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昨日正式上线
昨日,高明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正式在全区72个村居上线。荷城街道新亨村民王兆昌在家通过电视查看本村财务公开信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
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明纪宣报道:昨日,荷城街道新亨村村民王兆昌打开电视,在家浏览起新亨村财务账目。“操作很方便,公开的内容条目也很详细,监督村务再也不用跑公开栏,我要为高明区纪委监委点个大大的赞!”王兆昌说。
昨日,高明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正式在全区72个村居上线。高明市民只要在家动动手指,最新村务财务资讯可随时查阅。
如何对高明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督,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张贴公开方式也难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村务财务公开方式,强化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监督,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今年高明区纪委监委推出了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集“宣传、服务、查询、监督及投诉”五大功能于一体,能主动、定向给村民们推送村(居)务、财务、集体“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涉农惠农补贴发放及政策法规等20多项公开信息,使村务信息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公开,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情况下的查询监督需求。
面向留守的老弱妇孺,“三联”监督平台向他们提供了电视查询方式。村民只要在家打开电视机顶盒,进入开机画面2号位置的“高明新时代讲习所”,即能找到“村务监督”模块。通过电视遥控器,他们可以直接进入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的电视界面,实时查看本村各类村务信息。
面向外出务工或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群体,平台也为他们准备了智能手机和电脑网页两种村务财务查询方式。高明市民只要关注“廉洁高明”微信公众号,就能在公众号首页直接找到“村务监督”模块;或者在百度上输入“廉洁高明”关键词,从高明区纪委监委官网上登录系统的网页界面,也可以查看到相关的信息。
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三联”监督平台正式运行后,村民如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可通过平台直接举报反映。对群众举报暴露的各类问题,区纪委监委将协调处置,督促整改、强化问责,倒逼村(居)委会、镇(街道)党(工)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担责,推动农村基层微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明村(居)的集体财富不断增厚。如何守护好集体“家产”,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从推行村(居)务公开制度,到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农村财务网上监控“两个平台”,一直以来,高明都致力从源头规范基层微权力运行。
今年,高明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这一首要职责,在规范基层微权力运行上更进一步,把基层“拍蝇”与扫黑除恶、扶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务监督新模式,创建集“宣传、服务、查询、监督及投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在保障村(居)民监督权的同时,着重赋予村务监督委员会特别查询权限,彻底打通村(居)务监督“最后一公里”,为高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乱象
村务财务不透明 村民“两眼一抹黑”
6月22日,明城镇潭朗村民小组原组长梁某娟因把持土地出租、随意挥霍集体资金、存在严重坐收坐支等问题,被高明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公安分局予以调查处理。
据调查,梁某娟在担任村民小组组长和经济社社长的几年间,将原本属于村民小组的部分土地收益非法占为己有,同时在每年领取一次性固定工资的情况下,为自己乱发、超发杂工费和误工费多达80多笔。此外,她还带头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坐收坐支等等,其所作所为严重侵害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梁某娟之所以横行乡里多年,暴露出该村村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高明区村(居)务管理乱象的一个缩影。
高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家对农村投资项目的大幅增加,高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控制和支配的资金不断增长。而随着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外出工作的青壮年村民日渐增多,他们一年可能就回村几次,很难清清楚楚地了解村(居)内的事务。
与此同时,目前高明区农村村务、财务和集体“三资”管理主要是上墙公开,一旦公开栏破损或者管理监督不到位,村(居)务公开就容易流于形式;还有个别村干部对村(居)务公开不重视,甚至采取选择性公开、完全不公开等手段,扼杀村民监督知情权,为中饱私囊创造条件。在这种缺少监督的情形下,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坐收坐支、侵吞集体资产、工程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和乱象,不仅严重侵害了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也让近些年高明区“三资”管理使用问题投诉呈现出猛增态势。从近三年群众反映农村问题投诉举报数量来看,从2015年的45件上升到2017年的72件,呈逐年上升态势。
今年4月,高明区在进行的涉农惠农、民生领域资金使用监督执纪问责交叉检查中,短短23天里,就发现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88个,问题线索58条。由此可见,推行阳光村务、规范权力运行刻不容缓。
破局
创建“三联”监督平台 村务晒在阳光下
针对当前村(居)务公开存在的问题,高明区纪委监委经过深入调研,拟定了探索构建村级微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机制的工作思路,在今年1月启动建设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6月份在全区四个镇(街道)各选了1个经济社试运行,7月18日正式在全区72个村(居)委会、693个村(居)民小组、77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经济社686个、经联社88个、经济总社4个)上线。
区纪委监委全面梳理出村(居)务、财务、集体“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涉农惠农资金及政策法规等公开信息,形成类别清晰、内容完整、格式统一的内容清单,通过阳光村务网络、手机、电视三种查询平台公开,每月按时公开发布村(居)务、财务、集体“三资”管理、涉农惠农资金、重大事项、政策法规等6类信息20多项数据。同时,该平台在系统后台与高明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两个平台”实现连接,通过数据中间库实现信息互通。
为防止个别村(居)务信息选择性公开,高明区纪委监委不仅要求各村(居)要详细列明村务、财务和重大事项情况,而且对民政、涉农惠农等资金补贴的使用情况也要一一列明公布,详细公布何人何时获得何种补贴,方便群众监督。
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前期已经通过短信发送方式,向全区7.6万多户村(居)民发放了账号密码信息,做到一户人家配置一个账号,确保村(居)民百分百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区纪委监委与网络运营商协作,在每月村务财务公开更新的时候发送提醒短信,保障村(居)民知情权。
