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16时20分讯(首席记者 赵铁琥 通讯员 范成成)rap是年轻人的说唱,快板是山东人的说唱,在老川东,有一种历史更悠久的说唱艺术,叫做川东竹琴。熊同福是川东竹琴的第九代传人,他退而不休,忙着渝东竹琴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他说,人生只有区区三万来天,每一天都不能白活。
熊同福老先生是川东竹琴第九代传人。大渝云阳供图 发 船工听竹琴 迷倒少年熊同福
熊同福毕业于云阳师范学院。历任云阳县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云阳报社社长。退休后,熊同福被云阳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返聘,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熊同福爱好广泛,书法、摄影、写作均有涉猎,曾荣获“中国红色艺术名家贡献奖”金奖、中国名家书画大赛金奖等奖项。他拍摄的移民题材照片获重庆市优秀摄影奖,外迁移民照片曾被中国新闻图片社选取在国外巡展。他还是竹琴第九代传人,2015年被评为“重庆民间文化艺术之星”,著有书籍《渝东竹琴》。
“哧—嗙嗙、哧—嗙嗙、哧—嗙—哧嗙嗙……”这样的旋律对上世纪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一根竹筒、一副简板,不论场地大小宽窄,只要有张凳子,艺人都能给你唱段戏文。或风花雪月,或战鼓雷鸣……一个个故事经过曲艺人的口和手,变得引人入胜,也深深吸引了一个叫熊同福的小孩。
熊同福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云阳双江,双江是长江与彭溪河的交汇处,是当时云阳的水路交通要道。当年的双江水码头汇聚了大量船工,劳累一天的船工需要娱乐放松,可当时,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娱乐的,寥寥无几。除了听广播,竹琴就算是重要的一项了。船头、大街、茶馆处处都可听到竹琴的弹唱,熊同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对竹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藏椅脚偷听 被母亲一路追打
竹琴是一种民间曲艺艺术,源于唐,古时称“道琴”,是道士为宣传教义、为化缘而创造的一种宗教艺术。但大多数老百姓并不对宗教感兴趣,但在生活奔波之余,又需要娱乐消遣,因此布教说道就慢慢转变为唱戏说文的故事,像《三国》、《列国》等。后来,“道琴”逐渐演变为“竹琴”。四川竹琴分为扬琴调和中和调,成都等川西平原为扬琴调,而川东地区则为中和调。熊同福听的是川东竹琴。
“为了听竹琴,我还挨了不少打。当时听竹琴要六分钱,一壶茶要六分钱,家里穷,哪有钱给小孩子听戏,我就躲在别人的椅子下听。后来听入了迷,学也不去上了,老师就找到家里。我母亲一听,就知道我又跑到茶馆听竹琴去了,抄起一块竹篾,把我从茶馆一路打到学校。”熊同福回忆起少年往事,乐个不停。
偶像来演出 偷着学专业技法
听得多了,熊同福慢慢也能哼唱,在读云阳师范学院时,就开始自己写词来唱。没有竹琴,就用瓷盆模拟竹琴弹唱,怡然自得。在校期间,熊同福还结识了一位同样喜爱竹琴的同学,两人志趣相合,便常常结伴去听竹琴,并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熊同福老先生登台表演川东竹琴。大渝云阳供图 发 一日,同学告诉他,“代瞎子”来小码头的茶馆了。代瞎子,本名代学贤,因双目失明,人称“代瞎子”,是川东一带有名的竹琴大师,系第八代传人,也是熊同福的偶像。那时,熊同福每次听到代学贤来云阳,就兴奋不已。学校上晚自习的时候,他总要偷跑出去,听“代瞎子”弹唱竹琴,潜默移化中,熊同福“偷学”了不少竹琴的专业唱法。
拜师学手艺 聚合竹琴爱好者
云师毕业之后,熊同福当了老师,后来又当上了云阳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工作繁忙了,自然没有时间去学竹琴,但只要一有空,熊同福便会哼唱几句,就这样一直到1999年,当他出任中共云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心里萌发了研究竹琴文化的梦想,便开始四处打听“代瞎子”的下落。终于,在云阳县磐石镇慈云村找到了代学贤。相隔20余年后的再相见,令熊同福万分激动。而这次拜访,熊同福也正式拜老先生为师,开始正规地学习川东竹琴。
熊同福将师傅代学贤唱的戏文用录音机录下来,回到家后自己边听边摸索。一则戏学下来大概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但因为热爱,他一点也感觉不到累。后来,熊同福结识了万州的竹琴爱好者刘国福,两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成立了“竹琴协会”。熊同福任主席,集合了一批来自云阳、万州、开州、巫溪等地的竹琴爱好者。为了后继有人,熊同福又开始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免费开办少儿竹琴培训班。现在,他的学生彭桦接过熊同福的班,继续在这里教学。
彭桦是熊同福最得意、最喜欢的一个徒弟。竹琴不是谁都能学得好的,一手弹渔鼓、一手夹竹板,嘴里还得唱,必须做到“心口手”的高度配合,而这需要悟性。熊同福这辈子收了十几个徒弟,最后却只有三个能出师,彭桦和其母黄光琴就是其中两位。
川东竹琴协会成立时会员们的合影照。 大渝云阳供图 发 最开始只是彭桦的母亲爱好竹琴,每天在家练习。刚开始,彭桦觉得这声音聒噪、不胜其烦。但看着妈妈对竹琴这般痴迷,她也逐渐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尝试学习竹琴。没想到,她极有天赋,别人要学一两个月的,她一听就会。从师两年多便能出师教学了。不仅如此,彭桦也让自己的女儿学习竹琴,现在,祖孙三代都成了竹琴技艺的传承者。
吸引年轻人 让竹琴更加带感
渝东竹琴协会除了日常的交流学习、培养年轻一代竹琴爱好者外,熊同福还常常带领协会成员去参加比赛。在2015年的“重庆首届民间文化艺术之星”选拔赛中,熊同福荣获“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星”的称号。熊同福说:“我们去过合川、潼南、丰都等地参赛,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而且通过参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竹琴文化,去传承这个文化,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竹琴需要传承,也需要改变。传统的竹琴坐唱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不再吸引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对它感兴趣,所以竹琴亦需与时俱进。在2017年云阳的“春晚”上,熊同福将杜甫在云安作的诗《杜鹃》结合现代的一些表演形式进行改编,创作了竹琴节目《云安杜鹃红》,至此,竹琴登上了电视荧屏的“大雅之堂”,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现代方式了解到了这项古老的川东技艺。
我省排查房地产非法集资风险
东四胡同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英语等级考试1月2日起网报 3月31日至4月1日考试
金乡县100余个小区(家属院)变靓变美
嘉兴港区道路交通管理气象一新
【巴渝纪事】比快板更带感 老艺人熊同福与竹琴的不了情
受降雨影响洛阳中招体育考试缓考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 15户贫困户集体喜迁新居
相山区积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推进工作
永嘉豫章村首办风车节
志愿家庭体验 城市环卫工作
文旅集团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管理知识专题培训
衡水市报社街与新华路路口“撂”倒路人的油渍开始清理
“云雀”周五在浙江象山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
结合人大工作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
退休教师绘脸谱惟妙惟肖传国粹
九龙坡:走马镇保持高压态势 狠抓市容环境整治
市委书记康志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
我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市园林局冬季植物修剪技能比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