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练兵九龙台、隋唐漕运通天下、老子故居、孔子入周问礼……流经洛阳的伊洛瀍涧四条河流,故事最多的当属瀍河。早在七八千年前,这里狩猎采集、生息繁衍。瀍河静静流淌,这里文史交融,人文荟萃。作为洛河的一个分支,在上万年的流淌中沉积了太多历史的痕迹,还积淀了回汉和睦相处、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厚重人文底蕴,供人们凭吊和遐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瀍河魅力。
曹操练兵九龙台、隋唐漕运通天下、老子故居、孔子入周问礼……流经洛阳的伊洛瀍涧四条河流,故事最多的当属瀍河。早在七八千年前,这里狩猎采集、生息繁衍。瀍河静静流淌,这里文史交融,人文荟萃。作为洛河的一个分支,在上万年的流淌中沉积了太多历史的痕迹,还积淀了回汉和睦相处、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厚重人文底蕴,供人们凭吊和遐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瀍河魅力。
瀍河两岸遗迹密布 处处充满故事
洛阳有伊、洛、瀍、涧四条河流,是促成洛阳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点。这四河之一,其中便有瀍河。
瀍河,在历史上瀍河是一条名河。那时瀍河水力充沛稳定,河虽小但水流量平稳,非常适合人类在其旁居住、劳作、生活,甚至行船。
沿着瀍河西岸九龙台街道缓缓而行,这里幽静、安详,谁能想到一千多年前这里却回荡着东汉末年的战鼓马嘶。
“东汉末年,曹操蓄意簒汉自立,为此他在瀍河以西修建了一座阅兵台,即后人称为的九龙台,并在台的南边开辟了广阔的练兵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创建办主任刘志军介绍,这就是曹操曾经练兵的九龙台遗址。在九龙台街道的对岸是勒马听风街,相传关羽曾匹马单刀,来到离曹操练兵场仅一水之隔的瀍河东岸探听曹军虚实。
瀍河两岸布满了历代人类生活的遗迹、遗物。在今孟津县城西的班沟村,瀍河以南的台地上,2010年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遗址,说明在当时瀍河上游附近已有人类居住。
瀍河顺流而下,瀍水之西,耸立着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及文昭皇太后墓。
在瀍河东岸的区域里,有一处著名的古代遗迹: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铜驼暮雨”。在隋唐时,这里曾是铜驼坊,是一个高雅的住宅区。由于位于瀍河之畔,这里地势较低,故每当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暮云沉沉,呈现出一派雨前的情景,故有“铜驼暮雨”之称。
瀍河西岸,耸立着一组气势恢弘的建筑一一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距今已近三百年。
新石器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建筑及庙宇……瀍河两岸,从古至今发生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上演了多少传说。
老子孔子在这里相会 留下千古智慧
沿瀍河南行,一座小院隐藏在一个家属院内。这座小院曾居住着一位我们的先贤:老子。
2005年3月,考古人员在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家属院南院内一座正在拆除的老宅破旧墙体内,发现藏有原老子故宅的砖雕和石碑。
随后,文物工作者又在该民宅内找到7块青色砖雕,每块长约29厘米,宽约16厘米,厚约5厘米,依次排列起来为“瀍东寺老子故宅”,为清代文物。
老子故宅遗址位于瀍河东岸,现被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家属院包围,青砖红柱,古韵悠悠。它只剩下一间大殿,原有的门楼及东西厦房均不存在,原大门曾有精美的石刻雕画,也已遗失。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说创始人,东周时期,孔子曾多次率学生入周问礼,向老子求教。因此,老子思想对儒家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使老庄流派和孔子思想为基础的“儒道互补”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仅为我国道教文化和佛教禅宗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也直接促进了古典医学、养生学、自然科学等的发展。
后人为了纪念老子、孔子这两位我国历史上的圣人相会,建立了“孔子入周问礼碑”。它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大街北侧,此碑为清代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张汉、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
自古水陆交通便利 “国家粮仓”见证辉煌
峥嵘岁月,沧桑巨变。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这片土地曾是周、汉、魏晋、隋唐等朝代的京畿重地,自唐以来,已有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来此经商定居,元朝又有大批回回军留洛屯垦,经过明清两朝,回族人口渐增。
“这与瀍河辖区在当时洛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洛阳是唐朝时的东都,辖区是它的东大门,北依邙山,南临洛河,瀍河纵贯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方便。隋、唐时期,官船、商船都是从这里入洛河经黄河而进入大运河下江南的,故辖区当时不但是东都洛阳的物资交流中心,而且是它的一个重要出入门户。
中阿商人来往频繁,客商车舟络绎不绝,这种水陆便利条件,使辖区成为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过往的阿拉伯使节和商人,无论是西去长安,或东到沿海各港口城市,都要经过辖区,其中有些人长期在此留居、经商、安家落户,成为辖区最早的回回先民。
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乡马坡、小李村西,是回洛仓遗址,这是隋炀帝于大业二年设置的一座“国家粮仓”。1000多年前,全国各地的粮食经隋唐大运河运抵洛阳,储存在这个国家级粮仓内。如今,回洛仓遗址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遗址点、隋唐时期中国发达的南北漕运的历史见证。
在该区西北部,是含嘉仓遗址。唐王朝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经隋唐大运河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含嘉仓因此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历史上,瀍河回族区所处的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一直是通衢之地,回洛仓、含嘉仓印证了那些辉煌。
昔日人文荟萃文史交融 今朝宜业宜居现代化民族城区
“文史交融汇聚魅力瀍河,博古通今再创辉煌文明”。昔日,这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久远的文明浸润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给予了这一方水土丰厚的文明滋养。今日,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蓬勃的发展生机,赢得了“洛阳东大门”和“河洛东方明珠”的美誉。
这是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结果。近年,瀍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投入70%左右的财力用于兴办各项惠民实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该区筹措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以“家风家训馆”、“农村文化大院”、“基层党校”为阵地,以“最美洛阳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把现代文明幅射到乡办和社区(村)。
“致力文明提升,建设人文瀍河、活力瀍河。”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洛阳市瀍河回族区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民间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积极做好丝绸之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
该区致力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民族城区。
弘扬饮食文化 交流烹饪技术 提升业务技艺 展示选手风采第三届“车城状元”烹饪大赛网络展示开始报名
全城征集50名外来务工子女游览三寰牧场
西安市人防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积极开展地铁四号线监督检查工作
东莞:加博会将首次举行塑化产业对接会
淮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濉溪县管理部认真组织开展“双报到”工作
昔日人文荟萃文史交融汇聚魅力瀍河
我市下周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首席成长官刘佳勇,非你莫属明星BOSS“黑历史”大曝光
孩子,愿你赴那似锦前程 ——高考首日侧记
“最美社区居民”贾玉昌
崔洪刚会见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
全力以赴 确保省运会开幕式精彩圆满
江苏已有三地开展人工刀鱼养殖 并“游”上百姓餐桌
德州经开区今年“气代煤”改造22个村居3783户
东营市地税局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着力点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灯光节霸屏微信朋友圈 到底是送门票还是体验券?
急诊室故事:一个医生的告白
50个品牌齐聚海沧 15年改写厦门车市版图
沿江社区组织居民观看老年人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片
第二届成都企业财务总监高峰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