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加快挪穷窝 全力斩穷根

  新修的楼房巍然屹立,刚种的绿化树睡意朦胧,四周人声鼎沸,炊烟袅袅。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清镇市站街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见到的,都是正在搬入新家群众的笑脸。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好扶贫攻坚“四场硬仗”中的其中一场,是帮助贫困群众和低收入群众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举措。去年以来,清镇市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全市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7年的104套安置房如期完工,4月中旬,来自清镇八个乡镇的103户366人有了新家。今年,清镇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74户1600人,422套安置房已于今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
  挪穷窝目标实现后,清镇市又从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全面扶持搬迁群众,向“斩穷根”的目标迈进。
图为清镇市站街镇移民安置点。
  精准识别,实行易地扶贫搬迁
  一个星期前,清镇市举行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搬家入住仪式,去年确定搬迁的103户搬迁户中,有87户现场领取了钥匙乔迁新居。所有家庭将于本月底全部入住安置区。
  安置区位于清镇市站街镇,占地16.5亩,总建筑面积17832.3平方米,绿地面积4800平方米,共有五栋(12个单元104套)安置房。
  “今年和明年的易地扶贫搬迁选址规划都在站街镇。这里交通便利,位于站街省级工业园区内,有利于解决群众搬迁后的生计问题。”清镇市委办副主任、市移民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赵先伦介绍。
  扶贫在于精准。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发展、不反弹”,清镇市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全市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去年2月底,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会议精神,清镇市重新对2014年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台账内的4267户9837人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和征求意见,核定全市有搬迁意愿的农户为103户366人,并重新与搬迁对象签订搬迁协议和拆除旧房协议,建立搬迁对象“一户一档”档案。
  为切实抓好这一民生工程,清镇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时,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季调度机制、分管市长月调度机制、市移民局局长半月调度机制、市移民局分管副局长日调度机制等四个统筹调度机制,及时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
  同时,还制定了“工作推进方案”和责任分解表,严格落实“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建立倒排工期制度,采取挂图作战,强力推进项目进展。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人,按照完成时限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今年,清镇市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374户1600人,规划建设安置房422套。目前,已完成住房项目选址、场平等前期相关工作,项目已于今年3月底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搬迁人口识别1600人。
正在布置新居的村民。
  为民解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赵局,这里还没有固定的菜市场,我们买菜困难啊!”
  “我们已经在和超市对接了,很快就会开建。”
  “我们的户口要迁过来不?”
  “等所有搬迁群众到齐后,我们统一为你们把户口迁过来。过来后,农民该享受的一切优惠政策不变。”
  “我家四口人,现在低保每个月1200元,能不能帮我找点事情做,工资合适就行,2000块钱左右都可以。”
  “后面我们有公益性岗位,每个月1800元你做不做?工资高点的要辛苦一点你做不?”
  ......
  在搬迁户李现萍的房子里,他向赵先伦坦陈自己的担忧。
  “我的右手很多年前没了,妻子又是聋哑人,两个孩子一个在重庆上大学,一个在清镇上高中。”搬迁之前,53岁的李现萍在暗流镇的村子里靠种庄稼、打铝锅卖和帮村民背东西为生,背一次东西五元钱。“来到新家,希望有适合我的岗位,为了两个孩子,我不怕苦。”
  搬迁户中,不少村民有着和李现萍同样的焦虑。
  为确保搬迁群众有收入,清镇市按照就业帮扶先行原则,多渠道、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等帮扶工作。依托站街省级工业园区,挖掘139家工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群众就地就业。同时,举办招聘会帮助群众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来已举办了“生态环保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3场,组织205余家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9200余个岗位。在366名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226人中,已有205人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将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的建设,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赵先伦说,偏远地区的群众搬迁过来后,生活也方便了许多。这一点,58岁的搬迁户秦永贵深有感触。这些年,他和妻子在清镇打零工,而原住地暗流镇距离清镇约40公里,他们只能在清镇租房子住。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元,租房每月就要花费800元。“搬到这里后,离上班的地方也就几公里,从站街几块钱就可以坐公交车过去,不用租房子,一个月下来可以省个千把块钱。听说经过安置小区的公交车马上就要开了,到时更方便。”秦永贵激动地说。
  在搬迁工作中,清镇市还从居住环境、医疗、教育等方面优化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方面,除了小区绿化,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山体公园也在修建中;教育方面,站街镇有6所小学,3所中学。在集中搬家当天,清镇市教育局率领站街镇中心校负责人,到搬迁现场为搬迁户的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不让学生耽搁一节课;医疗方面,清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站街镇,拥有优越的医疗资源,同时,安置小区的医疗卫生室正在修建中。
搬迁群众在新房子里使用天然气炒菜。
正在搬家的村民。
  共商共治,成立自管委员会
  搬迁群众来到安置小区后,脱离了原来的基层组织,那么,如何实现对这部分群众的管理和服务?
