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多,协同作战少,且多集中在区级以上层面,街道社区层面缺乏相关机制,这样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发展。
改革中,昆区按照“铁打的综治中心,流水的派驻人员”工作理念和5+x设置模式,将工作人员下沉到一线,公检法司派员进驻办公,文化等相关单位作为联动协作单位参与一体化运作,搭建起了全面依法治理的工作平台,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镇、复杂问题不出昆区”的目标。此外,昆区在实践中还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管理模式,组建了由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党员等组成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共同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文明创建、矛盾排查、矫正帮教、消防安全等基础工作,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把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互联网+”完善服务体系
本着“数据多跑路、干部多服务、群众少跑腿”的思路,昆区投入500万元开发了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搭建起“智慧昆区”信息化平台。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和探索。” 刘聪敏说,为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昆区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综治视联网系统和‘9+x’综治信息系统以及交通、报警等信息采集进行整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进行了覆盖,进一步推进综治信息互联互通和跨行业、跨部门指挥调度、应急处理、服务管理等业务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
“通过运用热线电话、微信平台、手机终端、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起的微社区联络系统,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法律、政策资讯等公共服务。”刘聪敏说。
激发社会治理“基层热情”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心理服务和社区治理四个体系。
昆区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的“两中心一平台”模式,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引领,把区级社会治理服务工作中心系统性下沉到街道社区,把过去分散在区级层面部门、单位的治理和服务平台,打包集合,系统性延伸下沉到街道社区一线,与老百姓的距离缩短了,职能集约高效了,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站式”服务,不仅勾勒出“让干部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现实模样,更让群众感受到了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带来的“红利”。

明光:特色产业助民增收脱贫
市经济信息化委召开系统消防和反恐工作集体约谈会暨“进博会”安保工作动员会
司机开报废车上路 被交警吊销驾驶证
株洲检察机关 逮捕首个监察委移送案件犯罪嫌疑人
QQ群成“95后”大学生线上归宿:有的炒币 有的吃鸡
昆区创建基层社会服务治理新机制
践行“五联五问”周艳希考察调度彭总故里项目建设
昭化区抢抓机遇掀起东西部精准招商投资热潮
辽宁今日半数地区降温至-20℃以下
市邮管局: 南阳局组织党组书记上党课活动
芜湖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获省“月评十佳”
刘和生主持召开中共岳阳市委第七届第37次常委会会议
省财政厅等三部门来我市督查山水
本周五晚油价或将上调
秦皇岛开发区人社局举办两期就业创业培训班
我市3条城乡公交线路实现“移动支付”
1-4月雨城区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同比增长163.59%
青神县民政局五举措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江阳区: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构建清洁沱江水域
呼和浩特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体能康复活动有了标准锻炼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