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临沂市首届农产品展销年货节上连续九天朴素坚守的“最美村官”;她曾在互联网平台推销首个朱村优质农产品而被称为“鸭蛋村官”;她曾为村里大棚种植的“脱贫苗”西洋芹滞销想尽办法,站在路边摆摊卖芹菜被路人称为“芹菜西施”……
作为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朱村大学生村官,王洋从踏上村官岗位以来,投身基层群众中,帮助村民及贫困户开创脱贫致富新路子,动员贫困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帮着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还开设了电商扶贫培训中心,全村4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
村民变成网店老板,贫困群众跟着受益
2016年7月的一天,晨曦初露,朱村古村落的青砖绿瓦在朝阳中显得格外古朴大气。呼吸着阵阵禾苗与泥土的芬芳,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王洋拖着行李第一次踏进朱村,迎接她的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朱村,地处临沭县西南部,现有人口936户,2768人,作为一个村史悠久、人文醇厚的村落,钢八连纪念馆、明清民居、抗日民主政府等都历历在册,独特的沂蒙老区民居风情让王洋倍感亲切。
踏上村官岗位,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为了了解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王洋走街串巷调查走访,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也为她在朱村开展电商业务种下希望的种子。“对村里环境不熟,经常走错路,那时候在村里走最怕遇到狗。”王洋笑着说。
当时,朱村建立了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帮助村民开设网店,搭建起了电子商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那时村里只有‘朱村味道’这么一个知名网店,大多数村民还未享受到电商销售带来的福利。正巧圆通快递在镇上有一所电商培训学校,我们便邀请那里的专家到朱村给村民免费授课。”王洋说。
王洋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想对策找路子。恰好圆通在曹庄镇开设电商培训学校,经过沟通协调,王洋把培训老师请到村里来。现在,王洋已经举办了3次电商知识宣讲会,2期电商培训班,最近培训的20多个学员中,其中五六个学员的网店已经小有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开设网店,不但带动了村民致富,也让贫困群众获益。王洋说,朱村网上销售的五谷杂粮、咸鸭蛋、葡萄、梨等本地特产都是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每年提取增加的村集体收益,给予2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低于1000元的分红,切实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起早贪黑打开销路,“芹菜西施”感动市民
2017年5月,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扶贫产业大棚芹菜出现滞销,眼看着村民种的10亩芹菜找不到销路,这让王洋心急如焚。“当时大棚里有十多位村民帮着打理菜地,其中有3、4个贫困人员,如果芹菜销不出去,不但工人工资发不上,大棚也会亏不少钱。”王洋说。
当时正值酷暑天气,芹菜收获后如果不尽快卖出去,极容易腐烂坏掉。为了尽快打开销路,王洋顶着烈日回到临沂多方联系市场、学校食堂、超市等销售场所,凌晨四点出发给食堂送芹菜,晚上和群众捆装打包忙到深夜。母亲节当天,她还和母亲一起在大街上卖芹菜。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户,我们为何不能出一把力?”王洋的举动,感动了众多临沂市民。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朱村芹菜两周内便销售3万多斤,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从此之后,王洋就被朱村村民亲切地称为“芹菜西施”。
有了销售芹菜的经验后,王洋及时总结经验,之后通过网上平台、爱心企业、微信群等快销渠道,陆续帮助村民销售了葡萄、梨、板栗、蔬菜等农产品。“前两天村民大棚里种的荠菜收获,有人预订了100斤,正要送过去。”王洋说。
全村基本实现脱贫,一个也没掉队
把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发家致富奔小康,甩穷帽、拔穷根,朱村结合当地群众的特长和资源建设起了柳编和纺织加工车间,让60多名贫困村民从此有了工作“岗位”,有了发家致富的长流水、聚宝盆。
朱村贫困户张田英今年35岁,双腿残疾,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王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不但到有关部门为张田英儿子申请了助学金,还帮她找了一份柳编工作。如今,张田英每天能收入40元,在今年与其他6户贫困户一起实现了稳定脱贫。
“这两年,王洋给我们的照顾很多,不但帮我安排到村里柳编厂工作,暑假里还帮助孩子参加支教老师组织的补习班。国家政策这么好,什么都不愁了。”张田英话语间幸福洋溢在脸上。
去年暑假,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参加辅导班,王洋还联系了7位支教老师来到村里,给孩子们辅导补习。7位老师们的床铺、被褥都是王洋一个人掏钱买的,没花村里一分钱。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王洋说有种特别的满足感。
现在,眼看2年的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王洋打算把电商培训课程交到镇上来做,进一步扩大范围,让周边的村民也来学习,从而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谈到自己成为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王洋直说责任重大。“目前,临沭县朱村建档44户贫困户、67个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全部脱贫,一个也没掉队。我觉得在任期内这半年需要做的事还很多,要帮助贫困户真正走出贫困,尽自己的努力,让贫困人员自力更生,帮助他们找到持续性的收入来源。一句话,让这里的乡亲过上舒服日子,就知足了。”于洋说。
采访结束后,在朱村村口回望这个既古朴又充满活力的村落,不禁让人心生敬意。在这里,忙碌在脱贫一线的开拓者们正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旋律,引领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快步前行。
鲁南商报记者 邵明习
【整治两违】开发区拆两违建筑 保障项目建设
爱辉区首季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8年镇海将率先建成“工业污水零直排区”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
南华大学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临沂临沭朱村大学生村官王洋: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田东县取缔油城路蔬菜早市市场
方便!4月9日起 临港也能办出入境证件了
我市外贸发展质效提升
“电商+基地”促红鹦桃水果购销两旺
弘扬饮食文化 交流烹饪技术 提升业务技艺 展示选手风采第三届“车城状元”烹饪大赛网络展示开始报名
全城征集50名外来务工子女游览三寰牧场
西安市人防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积极开展地铁四号线监督检查工作
东莞:加博会将首次举行塑化产业对接会
淮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濉溪县管理部认真组织开展“双报到”工作
昔日人文荟萃文史交融汇聚魅力瀍河
我市下周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首席成长官刘佳勇,非你莫属明星BOSS“黑历史”大曝光
孩子,愿你赴那似锦前程 ——高考首日侧记
“最美社区居民”贾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