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就推动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冰雪体育旅游是以冰雪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吸引游客反复消费的体验式旅游门类,是国内旅游产业的新兴力量,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为了巩固和提升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的领先地位,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到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哈尔滨市第三重点业余体校、万达文化旅游城和群力体育公园等进行调研视察,听取相关部门情况通报,组成考察组赴吉林省进行考察学习,最终形成《关于我市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就哈尔滨市如何进一步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培育新兴热点、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
  现状
  哈市冰雪旅游核心竞争力位居国内第一
  群众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冰雪旅游为主线、冰雪文化为引领、冰雪运动为基础,不断放大品牌效应,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冬季最热的旅游城市。截至目前,哈尔滨市传统冰雪旅游景区包括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等;新兴冰雪旅游景区包括伏尔加庄园、呼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群力外滩赏冰乐雪园等;四季冰雪旅游景区包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室内主题乐园、英杰温泉小镇等。2016年冰雪节期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47.8亿元,同比增长14.4%。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6.1%。人民网数据显示,哈尔滨市游客期待指数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位居第一。
  哈尔滨是我国开展冰雪体育活动最早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发展冰雪体育活动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一直以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冰雪体育生态圈的“一核、一圈、两带、多组团”格局,冰雪体育文化在群众中日渐普及,呈现出全市上冰雪活动由城区向乡村延伸、冰上向雪上延伸、青少年向市民延伸的趋势。目前,全市建成雪场50余个、雪道80余条、公益性冰场65块、中小学校园冰场462块,基本实现主城区“上冰雪”半径2公里辐射圈。全市“上冰雪”参与人数,2016年12月为95.4万人次,2017年1月达到159.5万人次,群众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问题
  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缺乏深度融合
  冰雪资源利用和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作为国内最早开发冰雪旅游的省份,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其他省份的冲击下,暴露出竞争力不足的事实。根据《2016年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接待滑雪旅游人次已经超过黑龙江省,以171万人次跃升第一,黑龙江省则以158万人次排在第二位,吉林省排在第三位。尽管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目前仍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冰雪旅游结构不够合理,观光游占主体,冰雪体育体验游还处于非主流地位,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缺乏深度融合。冰雪度假产品尚未达到中高端发展阶段,缺乏有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度假区,行业和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冰雪体育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对体验游的支撑能力有限。人才流失严重、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我市冰雪体育旅游的后续发展。此外,哈尔滨市冬季时间长,冰雪体育旅游的运营时间却并不同步,冰雪资源利用和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如春节过后,在冰雪状况良好、使用价值尚存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却关门歇业,直接导致雪乡、雪场游客稀少。
  这些问题如不能尽早解决,随着其他地区冰雪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产品间差异化将逐渐缩小,冰城多年来形成的各种优势将随之丧失。
  对策及建议
  规划先行
  打造旅游体育文化套餐
  应抓住产业转型机遇,把握旅游、体育和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生成的新业态、新趋势,实现旅游体育文化元素对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应鼓励开发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的文化产品,打造旅游体育文化套餐,丰富产品供给和旅游内涵。旅游体育文化在宣传方式和手段上应三方联动,成立旅游体育文化营销联盟,整合旅游体育文化信息资源,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及旅游项目进行捆绑向全国乃至全球推介。
  发挥优势
  实施“国际冰雪体育旅游名城”战略
  冰雪体育旅游具有旅游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的特点,哈尔滨市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加大扶持力度,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入手,努力开发、整合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全面实施“国际冰雪体育旅游名城”战略,推进全市冰雪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打造新的旅游产业增长极。
  夯实基础
  将冰雪项目纳入学生必修及考试内容
  应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为引领,建立“全民上冰雪”的体育健身工程,丰富全市“一核、一圈、两带、多组团”冰雪体育生态圈,打造“生态冰雪体育城市”品牌。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冬季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效仿清华大学“把游泳测试与毕业证绑定”的做法,将冰雪项目纳入中考体育考试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期间至少掌握一项以上冬季项目。
  应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全市公益性冰场、雪场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大专院校浇建冰场,同时对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等人群实施减免门票政策的各类雪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奖励。同时鼓励各区、县(市)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对哈尔滨市雪场的建设规模提档升级。应充分发挥群众社团组织作用,扩充社团数量,培训冰雪类教练和社会指导员,丰富冰球、速滑、滑雪、伞翼滑雪、雪地自行车及雪地足球等冰雪体育项目。应扶持和资助俱乐部的发展,让俱乐部成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应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品牌影响,促进哈尔滨市尽快成为冰雪体育休闲度假基地。
  培育热点
  设立“春雪节”打造“全域+全季”旅游新局面
  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随着气温升高,雪质变得柔软,服装不再厚重,滑春雪比冬季更舒适。建议设立“春雪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气候资源,把冰雪旅游资源发挥到极致,尽快把哈尔滨市打造成国际国内“滑春雪”的胜地,实现冰城“全域+全季”旅游新局面。
  优化结构
  完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应进一步调整冰雪旅游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尽快建成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主导,冰雪健身休闲和品牌赛事为基础,冰雪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的冰雪产业体系。
  应大力支持冰雪竞赛表演、体育旅游及体育培训等产业发展,扶持培育更多的冰雪体育产业消费热点,不断提高其在冰雪旅游业中的比重。应实施冰雪体育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批优秀冰雪运动俱乐部和示范场馆,争取举办更多高层次的国际性和商业性品牌赛事机会,促进哈尔滨市尽快成为国际国内大型冰雪体育赛事承办地。应利用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设备和技术优势,研发生产目前需求旺盛、尚有空白的雪地摩托、造雪机和压雪机等冰雪机械装备,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板芙镇召开志愿服务工作会议
黄浦区五里桥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训
湘潭公安十九大精神宣讲“轻骑队”出发
吉林省老龄办领导检查指导船营区北极街道光明社区老年协会工作并入户走访看望困难老人
2018年全市妇幼健康素养讲师科普演讲比赛在市妇保院举行
市政协就推动哈尔滨市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城管执法局积极推进当前工作
降温不用怕!济宁城区供暖延长至3月20日
市规划局组织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培训
四名鹤城籍女将为国出征
如何对溺水者开展急救
佛山工商局与阿里巴巴携手共建新模式
夏季出游提醒: 密切关注天气,安全牢记心头
市委宣传部传达学习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浔阳区疾控中心开展“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5次主任会议
市区五马街再升级
亚运羽毛球比赛搭档衢州姑娘 温州小伙郑思维杀入混双决赛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莲都以“科技+”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和县卫计委: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