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绿色崛起中的文化力量:根在魂就在空山变金山


  万山汞矿遗址华丽变身朱砂古镇景区,文化旅游异军突起。
  “这栋楼原来是矿部办公大楼,那栋楼以前是苏联专家楼,那个地方本是大礼堂……”8月7日,李晓康与昔日万山汞矿的几名“战友”相约走进朱砂古镇,站在来来往往的游客中,听着熟悉的革命歌曲,追忆那些过去的悲喜时光。
  楼房依旧,只是物换星移,新时代的矿区已翻开新篇章。原来的矿坑、大楼被赋予汞史文化、知青文化、朱砂文化新内涵,历经沧桑的汞矿总部变为景区景点,百转千回的矿洞成了五彩梦幻的时光隧道。
  “矿区是根,文化是魂,只要路子走得对,空山也能变金山。”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说,近年来,万山立足汞矿的历史、文化特点,引进江西吉阳集团打造朱砂古镇,去年十一黄金周景区门票收入就达到3822万元。
  从辉煌到没落 见证千年汞史
  素有“朱砂王国”美誉的万山,已有千年的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矿山,累计探明万山汞金属储量3.07万吨,见证过中苏合作的甜蜜、分裂的艰难。
  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李晓康大学毕业,踌躇满志地来到万山汞矿工作。
  “刚到万山时,每天矿井下有3000人,矿井上有4000人,加上家属等共有3万多人。”李晓康说,那时的矿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但李晓康未曾料到,已累计开采汞金属约3万吨的矿山,终于经不起无休止的开采,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陷入资源枯竭的困境。
  其时,汞矿也曾自救过,先后投入数亿元到外地购山开矿。只是思想还没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几次自救,都没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新世纪钟声敲响之际,万山汞矿关闭。李晓康不甘心,他邀约40多名矿友,用买断工龄的钱合伙开办冶炼厂,却遭遇汞价低迷,最终血本无归。
  展示文化内涵 古镇闪耀武陵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万山。2009年,万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予以重点扶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政策支持万山转型发展。
  转型,是万山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但怎么转?转向哪里?
  有的干部认为,万山有工业底子,就应该大力发展工业,或者引进沿海淘汰的产业。
  “万山转型,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挖掘好文化资源,绿色崛起。”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说,当时万山面临的最大瓶颈不是交通,也不是资源,而是观念。资源挖完了,但文化还在,文化正是旅游业的根和魂,两者相互融合,定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2015年7月,万山区引进江西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以独有的丹砂文化为核心,修缮性开发利用矿区遗址和文物,建造我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掸去历史的尘灰,揭开丹都的神秘面纱,怀旧文化、知青文化、朱砂文化让沉寂多年的万山再度发出明艳的光芒——
  深藏地下九千多公里迂回曲折的矿洞,成了梦幻时光隧道;
  走出隧道踏上悬崖玻璃栈道,感受矿工半山钻洞的艰险;
  坐上惊险刺激的凌空索道飞越万丈深坑,一览万山丛丛;
  玩累了,纵身跳入悬崖泳池,洗去一身的疲惫;
  回到职工宿舍改成的古朴典雅的悬崖酒店,凉风习习;
  走进汞矿大礼堂,正播放着一部部老电影;
  已改建成“苏联餐厅”的苏联专家楼,食客云集,俄罗斯姑娘欢快活泼。
  文化旅游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翻山越岭赶来,只为一睹神奇的千年丹都。李晓康等老矿工也纷纷归来,寻觅缅怀历史的心灵港湾,穿过苏式风格的矿工住宅区,走进朱砂古镇影视城,仿佛穿越到艰苦卓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激情燃烧的六十年代、热情澎湃的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直到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弘扬朱砂文化 丹都辉煌重现
