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竹滩,鬼门关,船过要沉,艇过要翻,鹩哥飞过要兜弯。
“当时工程副总指挥欧阳洪亲临滩头第一线投石堵口”“巾帼能手黄顺燕坚守在工地上连续奋战,与大家一起攻坚克难”“党小组在工地现场召开会议,党员干部带头挑泥、参与爆破,冲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累”……
40多年前,在物资极度短缺的艰苦条件下,顺德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创新,耗时3年零4个月,把“吃人滩”变成“幸福滩”,建成了当时全国发电水头最低的洪潮发电站,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党员表率,万众一心。甘竹滩发电站铸就了顺德现代水利史上的“传奇”,彰显了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顺德精神,折射出顺德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力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滩水激荡,岁月如歌。40年来,屹立在甘竹滩头的27米高发电站,犹如一座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可怕的顺德人”砥砺奋进,创造一个又一个顺德奇迹。如今,甘竹滩已经光荣“退役”,正以党员教育基地的新使命,重燃激情岁月,为佛山新时代基层党建发光发热。
党员表率万众一心
把“吃人滩”变成了“幸福滩”
“甘竹滩水猛如兽,行船过滩甚担忧,船翻人淹常出现,不知多少人家血泪流。”这首在龙江甘竹滩的老居民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正是旧时甘竹滩的险象。40多年前,这里是出了名的“饿龙滩”“吃人滩”,暗礁林立,滩水湍急。
1971年,当时顺德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化水害为水利及解决电力紧缺问题,决定整治甘竹滩,兴建甘竹滩发电站。由时任顺德县委副主任叶胜军担任总指挥,全县10个公社2个镇全部派出精干力量全力参与,其中10个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常年驻扎在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在3年零4个月的建设过程中,参与的党员群众累计上万人。
“当时顺德县委建立甘竹滩电站工程指挥部党的核心小组,每天冲在前线,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施工,什么机械化的装备都没有,都是靠自己想办法,亲自动手。”现任甘竹滩发电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廖冠明说,当时顺德县委号召全县人民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并多次召开誓师大会,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攻坚克难的斗志。
“誓把吃人滩变成幸福滩!”曾任甘竹滩发电站第3任党支部书记兼站长的卢伦辉至今还清晰记得,他在开工誓师大会上和工友们斗志昂扬地高呼。
尽管发动上下,万众一心,但在彼时要兴建如此宏大的工程,对顺德一县而言依然是困难重重。“工程的技术难度相当大。”据卢伦辉回忆,甘竹滩滩口上下水位落差仅1米多,要利用这么小的落差发电,当时国内没先例可循,传统的水轮机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顺德的党组织和党员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勇于创新,挑战技术难关,经过历时半年、十多次的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装配“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建成了当时全国发电水头最低的洪潮发电站。
值得一提的是,电站小到螺丝钉,大到发电机组、铣床、水轮机三米叶片全都是顺德制造,而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制造设备、安装,全部由顺德人自主完成。顺德人的自主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78年,甘竹滩发电站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爱岗敬业求实奋进
挖掘红色资源重燃激情岁月
时光荏苒,精神永存。因技术的发展及西江水流量变化的影响,甘竹滩发电站已不能满足顺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09年全面停止发电。但是,走进新时代后,它又重新肩负起了新使命。
为传承发扬建设甘竹滩发电站时期光荣的革命传统,2017年,顺德区委组织部投入50万元,将甘竹滩发电站建成顺德区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
“电站建成那一年,我们党支部就建立了,一直以来将建设前后的档案资料保存起来了。”廖冠明说,当时接到配合筹建党员教育基地的任务时,党支部上下都为之振奋不已,无论是在职的党员干部,还是退休党员干部,都纷纷行动起来,帮忙收集当年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退休党员不顾年迈,频繁返回发电站,讲述档案室、储物室里面每一份资料、机器、模型的来源、用途。甘竹滩电站第4任党支部书记、站长邓志访就是其中一位。“这是12台水轮发电机的车间”“这27米大坝可承受百年一遇洪水”“这是修理直径3米水轮机叶片的机修车间”……尽管退休多年,只要说起发电站的一钢一钉、一物一事,这位老人仍是津津乐道。
发电站虽然“退役”了,但在职的党员干部仍会定期对这些机器进行保养维修。现任甘竹滩发电站副站长区兆明在发电站的技术岗位上工作了30年,至今每天都要到机房巡查一次,“每一件机器是非常珍贵的国有资产,也是顺德党组织和党员‘爱岗敬业、求实奋进、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有责任要保存维护好,向新一代党员干部还原发电站辉煌的历史。”
如今,当我们走进甘竹滩发电站时,可在展览厅内参观发电机、发电车间、水上厂房、船闸等实体模型及测量器等操作工具,也可到实体车间内亲身感受甘竹滩当年的红色激情岁月。
创新精神激励后人
凝聚新时代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这里就是甘竹滩发电站,当年上万名党员群众合力建设,历时3年零4个月……。”10月16日,北滘医院行政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到甘竹滩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党员活动,廖冠明拿起话筒,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走进发电车间。
基地内现存的建筑和设备以及保存完好的历史资料、生产工具等,无不激励着顺德的党员干部继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作奉献,积极创新,敢于担当善作为,爱岗敬业求进取。
