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将汶川县克枯乡的克枯小学损毁,惊魂未定的300多名学生在雨夜中相互依偎,失声痛哭。学校没有了,他们不知所措,对未来更是一片迷茫。
肇庆援建的克枯小学极具羌族风情。 西江日报记者 张水生 摄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将汶川县克枯乡的克枯小学损毁,惊魂未定的300多名学生在雨夜中相互依偎,失声痛哭。学校没有了,他们不知所措,对未来更是一片迷茫。
2 0 0 9 年 9月1日,肇 庆 援 建 的克枯小学顺利开学,在泸州市第十中学过渡复课一年的孩子们,终于重 返家乡上课。坐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教室里,孩子们露出纯真的笑容。对于未来,他们不再迷茫。
如今,克枯小学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源自羌碉的黄色外墙、羌 族 特 色 的 建 筑 装 饰、红 蓝相 间的运动场……这是克枯乡最具“颜值”的建筑,也是肇庆留下最珍贵的礼物。岁月在它的身上刻下了痕迹,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奔向远方。2009年以来,不到 4 0 0 0人口的 克 枯 乡,已 经 有近30名学生从这所 新学 校步入大学的校园。
地震,永不忘却的记忆
到克枯小学采访,始终绕不开当年那一场震恸国人的特大地震。
当时,克枯小学不算宽敞的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震荡让读书声戛然而止。孩子们感受着地面不断传来的震动,惊疑地互相对望,直到老师因为着急而略显尖锐的叫喊声刺破了短暂的沉默——“地震了!快到操场去!”不过数秒的怔楞,便又是一次地动山摇。当时才12岁的陈宇浩惊恐地发现,大片浓重的黑云已遮天蔽日,山上无数的碎石不停滚落,掀起铺天盖地的尘土,干净整洁的校园在刹那间蒙尘。他不知所措,身边同学的哭泣却声声入耳。
“哪怕再过十年,我也无法忘记当时的情景。”如今已长成大小伙子的陈宇浩回忆起十年前的地震依然心有余悸,“地震过后,我们被转移到泸州市异地复学。”他深刻地记得,当年他离开时,学校仍是一片狼藉,但当他再次回到克枯乡时,却惊讶地发现,克枯小学“重生”了,甚至比原来更宽敞、更漂亮!
克枯小学老师王艳也跟着学生们在泸州异地复课。等到2009年6月20日她再回到克枯小学时,猛然发现,一个全新的校园矗立眼前:“重建学校的时间非常短,我没有想到会修得这么漂亮!”教室里灯光更明亮了,风扇也安装了,连学校四周的围墙,都种满了植物,整个校园独立、安静、舒适。
学校,克枯乡里最深刻的“肇庆印记”
这个美丽的校园,是受命奔赴克枯乡开展灾后援建的肇庆援建工作组送给克枯乡孩子们的“开学礼物”。教育是改变克枯乡面貌和孩子们命运最根本的依靠,是肇庆留给克枯乡人民最大的“财富”,援建组把重建克枯小学作为最重要的工程。为了给克枯乡的孩子们建设一所安全、高标准的学校,援建组不断谋划研究和优化克枯小学的建设方案,并在设计校园布局时花费了许多心思。“最初教学楼建在靠山一侧,考虑到学生们的安全问题,我们选择让教学楼远离山边。”援建组副组长余锦兴说。
今日的克枯小学按照“八级抗震,九级设防”的高标准建造,教师周转房设置在靠山一侧,然后依次为教学楼、操场,操场旁边是学生宿舍与食堂。这样的布局首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一旦发生山体滑坡等意外,教师周转房可以作为阻挡物,操场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克枯小学现有12间教室,可容纳480名学生,不仅配有宽阔平整的篮球场、运动场,温馨舒适的教师周转房,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等多功能教室的教学大楼,也有配备了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校园内绿树成荫,鲜 花斗艳,与过去窄小的模样大相径庭。克枯小学校长税国军2015年到克枯小学工作时,为极具羌族特色的学校外观感到惊艳。他说:“以前克枯小学只有几栋楼,连个运动场都没有。现在的面积大了好几倍,硬件不输给城市的小学,比震前前进了二、三十年。而且克枯小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全面发 展,体 现了援 建组当年周全、超前、人性化的考虑,让我感受到了援建组当年建设克枯小学时的尽心尽力。”
这些年来,克枯小学在援建组打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完善,硬件设施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更大提升。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施;厨房开展起“明厨亮灶”工程,厨师的每个操作都在监控之下,记者进厨房查看时,工作人员拿出了塑料鞋套示意记者穿上;建起了录播教室,老师讲课之后可以随时回看录像来改进讲课质量。
感恩,在孩子们心中发芽生长
走进校园,教学楼上的“铭恩奋进、饮水思源”八个大字分外醒目。克枯小学在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当当当!”上午10时,一阵下课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不一会儿,各班学生鱼贯而出,在操场上聚集排好队,欢快的民族音乐声一起,他们跳起了课间操。
“这是我们从《羌族歌庄》改编而来的羌族韵律操。”13岁的六年级学生王丹告诉记者,这个韵律操同学们个个都会跳,也爱跳。因当时年幼,10年前发生的灾难在她心中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却从大家的口口相传中,早已了解了家乡与肇庆的渊源。“现在我们除了上语数外课程,还有美术、体育、科学课,也开设了羌笛、羌绣这种培训班,课程丰富、设备齐全,我觉得学校环境很好,也非常感恩远在肇庆的叔叔阿姨们。”她说,自己会好好读书,向自己在成都读医学硕士的哥哥学习,考上汶川中学,长大以后做一名医生。
该校五年级学生陈玉婷在当年地震发生时尚且年幼,但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让她对素未谋面的援建组、肇庆人民心怀感恩,她腼腆地说:“感谢肇庆的叔叔阿姨们帮助我们重建家乡、重建校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像他们一样善良温暖的人。”
西江日报记者 刘小洪 陈明红 苏燕君 发自汶川
恩施州委宣传部领导与科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
情牵弱势群体 爱洒大山深处——记建昌阳光爱心志愿团副团长于丽娜
温岭市统计局“三点瞄准”做好个体工业调查
区纪工委召开“学先进、提质效、创业绩”主题学习教育月活动总结会
临空经济区仓储基地陆域形成工程力争今年内完工
克枯小学:肇庆留给克枯最珍贵的礼物
【天台县】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推荐站点
丁伟调研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河北日报:检察机关去年以来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1件
中国卫生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在济开幕
最美交警候选人(十一)蔡高玮:温情执法打动人心
艾溪湖将引入五干渠活水
“百场讲座教健康”——传染病防控知识普及幼托机构
赤山樱花盛放快来看缤纷之美
第三小学老师育我 我育苗
寮步镇从七个方面加快推进美丽寮步建设
市中区“科技加创新”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暖心!汽车南站关爱春节返乡人员,爱心免费送王老吉凉茶
【环保督察进行时】韶山市:迅速办结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
鄢陵县以“五城联创”为抓手统筹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