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消费者王女士致电中国电信客服投诉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017年11月开始,她连续4个月被扣了两项服务收费——七彩铃音月使用费和七彩铃音-SP彩铃通讯费,每月共计15元。经过反复沟通,客服最终同意取消,并承诺返还之前多收取的费用。像王女士这样,被通信运营商“强制消费”开通“影子服务”的案例并不鲜见。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 。
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收到过这样的电话:“您是某某号码的机主吗?为了回馈您,给您提供××增值服务”“让您免费体验”“给您推荐一个很划算的套餐”……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只是让人烦心的骚扰电话,想不到,背后可能藏着隐蔽扣费的陷阱——一不留神一句“好的”或者“是的”,就成了在“语音合同”上盖下的戳,一笔话费就从账户上划走了。
这就是所谓的外呼营销,打着“电话回访”“售后服务”的名义,行推销服务之实。很多消费者甚至在被扣费很久后,都浑然不觉。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隐蔽扣费每个月只扣几块钱,没引起注意,更重要的是,外呼营销压根不会发送短信提示或者邮件合同,不给消费者二次确认的机会。显然,在这样半哄半骗、强制扣费的营销模式下,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遭受严重侵害。
即便像王女士那样,发现了被隐蔽扣费的情况,还要经过反复沟通,才能被返还多收的费用。也就是说,对于运营商而言,隐蔽扣费几乎没有成本。悄悄坑一笔,让人毫无察觉;就算你维权成功,无非就是把多收的钱退给你。不会进行道歉、没有任何赔偿,无人为此担责,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
外呼营销一时禁绝不了,但二次确认必不可少;坑了消费者不能白坑,一旦证明运营商有违规之处,必须给予严惩。没有这些监管举措,要让运营商不再搞隐蔽扣费、自废武功,可能吗? 段思平
高考志愿怎么填,顶级专家为你支招
遗失声明(4月16日)
时隔145天京城迎来有效降水 下周有望入春
永兴资兴区域联动夜袭避站绕行超载车
市工商局开展品牌助企大走访
【四望亭走笔】岂容“悄悄坑一笔,不行退你钱”
二手房房源信息发布不得以“学区房”“指标房”名义发布广告
心系莘莘学子 倾力保驾护考——北海交警支队第一大队认真做好高考首日交通安保工作
我们班的小小故事会
点名曝光!抚州一批单位被要求整改!原因竟然是...
首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举行
乐昌市坪石区域性敬老院正式动工建设 为老人创造幸福晚年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将在深圳举行
电商平台公布中秋前半个月代付款数据 广东父母被买单次数最多
马鞍山120赴省急救中心交流学习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公路管理局防治扬尘污染 打造绿色美丽公路
延长县委书记蔺治斌调研县公安工作并进行慰问
天台县气象局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学习会
滨海农民进城“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