跟随着龙江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前往甘竹滩发电站开展活动时,会长蔡必占就被当时老一辈顺德人坚持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我们年轻一代企业家要传承发扬好这种创新精神,这对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时是至关重要的,也必定能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龙江医院)去年以来已组织了超过100人次党员到发电站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了解兴建历史。“甘竹滩发电站作为顺德现代建设史上的重要一笔,其涌现出来的斗志昂扬的干事精神状态正是现在党员干部非常需要的。”该院党委委员熊晓彦说,当下,顺德正推动建设“科技顺德”,电站所蕴含的创新精神,正是凝聚起建设“科技顺德”的强大力量。
据统计,甘竹滩发电站党员教育基地建成至今已接待了近190批次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接待党员超过7500人次。顺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伟成表示,依托甘竹滩发电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党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重温顺德水电发展历程,有效增强党性观念,强化责任担当,巩固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接下来,龙江镇计划升级改造基地旁边废旧厂房,建设基地二期工程,计划融入党史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镇委党校功能,将基地进一步打造成为党员教育、党史学习、党群互动多元一体的重要阵地,预计二期工程项目建设面积680平方米,投入约200万元。同时,顺德区也正在积极筹建甘竹滩发电站历史展示馆,目前正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历史资料和实物,进一步全面记录甘竹滩发电站历史,传承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专家点评
佛山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何良苏:
弘扬甘竹滩精神
打造“顺德铁军”
甘竹滩发电站既是一座蕴含顺德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丰碑,也是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基地,凝聚起甘竹滩精神,成为顺德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敢担当的“顺德铁军”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上世纪70年代,甘竹滩滩口上下水位落差仅1米多,要利用这么小的落差发电,国内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在缺乏物资、技术的艰苦环境下,顺德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胆创新,主动求变,充分利用甘竹滩流量大、水流低的特点,经过历时半年、十多次的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装配“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建成甘竹滩发电站,这是当时全国发电水头最低的洪潮发电站。1978年,甘竹滩发电站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进入新时代,已“退役”将近10年的甘竹滩发电站换上党员教育基地的身份,继续“发电”。
显然,甘竹滩发电站的技术研发、建成投入使用折射出顺德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力和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爱岗敬业、求实奋进、敢为天下先”的理想信念,对当下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传承和发扬顺德人民立足岗位作奉献,敢于担当善作为,爱岗敬业求进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当下,顺德正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有关顺德要继续领跑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顺德要实现继续领跑,首先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观念要领跑,要在抓落实的精神状态上领跑,重新焕发激情燃烧岁月的那种精气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敢担当的“顺德铁军”。甘竹滩精神就是这种内在动力,激发着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形成领跑的强大合力。
民航中南局调研岳阳三荷机场项目建设
“阳光少年”在感恩中成长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MACC国际管理会计教育实验中心揭牌
8名外国交换生UIC报到 开启在珠海新生活
商丘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案
甘竹滩发电站: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发电”
杨湾社区爱心助老 志愿同行
振兴区市监局组织开展不平等格式条款整治工作
荔枝微课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先锋
全市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现场会在屯召开
漳州市国土资源局 台商投资区分局土地确权公告
济南府学文庙免费开放游客多
一言不合就动手!桂林畜生男子从屋外找来木条打到母亲肋骨骨折抱头求饶
“创新、优化、提升” 三驾马车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下篇)
关于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选聘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考核结果以及体检人选等事项的公告
孝南区下好征迁“先手棋” 谋求发展新空间
两千余名环卫人员备战平安夜
“秋老虎”今日上演最后的疯狂 明起天气又反转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建馆60周年座谈会今举行
常州口岸首次查获9枚赌博筹码 总价2740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