此外,该平台还全面支持和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责,促进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遏制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特点
突出便民亲民 让群众人人会用
记者了解到,高明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彻底打破了传统村务公开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其简明易懂的操作系统,让外出务工人员甚至是老弱妇孺留守群体都能做到人人会用,都能足不出户甚至远在他乡,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电视随时随地浏览本村(居)的信息。
6月11日,高明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在荷城街道西黎村等4个经济社上线试运行。当晚,在南海务工的村民黎志明就打开手机登录系统查看村中财务状况。
“以前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去,村里财务账目到底公开了什么我们也不清楚。现在有了‘三联’监督系统,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就能随时随地查看村务信息,真是要点个大大的赞。”黎志明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说。他表示,“三联”监督不仅使用方便,各类公开事项也非常齐全,能够较好满足村民的需求。
像黎志明一样热情拥抱“三联”监督平台的高明百姓还有不少。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下乡调研走访时候,他们就不只一次听到群众发出希望加强村(居)务监督的呼声。上周到杨和镇某村开展入户宣传时,还有老大爷在得知消息后,一直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放,非要请他们来家里教会儿孙辈如何使用这个平台不可。
据了解,当平台正式上线后,留守村民只要在家打开电视机顶盒,进入开机画面2号位置的“高明新时代讲习所”,即能找到“村务监督”模块。通过电视遥控器,就可以直接进入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的电视界面,实时查看本村各类村务信息。
外出务工或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群体,也可以关注“廉洁高明”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首页直接找到“村务监督”模块;或者在百度上输入“廉洁高明”关键词,从高明区纪委监委官网上登录系统的网页界面,查看相关信息。
成效 初显
小平台破解大顽疾 多年不交的账收上来了
据悉,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自6月份试运行以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提供问题线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尤其是成功破解了高明农村财务账目上存在多年的顽疾,让“村账”真正变成了“明白账”。
一些长期交账不及时,或多年未将账务移交镇(街道)财务站统一管理的村(居)也主动按时将账目上交。其中,多年不交账的荷城街道河江社区河江居民小组,在今年6月主动把14盘账移交给街道财会服务中心管理;杨和镇长达10年未收到账的清泰村委会屋边李家村,今年3月也主动将财务移交镇农村财务站统一管理,杨和镇收账率达到百分百;原来按季度做财务账的明城镇和更合镇,同样按规定更改为按月报账、做账,在全镇范围内比较彻底地清理了过去不及时交账、僵尸账等问题。
数据的前后对比最能说明问题:今年6月,明城镇217套村(居)委会、经济社、经联社财务账,未交的高达203套,仅收回14套,占比不到6.5%;整改后,7月11日未交账只剩5套,已收回212套,占比达到97.7%;更合镇212套账已100%收归镇管,除了部分没有账务发生数的村(居),全镇报账率达九成以上。
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的搭建,让阳光洒进了高明村务信息管理的黑暗角落,使群众看到了高明区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的坚定决心,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在平台正式运行后,村民如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可通过平台直接举报反映。对群众举报暴露的各类问题,区纪委监委将协调处置,督促整改、强化问责,倒逼村(居)委会、镇(街道)党(工)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担责,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微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
短评
强化村务监督 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明区纪委监委把基层“拍蝇”与扫黑除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创建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构建农村微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机制,从源头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高明村(居)公开工作虽然得到普遍推行,也实施了多年,但从公开现状和效果来看问题不少。有的村公开栏选址不合理、设施简陋且缺乏维护,有的村执行政策规定不到位,村务公开较随意,搞选择性公开甚至完全不公开,再加上传统的张贴公开方式单一,无法保障外出务工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保障权,这样的村务公开就失去了意义,既不利于居民自治,也破坏了基层政治生态,极易引发农村矛盾纠纷。
打造阳光“三联”监督平台,开通手机、网络、电视三大村务公开监督方式,不仅贴近当前高明农村实际,让留守的老弱妇孺和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能随时随地掌握村务信息,让村务公开的本意得以回归,让村级信息清清楚楚在阳光下“晾晒”,也将以往村务运作管理中的漏洞、薄弱点彻底地暴露出来,让村民真正知晓本村村务状态。
阳光村务“三联”监督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使村务变得更加真实、具体、全面,变过去的“糊涂账”“滞后账”和“假账”为“明白账”“及时账”和“真账”。把集体村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既能有效防止少数村组干部大手大脚、胡支乱花,减少集体资产流失,也能有效提高集体经济管理的透明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存在腐败问题的干部及时受到处理,清白的干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推进,将有效地促进高明农村基层和谐稳定,全力护航高明乡村振兴。
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明纪宣
制图/孔焕玲
小小少年自强不息——记湖南“最美孝心少年”李江林
“遵守公共秩序 争做文明市民”——别开生面的开放式党课
男子酒后在岚山烧烤摊殴打他人 寻衅滋事被判刑
洪湖市开展产业扶贫奖补验收大抽查
您点的小龙虾逃逸了!货车出事故两吨小龙虾倾洒岳阳高速
村务财务上网 随时随地监督
厚街有一个角可厉害了,每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大胆地说TA
高新区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揭牌
九旬老翁结石怕手术 致胆囊穿孔
市环保局召开土壤污染治理项目调度会议
加强市场监管 建设质量强国——开封“质量月”活动综述
市总工会文化进基层系列演出活动晋开集团专场演出举行
我的爱都给了老人
我市民兵应急营接受点验考核
市口岸办赴海阳、乳山口岸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我县组织开展采油罐区泄漏着火应急演练
鞍钢集团公司“公司制”改制工作圆满完成
呵护童心 双塘街道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光谷中心城鎏金现铺,铺就财富未来
港城一小教师参加开发区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中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