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建成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监测平台;连续三年将各类运河遗产维修及环境整治项目列入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制定我省首部设区市综合性文物保护法规……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前不久,市文物局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推进世遗保护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淮安段大运河有2处遗产区、5个遗产点、1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淮安世界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申遗成功后,我市通过开展大运河带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全面启动野外调查,为准确摸排淮安大运河遗产资源提供依据。同时,在盘清运河遗产资源家底、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建成集管理、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监测平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目前平台已处于试运行阶段。此外,我市还将完善运河遗产巡查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实现市域范围内运河遗产巡查全覆盖。
加强修缮利用
我市在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后,全面掌握了全市的文物资源家底,将各类运河遗产维修及环境整治项目连续三年列入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不仅完成了马头镇古运河河道岸线整治、人行步道铺设,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信坝段、高堰段石工墙展示和周边环境提升,还实施了秦焕故居、枚亭及朱占科故居修复工程,加快景观提升和功能完善,文化遗存重新绽放光芒。
我市加大对文物发掘力度,发现了大云山汉墓、板闸遗址、清江浦北门城墙遗址、顺黄坝遗址等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其中,大云山汉墓还被中科院和国家文物局分别评为“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积极争取协调,这些新发现的重要文物遗存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利用。
创新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利用文物,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制定《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经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首部设区市综合性文物保护法规,不仅完善了文物保护体制,确立了文物保护考核机制,规范了非国有文物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还对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市还积极推进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建设,实现对文物遗产的信息化保护。据悉,目前已完成《全市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实施方案》制定及文物安全实验区软件平台招投标工作,今后将对pc端、手机app、公众号的运行及使用状况进行完善。37处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还将安装文物视频监控,确保对重点不可移动文物与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实施数字化监控。
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文物、爱护文物的浓厚氛围,我市开展了一系列高品质宣传活动。在中央四套《国宝档案》栏目对我市的运河遗产进行宣传展示;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江淮之子——周恩来与淮安、南京图片史料展》、《古今辉映 名家荟萃——徐州博物馆藏邓永清捐赠书画精品展》、“特别的爱,特别的你——与残疾人相约纪念馆”等展览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千秋功业 国之大运——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巡礼”、淮安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淮上明珠 运河之都——大运河(淮安段)文化带建设成果展等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推介缩短了文化遗产和普通百姓的距离,使文物遗存更好地活在当下。
■记者 杨丹丹 通讯员 严定忠

“云雀”周五在浙江象山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
结合人大工作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
退休教师绘脸谱惟妙惟肖传国粹
九龙坡:走马镇保持高压态势 狠抓市容环境整治
市委书记康志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
我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市园林局冬季植物修剪技能比赛圆满结束
全市启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教育活动
高校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如何落地
宁德市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4元
厦蓉高速扩建工程A6标段建设加快推进
“爱心便民车”亮相嘉兴市第一医院
光荣街道光荣社区社区学习氛围浓孩子作业有人教
徐州市公安局科学施策精准扶贫助发展
刘庆进调研前进街水环境治理工作
喷泉“水篦子” 变成伤人利器?
家庭点心师之南瓜包子与发糕
走在沈阳街头就是一场旅行
证照当天拿不到 政府掏钱寄快递北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实招见实效
省实地核查组来乐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实地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