  在万山,文化与旅游的碰撞成功打造了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成功的根源,在于,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世界朱砂看中国,中国朱砂看万山。朱砂是万山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深山老道的炼丹炉,少女玉臂的守宫砂,涂朱甲骨、御笔朱砂、丹朱红唇……本身无毒的朱砂被赋予太多的神秘与美好。
  近年来,万山着力擦亮“朱砂王国”品牌,投资6亿元打造朱砂工艺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2家,2017年市场销售额达5.2亿元,创税8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600余人。
  独特的朱砂文化释放出的巨大潜能,让万山红遍。绿色转型,也让万山绿透,推动万山绿色崛起。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全域绿化“六绿”攻坚,森林覆盖率达到60.7%。
  万山人重新拾幸福与自信。68岁的李晓康担任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每天都要朱砂古镇转一转,忆矿山变空山,赏空山变金山。他带领矿友爬上朱砂古镇景区的山峰,只见群山巍峨,一株株枫树绿叶飘飘,一位矿友兴致勃发,朗声吟诵:“待到秋来,看万山红遍……”
  胸有万山酬壮志 ■ 马刚
  绿色崛起,是万山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读懂一座城市、一个省份、一个国家实现发展伟大转变的“密码”。
  万山之重,重在背负偿还外债与工业发展之使命,新中国历史上,这一块热地始终与共和国命运如此紧密相连;
  万山之轻,轻在淡看过往辉煌和资源枯竭之枷锁,以绿色崛起引领转型新路,换得“中国汞都”凤凰涅槃展新颜。
  历史的细节,揭示出深刻的时代内涵——
  2008年2月,在万山遭受特大凝冻灾害时,习近平同志亲临万山察看灾情,对万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支持万山提速转型!
  历史,从来没有忘记共和国的奠基者。擦干眼泪,轻装上阵,能不能抓住机遇,能不能迎难而上,考验万山度己达人的气量和重振山河的担当。
  牢记嘱托,甩掉陈旧思想的包袱,守好两条底线,坚定走生态文化引领产业绿色转型之路,以“旅游 文化 ”战略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边界联系,寻找产业振兴新形态,获取城市更新转型新动能,确立由工业特区向文化新区的彻底转型;
  感恩奋进,鼓足干事创业的冲劲,提出“有多少项目找多少资金”等超前发展理念,勤俭节约主动让出办公大楼给予入驻企业办公,gdp、固投、财政、税收等重要经济指标增幅已成全市第一,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绩效评估名列前茅。
  千年丹砂文化渐渐揭开神秘面纱,废弃汞矿遗址渐渐展露出新的面容,久困于汞的万山再度手持彩练当空舞,再次惊艳世人目光。
  追忆历史峥嵘,展望未来激荡,万山近10年梦幻般的绿色崛起,用铁一般的事实,印证改革开放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不竭源泉,昭示绿色转型是我们赶超跨越的重大引擎。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来到万山,看遍万山,放下万山”。人来人往的朱砂古镇,门楼上书写的这副上联,启迪来人遐想无限……
  历史需要我们开创,未来等待我们作答!
编辑:徐倩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司机生命最后一瞬停稳公交车:不能送大家了
乌当区速度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把兰州牛肉面拉向全球的牛人--梁顺俭
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我市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主题活动
强化重点支流水源地保护 哈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万山绿色崛起中的文化力量:根在魂就在空山变金山
汽开区:为职工打造“幸福之家”
集美地税等部门联合开展环保税培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南平消防支队联合多家本地知名品牌企业开展“平安融入品牌”公益行动
我省召开年度审计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许志晖在我市分会场收看收听并在会后作部署
沈阳国际广告节盛大开幕
进口摩托车上牌 贵阳4个交警大队直接办结
“快点儿社区”让物业服务更贴心业主生活更满意
2018年5月27日至6月2日停电公示
通道万佛山镇:爱心扶贫情暖果农心
绵阳市召开6月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工作协调会
宁波艾滋病处于低流行状态
常山纺织杨普等四名员工荣获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称号
逊克县纪委为换届选举保驾护航
冷水滩:今年将完成25所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