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海宁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好方向,搭好平台,用好资源,多层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不断丰富,氛围不断浓厚,育人效果不断提升。至7月底,成功创建2所嘉兴市经典诵读实验学校、5所海宁市“国学经典”特色项目学校;形成《猛进如潮——海宁历史文化读本》2册;评出海宁市级以上获奖校本课程45门,中小学50%以上学校单设传统文化类拓展课程,覆盖率达53.33%。其主要做法有:
一、立足三个“定”,把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盘
(一)定方向,明确定位抓好落实。将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一,写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中,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定位和功能。2018年更是将“传统文化教育”单列一条,使之成为德育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之一,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历史、综合实践等学科中渗透,形成了较好的教育生态。
(二)定内容,明晰范畴全面推进。通过对学校的充分排摸,确定了三大传统文化教育元素:一是“国文”元素,以特色项目创建、诵读比赛等为抓手,彰显中华经典文学的魅力,着力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国艺”元素,依托乡村少年宫项目、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等,着力开展传统器乐、传统技艺教育,尤其突出海宁乡土文化。三是“传统节日”元素,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现和再提升,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体验中参与和感受文化。
(三)定规划,抓住契机谋篇布局。制定《海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在强化文化认同、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整合教育局、文联、文体局等单位的力量,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实施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中华民族核心观念和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华名人精神三大传承内容,规划传统文化项目建设、课程建设、主题教育等主要工作,重点开展国学经典、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
二、着眼三个“有”,装好传统文化教育的聚能环
(一)有特色项目,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视界。培育“国学经典”特色项目学校。以三年为周期,第一年确定培育对象;第二年着力课程开发和特色活动打造;第三年交流考核并发文公布。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组建非遗项目学生社团,聘请工艺大师和传承人授课,大力开展硖石灯彩、皮影戏等海宁民间技艺的传承教育。至7月底,首批5所特色项目学校已发文公布,其中市南苑小学、市第一初级中学两校成功创建“嘉兴市经典诵读实验学校”。
(二)有诵读活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温度。实施“经典诵读工程”,各校通过校本化的国学经典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如丰士小学成立了海宁市首家校园孔子学堂,每周一开展千人诵读孔子经典篇章活动;南苑小学每周二中午开展半小时诵读,每学期组织国学经典诵读考级;海高每年举办汉语文化节,展示经典诵读成果。以赛促读提升品质,通过举办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至7月底,连续开展三届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小学学校参与率达到100%,优秀诵读节目161个,获嘉兴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类比赛一等奖2个。
(三)有创新课程,架起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点。以“拓展类选修课”、“主题活动课”和“渗透性活动课”等方式开展课程。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类拓展课和选修课,编印《猛进如潮——海宁历史文化读本》上下2册,供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学生使用。同时,围绕主题如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蚕桑文化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到各科目中,实现多元支撑。至7月底,共评选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45门,占评选课程总量的18.15%,其中7门课程获评嘉兴市经典诵读精品校本教材。
三、依托三个“活”,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内驱力
(一)盘活资源,协同式推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植根家国情怀,在国文、国艺、传统节日中挖掘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素材,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加大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整合。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乡村少年宫辅导员等,不断开辟人才资源;联合文联、史志办等文化部门,开展学校诗教基地建设、慈善文化进校园等工作,增量提质文化资源总量。
(二)搞活教研,专业化发展。举办教育研讨活动。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国学经典”特色项目研讨活动,首批5所“国学经典”特色项目的培育学校就课程开发、实践项目、平台搭建等方面深入交流研讨。组建教育联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享课程、师资、文化、教科研成果等资源。培育精英教师队伍。制定梯级培养方案,有的放矢组织专业培训,该市中小学共120余人参与培训;另一方面,推荐优秀教师参与高层次培训。至7月底,共输送6名教师参加由省语委办、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
(三)用活平台,融合型提升。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德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层次的创建、评比中体现导向作用。用好“海宁市级德育品牌评比”这一平台,引导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建品牌,在两批20个品牌中第一初中的“‘国学经典’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获评;用好优秀学生社团评比这一平台,14个传统文化类社团获评市首批优秀社团,内容涉及书法、茶艺、灯彩、皮影、剪纸等;用好“体育艺术特色项目”评比,传统文化类项目达27个,占总量的55.10%。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交警直属四大队组织开展“9.26”夜查酒驾集中整治行动,查获酒驾1起
“公益诉讼守护中原” 巡讲活动在商丘开讲
市财政局:庆“七一”赞担当 扬帮扶话作为
高新区召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沅陵:卫生清扫干群齐上阵
海宁市教育局“定、有、活”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显成效
东莞交警节前查处酒驾 5“醉猫”要在看守所过年
含山打通年轻干部队伍成长“快车道”
突发!滨州一渔具店线路老化发生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资兴市东江街道:三结合促扫黑
长春经开区:服务业提质释放发展新动能
市领导督导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麻城市地税局凝心聚力争创“开门红”
电动车追尾货车反要赔偿 交警:定你全责没商量
姜堰区开展优秀社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丰都县环境宣传活动上街头
荆州交警三大队及时排除货车挂断电缆线险情
巴中市获2017年中央和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3921万元
“国际助产士日” 东莞10对夫妻上台参与彩绘
省“十百千万”普法工程在甬启动