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听陈伟俊这样推介温州!


古有诗云:“温州好,别是一乾坤。”
  今天,温州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百家媒体记者等齐聚温州,参加“勇当‘探路者’续写创新史”主题论坛暨全国媒体看温州主题外宣活动。
副省长、市委书记陈伟俊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苏巧将陈翔摄
  副省长、市委书记陈伟俊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向远道而来的嘉宾介绍温州、宣传温州。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发言伊始,陈伟俊用四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温州:
  第一句话,温州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温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东瓯王国的故地,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
  第二句话,温州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温州是一座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的滨海城市,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约四分之一,在这里可充分领略山之奇秀、水之秀美、海之神韵和文之灵气、商之活力。
  第三句话,温州是一曲奋进的创业歌。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难,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书写了一个个《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的创业创新故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一个传奇。
  第四句话,温州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温州是温暖之州、温润之州、温情之州。温州人既商行天下,又善行天下、诚行天下,打响了“爱心温州·善行天下”的慈善品牌和“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
建设中的瓯江两岸沿线。杨冰杰摄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新起点上,温州这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应如何勇挑历史重担,继续当好改革的“先行者”?这道引人深思的时代课题,叩击温州人的心弦,也引起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和媒体人的热切关注。
  论坛上,陈伟俊用“回望走过的路”“审视当下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三个篇章,向与会者讲述温州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告诉大家:温州有辉煌的“昨天”,有着奋斗的“今天”,更有美好的“明天”。
  回看走过的路
  温州人民敢为人先、始终屹立潮头
  陈伟俊认为,作为一个“时代标本”,温州的探索和实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他说——
  温州的探索实践,点燃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创造了一个改革发展的鲜活样本。
  温州的探索实践,激活了“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造了一个创业创新的鲜活样本。
  温州的探索实践,趟出了“跳出温州发展温州”的特色之路,创造了一个开放图强的鲜活样本。
  温州的探索实践,实现了发展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一个富民强市的鲜活样本。
  审视当下的路
  温州发展向上向好、正在酝酿蝶变
  陈伟俊说,温州作为改革发展的先行地区,曾凭借着先发优势快速崛起,一度成为改革开放的耀眼明星;也曾因为发展阶段的变化,较早遇到了“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蜕变的艰辛”。
  在2010年前后,温州经济遭受了一些困难和挫折。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走出低谷、持续回升向好,gdp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7.5%-8.5%的区间,特别是实体经济支撑增强,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5%;市场主体活力依旧,上半年新设企业2.52万户,增长52.7%。
塘河沿线。杨冰杰摄
  “现在的瓯越大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陈伟俊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战略机遇叠加,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崛起中的滨江商务区。杨冰杰摄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国家赋予了温州新的使命、新的机遇。今年初,温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第18个自创区,为温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装上了强劲引擎。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批准温州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为温州重振民营经济雄风注入了澎湃动力。8月31日,温州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北斗产业、卫星产业、物流产业等10大重点领域和6大专项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等一批重大改革报批工作在蹄疾步稳推进。这些战略机遇的叠加,有力推动了温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二,注重谋大招强,发展路子越来越宽。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
浙南产业集聚区
  温州坚持把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形成了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为核心的产业平台体系,着力培育“万亩空间、千亿量级”产业大平台。依托这些大平台,这几年先后招引落地了威马汽车、益海嘉里、百威啤酒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唯品会、青山集团、正泰集团、华峰集团等一批温籍企业把新的产业项目布局落地在温州。同时,狠抓企业培育,去年“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数均居浙江省第一。可以说,现在的温州,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向着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
  第三,锐意改革开放,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陈翔摄
  近年来,温州一刻都没有放慢改革的步伐,承担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改革试点,取得了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成果。同时,坚持大开温州之门,首次以市委全会决定的形式出台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并专门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推出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十大举措”,目前正在积极谋划推进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中意(温州)国际产业合作园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如今的温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广纳天下英才。
  第四,联动拆整建美,发展能级越来越高。
瓯江两岸。杨冰杰摄
  陈伟俊透露,今年国庆节前,瓯江两岸沿线、塘河两岸沿线、中央绿轴、三垟湿地、历史文化街区将有一批标志性项目集中亮相,届时将初现温州城区历史、现代、生态、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陈伟俊还透露,今年底前温州将建成市域铁路s1线、甬台温高速复线乐清段等,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有望跻身千万级机场行列,今后3年每年还将建成一条以上高速公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温州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
  第五,坚持破旧立新,发展环境越来越优。
温州市民中心多措并举助力“最多跑一次”。刘伟摄
  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选派5400多名营商专员(代办员)为广大企业开展全程代办服务,营商环境日益改善。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市、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建设,创新推出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得到了百姓普遍点赞。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向上向善、崇尚文明成为温州社会主流。
  第六,强化干部担当,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活动。陈翔摄
  组织开展“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活动,搭建“县区比拼现场”“局长问政考场”“镇街亮绩赛场”3个层面平台,上个月已经举行3个层面第一轮“互学互比互促”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的浓厚氛围,一股“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担当、实绩大比拼”的热潮在瓯越大地兴起。
  远眺前行的路
  温州前景无限美好、定能再创辉煌
中央绿轴沿河两岸的建设如火如荼。赵用摄
  陈伟俊指出
  置身这个伟大的时代,展望温州的未来,我们信心满满。信心源于中央和省委对温州的关心重视,信心也源于当前温州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信心更源于全市干部群众思进思变思发展的迫切愿望。
  陈伟俊表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温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把改革大旗举得更高,把开放步子迈得更大,把创新动能造得更强,把大都市区建得更美,把基层基础筑得更牢,争当新时代民营经济的新标杆、改革开放的模范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鲜活经验和生动素材。
  陈伟俊最后说道
  做好温州工作,既需要温州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也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指点迷津、媒体朋友的鼓劲加油。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爱温州、垂青温州,研究温州、宣传温州。同时,也希望大家监督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助力我们勇当“探路者”、续写创新史,共同把温州这张改革开放金名片擦得更亮,共同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日报
  记者:杨世朋姜巽林

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可自助签注!深圳公安推十项便民措施
中山公园有了廉政文化长廊
希望学校召开“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李正印主持
市人大常委会聚力督促市城区公办学前、小学教育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听陈伟俊这样推介温州!
【微眼看鞍山】海城尹氏元宵端上央视餐桌
市领导赴通济河“巡河”
思乡心切 港籍长者过关心脏病突发遇到“活雷锋”
天和社区联合五里亭街道食药所开展辖区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
双龙社区开展“国际社工日”座谈会
动工!经开区松垭镇的两条“烂路”半年内将大变样
杭州即将出台房屋限售政策?假的!
鱼峰区档案局拟通过“六个一”的形式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雨山区代区长左年文调研雨山经开区、区招商局
分门别类的科普展品牢牢抓住孩子们的眼球
经济适用住房交易问题
农花河垃圾河岸变绿廊
宜君县2017年共计放映2136场公益电影
急救零距离!心肺复苏进社区居民自救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