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嘉兴入选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国家部委的验收。海绵城市建设期间,我市在18.44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共实施了116个项目。
肩负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重任,嘉兴市发挥大建委优势,针对公园绿地、市政道路、老旧小区和其他公共开放空间,以问题为导向,同时兼顾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设计不同的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形成了南湖大道、府南花园三期、烟雨小区、绝缘厂宿舍、环城路、市农经局、市建委、中央公园等一批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悄然改变了禾城市民的生活。
居住环境改善 减少面源污染还扮靓小区
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府南花园三期是我市较早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的一个老旧小区,也是示范工程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的海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和水利工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针对园林绿化进行整体景观提升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结合绿化设计。”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研究(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居民于晓潇已在府南花园三期住了10多年,“小区交付就住进来了,看着这里一天天变化。”于晓潇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生子,现在为了孩子的就学问题,打算把这里面积116平方米的小三房卖掉,买一套南湖区的房子,“挺舍不得卖的,特别是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之后,感觉一下子‘高大上’了很多。”
小区里原来的沿河绿地缺少景观感觉,改造后,河边围上了栅栏,沿河铺上草坪、种上海绵植物,草坪上还有踏石铺的小路供行人步行;住宅楼之间原本单调的绿地也由雨水花园代替,路面上的普通行道砖替换成了透水砖,色彩更为明亮;新增的停车位采用了结构性透水的做法,“下雨天停好车走出来,基本上不会湿鞋,居住感觉一下子变好了。”于晓潇说。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位于南湖边的烟雨小区,这里建成于2000年左右,由于年代较久,存在景观档次不高、基础设施破旧、雨污管混接等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把海绵元素一起考虑进去了。”嘉兴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烟雨小区改造主要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整治工程、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其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绿化设计,使用了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雨落管断接、透水铺装等措施。
如今走进烟雨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小区道路经过重新铺装后平坦整洁,小区内的景观错落有致,沿河绿地不再杂草丛生,还特意设置了一排供居民休息的凳子。小区居民廖奶奶将近80岁,“太阳好就出来坐会儿,有了这些凳子很方便。”自从环境好了之后,居民们闲暇时间都喜欢在小区内散散步。
公园绿地再提升 净化水质更美化景观
南湖大道是嘉兴的“南大门”,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从这里进入市区,认识嘉兴、了解嘉兴。从建成通车至今,南湖大道已服役10多年,道路两边曾是农田,如今已是绿树成荫。
南湖大道改造之前记者曾来过,站在人行道上看向两侧的苗木带,密不透风,看不到更远处的风景。“仔细观察这些树冠会发现,有些树木已经‘长歪’,拼命往外长寻找空间,长此以往可能会发生倒伏,导致树木枯死或生长不良等。”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周伊峰在现场勘察时发现,“靠近人行道的位置都是球形植物,像桂花树等,人无法进入,市民的体验感比较差。”
因此,在改造中,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结合对道路景观的提升,将南湖大道打造成为展示嘉兴海绵城市成效和城市景观风貌的示范窗口。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塘,提升南湖大道及其周边区域管网排水能力,并对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进行控制,进一步改善周边河道水环境;梳理人行道和绿地系统的空间关系,优化绿地内的植物生态,最终达到路、水、植物和人之间的和谐。
家住久久小区的洪达经常带着孙女到中央公园溜达。中央公园属于市区内典型的公园绿地,从海绵城市的概念上理解,公园绿地长满各种植物,雨水可以自然径流和蒸发,这就是一块天然的透水下垫面,本身就是一块“大海绵”,同时又具有为市民提供体育锻炼场所的作用。原本,这里的一些健身设施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另外,公园内虽然绿化植物很多,但缺少色叶植物,可看性有待提升。
可以说,洪达见证了中央公园的改造过程,“一开始看工人把路边的‘水沟’挖深,觉得没有必要,但现在看来改造之后确实有作用。”洪达说到一个路段——足球场北侧绿地沿线,“以前一下雨就积水,可能就是因为积水,所以这块绿地的长势不太好。现在有了这条沟,把水都引流出来了,积水情况好了很多。”洪达所说的“沟”,其实就是植草浅沟,据悉,中央公园内共建成了900多平方米的植草浅沟。