  “确保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社会管理很关键。”站街镇人大主席安昌勇说,针对站街镇易地扶贫搬迁“便民利民服务和公共服务配给跟不上”及“居民参与意识、自治意识淡薄、尽责意识淡薄”等问题,去年开始,站街镇便开始谋划组建站街镇“移民安置小区自管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
  “自管会”由清镇市委群工委牵头,通过深入调查,初步明确了坚持问题导向抓治理,政府、部门、社会、居民“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并探索建立了政府保障、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共管共治、居民自治、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
  通过自管自治的形式,推动安置区的群众共谋发展。通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式,建章立制,实现公共事务共商共治。“如果没有基层自治,百姓办事不方便,基层社会治理也很困难。”安昌勇说。
  在“自管会”组建初期,市群工委通过向村居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本地“五老”人员的作用,从乡贤热心人士中推荐自管会“带头人”,代管“自管会”日常事务。在民主协商和公共管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居民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熟悉民主自治规则,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开展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据悉,清镇市委群工委将借助“村民组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为“自管会”和群众提供平台,同时站街镇政府派出驻派干部参与“自管会”组建和运行。驻派干部要带着“服务清单”,及时向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反馈群众诉求,全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居住满意度。
  目前,“自管会”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预计五月底成立。
  “自管会”成立后,如何发挥搬迁群众自治能力?促进凝聚力?对此,安昌勇介绍,清镇将以“三制联动”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议事规则、信息公开机制和服务机制,打出“自管会”体制机制拳。完善议事规则,保障居民的自治权;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居民满意度,制定《居民公约》规范居民行为;完善服务机制,搭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结合辖区居民的兴趣爱好,组建舞蹈队、文艺队等活动小分队,并开展小范围、小规模的居民活动,增强凝聚力。
  同时,清镇市还将开展“道德讲堂”“为民服务”“环境保护”“文明市民”等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增强群众归属感和获得感,让安置小区真正变成温馨和谐小区。
  记者 黄菊/文 杨婷/图

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办事处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市第五中学争做“光盘行动”实践者
何良军率队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汇报工作
淮阴“三严”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防线
车管所扎堆销分 人工窗口销分并不受新规影响
清镇市:加快挪穷窝 全力斩穷根
白云社区积极做好老年证申领发放工作
景区研学旅游乐翻天 黄冈“小初衔接班”等您来
桐柏县:市领导景劲松、张明体出席全市“一次办妥”工作动员大会
高校毕业生注意!去湖北这些地方就业可补偿学费,十堰在列
环保部门开展“蓝天保卫战”第二轮执法
市政协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
周宁志愿者为流浪人员“换新颜” 获上万网友点赞打Call
民生关注丨上学时险被陌生人拉走?原来是熊孩子骗人
军马河镇党员帮扶小分队精准一对一 贴心帮扶贫困户
省运会健身气功比赛落幕 我市代表队成绩喜人
“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展览”隆重开幕
(组图)歙县万亩“三潭枇杷”产量增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学好 守拙 别怕
明光市召开6月份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