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6月2日讯(韩艳华)不久前,记者与刚刚从扎龙游览归来的于老,在五福小区于善浦的外甥女家中相见,虽然奔波了一上午,但身背照相机的于老依然精神矍铄、上楼步履稳健,如果不知道他的年龄根本看不出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
“回家一周时间,我参观了西满烈士陵园,祭奠马识途、王大化等烈士,参观了有百年历史的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展厅、博物馆和市博物馆,逛了扎龙,看了丹顶鹤放飞……感觉齐齐哈尔的市容市貌均有很大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扎龙自然生态环境好,要好好保护、认真研究。”刚刚落座的于老侃侃而谈。
于善浦,1932年重阳节出生于辽宁省西丰县,祖籍山东蓬莱。后随祖辈闯关东辗转来到齐齐哈尔,家住永定街84号(现在的卜奎南大街),小学、初中、高中均在齐齐哈尔就读。
在中学时期,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便有所体现,在我市第一中学上学时,他曾办的黑板报《火》就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他喜欢垒球,中学时期曾写过一篇关于垒球的文章,投稿后很快便被登载到报纸上;他多才多艺,中学时期就是合唱团的一员,事隔几十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中当时的校歌歌词,还能信手拈来地歌唱;在那时,他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到街上搞宣传、扭秧歌,给百姓读报。那段中学生活,他始终记忆犹新。在齐齐哈尔生活了15年之久的于善浦,对齐齐哈尔、市一中产生了极深厚的感情,他说很喜欢东北人,因为东北人特别纯朴。
1952年,于善浦考上了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今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图案系,1955年大学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先后在陈列部铜器研究室,织绣研究室任实习研究员。1958年被派往北大荒,在八五零农场劳动,被农场留用。21年后,于1979年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在此期间,不论是展览规划,还是美工设计乃至展览说明辞,都由他来完成,受大文学家沈从文的影响,于善浦能写能画,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仅接待国家领导人,还接待外国前来参观的总理,他还做客中央、北京、辽宁和深圳电视台的各种栏目。
丰富的经历,坎坷的生活,积淀了于善浦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于善浦认为,人活着就得站起来,他曾去过北大荒工作21年,当过教员、农工,但他始终对陵寝的研究工作特别感兴趣,始终对厚重的历史文化充满了敬畏之心。于善浦说,对历史人物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不要设想、不要虚构,只要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
清东陵是清代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的昌瑞山下,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于1961年3月4日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清东陵内建有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共埋葬帝、后、妃及皇子等157人,在陵区外围还建有王爷、太子、公主、保姆、大臣等人的陪葬墓。清东陵是一座皇家建筑博物馆,地上辉煌楼台,地下精雕宫殿,美轮美奂。于善浦甚至亲眼看到了慈禧死后穿的是什么,并亲自丈量了慈禧的身长、尺寸。说起清东陵,于善浦如数家珍,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研究陵寝文化,需要更深入地实际挖掘。于善浦曾去上海工作四年,写过百余个名人,包括当代党、政、军的名人以及百姓,从国内陵园到国外陵园,乃至南美、巴黎的公墓,他越写越熟练,越写越深刻,他虽已至耄耋之年,却能用电脑写作,还掌握了photoshop软件,能够进行图片处理,对于一些古画的透视、明暗调亮可谓信手拈来,而且因为懂画画、懂构图,他拍出来的照片不论是构图还是角度,不论是远景还是近景,都有独到的视角与情趣。
1992年于善浦退休后,又被清东陵返聘做了三年顾问。1996年后又到香港、河北、上海、贵州、安徽、浙江、苏州、东北等地实地考察看文献写学习笔记,当年六十本《清实录》中的繁体字他都能认识,哪怕生病住院期间,他仍一个字一个标点地看,不仅给现代陵园做指导,还帮助他们如何规划、改正设计理念,并撰写文章、规划雕塑等,甚至包括陵园广告牌的颜色、大小都帮助规划出来,每每让陵园少花钱多办事。直到85岁他才停止工作,但依然没放弃对各地陵寝的研究。即使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如今每天依然工作5个小时以上,每天写3000字的文章根本不费劲。
几十年来,于善浦先后走访了国内的许多现代陵园乃至国外的一些陵园,对于秦汉墓的特点,龙、沙、穴、水的朝向和沿袭,祭祀等级、祭品都有哪些级别等等,都了如指掌。对于陵寝的规矩、建筑名称,细致到清东陵有多少皇帝、皇后、妃嫔等,都记得一清二楚、讲得十分精细,他说,作为一名搞文字的人,对于时间和地点绝对不能搞错,比如,一个人不能生在两天、不能生在两地,对于人物的生卒年、出生地必须把握真实、可信。
研究是一种乐趣,于善浦一高兴能一直忙到凌晨两点,他爬山、看古迹,最喜欢博物馆,因为这里浓缩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他经常到陵园培训、讲课,他还帮富区的静明园进行了规划、设计,从色调到布局,甚至广告标识都是他设计的,字也是他题写的,“云卷云舒云静明 花开花落花满园”,今年来齐后他再次去陵园,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安静、祥和,历时十年时间仍和原来设计时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更改,这让他故地重游倍感亲切。
“一个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城市,不论是市一中博物馆还是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市一中与齐齐哈尔的历史,非常好。”再次回到家乡、来到市一中展厅、一中博物馆以及市博物馆,他说,适值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百年校庆,一中的领导们一起接待了我,这让我很感动。他计划回京后,将自己作为建国后第一批走出去的大学生所珍藏的校史资料、毕业证书、简历和照片,他与吕正操将军的合影,与宋法棠是东北老乡的纪念照片,以及爷爷在呼海铁路通车纪念时的镇纸等实物都寄回来,给一中博物馆增添史料,给南来北往的一中毕业生看一看,给齐齐哈尔家乡留下一些文化的传承。
为期一周的齐齐哈尔之行,参观、考察、游览,每到一处他都背着照相机,拍下自己喜欢的内容。他说,回去也想研究一下齐齐哈尔的历史,针对齐齐哈尔建城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再写点东西,为家乡的历史文化做点贡献。
“知识不能老化,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直是于善浦人生的信条,回去后,他还要到西安走陵,用他的话说,生命不息,走陵不止,只有亲自调查了才有发言权。如今,他不仅在写自传,且已将《忆旧》《记忆方志》《清东陵》和《清东陵老照片》等清东陵系列丛书的书稿付梓,希望通过这些丛书更好地将陵寝文化传承下去。
常德武陵区为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买保险
省委副书记任学锋到湛江检查督导防风工作 克服麻痹思想 落实防风措施夺取防御台风工作全面胜利
长岛县教育系统首次开展高校考察招聘工作
杜延安:打赢年度收官战 实现全年“满堂彩”
我市召开全市国土资源工作视频会议
清史专家于善浦最是难忘鹤乡情
环卫干部大交流激发干事新活力
栖凤社区|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图)
“逍遥十八巷”雏形初现 合肥老城“崭露新姿”
督促问题落实 重视民主监督市政协对我市古城保护复兴整治情况进行民主监督视察
[双流区]文明施工 有效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价格高、家长安全意识差、孩子不习惯、安装不方便……我市多数车辆未装儿童安全座椅
孝南检察院辩论队赛场竞技获优胜
台州国投牵手浙商资产和三门县
非公企业党建应该怎么做 白沙洲街主题党日给出答案
白云小区社区召开2018年新年工作布置会
天啦噜!今日七夕 果城新人迎来结婚登记高峰
上半年我省存贷款余额居中西部首位
宝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吴家峪居委会后盾单位深入社区开展平安创建民调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