因为离家近,天气好的时候,洪达的孙女很喜欢去少儿公园的大草坪玩,“场地比较大,适合小孩跑来跑去,但以前只有草地和一些大树。”如今,洪达欣喜地发现,少儿公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绿色,“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会开各种颜色的花,看上去更加漂亮了。”紫荆树、垂丝海棠、大吴风草、兰花三七、丛生福禄考……这些植物的花在这个春天争相绽放。
这里还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海绵城市展示区,呈现了多种海绵建设手法:网球馆的东侧有一块透水混凝土地面,北侧紧挨着的是透水沥青路面,颜色稍深;道路对面的停车场则采用了透水铺装,利用结构透水技术减少路面积水的可能;沿着道路往南走,网球馆到篮球馆之间的路仅够两人并排而行,这里也采用了透水铺装,表层是浅黄色陶瓷透水砖;与水系交叉处,则利用调节塘和湿塘调蓄河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每一种海绵建设手法旁边都立了一块“铁牌子”,上面详细介绍了各种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名称及作用。
试点建设初显成效 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嘉兴
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是希望通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手段,提升城市环境,恢复水乡风貌,促进城市持续、长久、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因此,嘉兴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净”字做文章,大力削减入河污水量,从而改善严重恶化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建设江南水乡新典范。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嘉兴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结合本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性差等特点,积极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探索研发适合本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目前已取得13项技术专利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此外,我市还探索出人行道透水砂浆新材料、透水混凝土商品化生产技术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研究(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试点成效看,我市河湖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嘉兴市中心城区保持无黑臭水体,自2017年11月起,对中心城区内的断头浜、支流河浜等10条易发生黑臭现象的水体进行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等指标的检测,结合2017年对试点区域内所有河道周边社区居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嘉兴水体无黑臭。
试点区域内长水塘、海盐塘与平湖塘3条主要河道多个监测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水环境质量提升,主要指标氨氮2017年均值比2014年均值下降了63.7%至73.2%,总磷2017年均值比2014年均值下降了40%至42.8%。
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水生态的改善也在逐步显现。“去年5月23日(24小时内),我们对府南花园三期5处排出口进行检测,发现海绵设施正在发挥作用。”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说,检测数据显示,海绵工程实施后,每年有88%左右的雨水污染得到削减,且水文循环基本恢复到未开发状态。通过对排水系统的改造,整治了雨污管混接现象,每年可以减少1825立方米污水入河。而烟雨小区经过改造后,新增雨水立管实现阳台洗衣废水分流。与此同时,该小区改造中,创新“下凹绿地”不下凹做法,取得良好效果。仅通过雨污管改造,每年可削减排河污水量8.4万立方米。
记者获悉,在示范区域内,嘉兴共实施了旧城改造示范区域(含城中片合流制区域)、南湖重点保护示范区域、已建新城改造示范区域、未建新城建设示范区域4类区域的试点建设,梳理了住宅小区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公园绿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河道水系疏通、排水管网普查和修复等十大类共116个建设项目,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图片由嘉兴市海绵办提供)
重要提醒!受天气影响,高客站3条班线停班
把十九大精神送到革命老区移民新村
我市举行金牌导游技能大比武
非洲记者团参访崇明区
五眼桥小学举行春季运动会
我们的生态嘉兴,一座“会呼吸”的城
独自坐公交车6岁女孩失联 厦门民警调取监控帮忙找回
“双随机一公开”开启利川食药监管新模式
阎楼乡多举措做好“三夏”安全生产工作
北湖区推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洛阳市向客家文化学术交流会与会嘉宾推介市情
我省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成华区]成华区非遗图片展首登天府熊猫塔
普宁市举行戴德丰博士高考中考优秀奖颁奖会
11月26日巴中市以下地方将停电
网格化包干,徒步式巡查,无人机监视,涠洲岛旅游区全覆盖拆违控违出成效
(身边的能干人)刘国成:扶危济困,不忘初心
省财政打好关税政策“组合拳”
辽宁日报报道:讲责任敢担当才能把事情办好
全市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