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12册原件展出


  昨天,市民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观看《永乐大典》原件。本报记者 饶强摄
  昨天(28日),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开展。《永乐大典》原件中的12册及其他珍贵善本古籍、舆图、名家手稿等一并展出。
  《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镇馆之宝。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是世界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远超前代所有类书。它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曾是嘉靖皇帝喜欢的案头书,但历经数百年岁月,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据目前所知,原11095册、22937卷(包含目录60卷)的《永乐大典》副本,到去年底仅发现有400多册、800多卷及部分零叶存世,总数不及原书的4%。国家图书馆收藏224册,占存世《永乐大典》一半以上。
  大展分五个单元,详细介绍了修典的始末、主要人物、永乐大典贮藏的流变,展现了《永乐大典》的版式、纸张、书写、插图等,以及入藏国图的历程、修复及影印出版的过程等。此次展出的12册原件,册册背后有故事。
  据了解,《永乐大典》经历了600多年聚散流变、悲欢离合后,慢慢相聚于国图,而这12册珍贵的原件贯穿了《永乐大典》入藏国图的过程。1912年,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先生,助力将60册大典(卷6523“妆”字册)移交给京师图书馆,开启了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之后,先后有国家收购、国外图书馆赠还、国内外个人收藏者捐赠以及从民间发现的多册入藏国图。加拿大华裔袁葰文女士所藏卷2272-2274“湖”字册是目前入藏国家图书馆最晚的一册。
  展览上亮相的《永乐大典》22877卷“门”字册入藏时,恰逢国家典籍博物馆整修筹备阶段。于是,“门”字册上手绘的中国古典门样成为最好的参考资料。最终,凌花双龟背纹样,被稍加改变,成为如今典籍博物馆大铜门的装饰纹样。观众可以两厢比较,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的继承与发扬。
  这次展览,不仅有陈列的典籍,还有全息投影、立体场景还原、大型书籍装置、多媒体互动设备等,直观地展现永乐大典的诞生之路。现场还设置有互动知识、临摹字体等互动屏幕,为观众普及古代典籍知识。
  配合展览,国家典籍博物馆特别策划了《永乐大典》系列讲座。国图还设计开发了《永乐大典》系列雨伞、充电宝、文房套装等近30种文创产品。(记者 李洋)

[蒲江县]蒲江县五项措施为企业服好务
同江启动应急响应做好防汛部署
平远举办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
扬州昌建广场温暖行动启幕 让这个冬天变得更加温暖
西安税务:新机构变化大 纳税人感受深
《永乐大典》12册原件展出
绍兴市林业局市树香榧宣传资料(地方教材)编印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英德市路灯管理所全面深入排查安全隐患
商丘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企业年底前重启俄犹太自治州锰矿项目
四川115条普通省道成网有了“建设图”
花季女孩患怪病 期盼社会伸援手
空中巡查高速公路 指挥疏解地面交通
我市公开征求《台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收短信称信用卡被冻结 女子办理“解冻”被刷万元
访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
慈利县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路桥环保:让“受伤”的土地焕发新活力
借2300元两月后被逼还10万元 “套路贷”套路大起底
含山依托绿水青山打造生态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